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为什么说袁崇焕是大明对清作战的不二之选?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6分类:历史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屋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袁崇焕为何是大明对清作战的不二之选故事,欢迎关注哦。

  袁崇焕是明代著名将领,也是晚明很有争议性的人物之一,但在与后金(清)的战争中,他是举足轻重、可以扭转乾坤的军事统帅。今天笔者就带读者一窥袁督师后期卓绝又悲剧的戎马生涯。

  袁崇焕在辽东可分为辅佐孙承宗、巡抚辽东、督师蓟辽三个时期 。督师蓟辽是他理想与实践的集大成时期,也是明末辽东军力最巅峰的时期。

  很多人认为,大学士孙承宗经略辽东时期确立了“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战略,标志着关宁劲旅的形成。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

  事实上,孙承宗练兵十一万,辽东兵只有三万,而且他麾下大将赵率教、马世龙等人都是清一色西军将门子弟。关外的支柱依然是援辽诸军,崇祯元年辽东的湖广兵兵变就是体现。而且,辽东军没有战争经验,只能说雏形初现。

  到了1626-27年的宁远守城战、宁锦会战时,关宁军刚为人所知,祖大寿、何可纲也仅是“浮出水面”。关宁军真正发挥重要作用,要等到崇祯在位时期。

  在皇帝的支持下,袁崇焕取得各项专断权,大量人事更换。赵率教、祖大寿、何可纲三将更成为袁崇焕团队的核心成员,当与袁相终始,甚至要同生死。

  同时,五十位新任将领半数出身辽东,一大批辽东本土军官崛起,在未来十年里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经过前述两次会战的胜利,袁崇焕提出了“凭坚城,用大炮”的战术思想,并将之升级到战略层面:明军用堡垒推进战术,层层逼近至后金首都沈阳。

  不过,袁崇焕并未止步于坚城大炮的战术理念,而是逐步演化出更具攻击性的野战战役法——骑兵军团配合防御强悍的步车兵。

  在战场上,装备长柄武器、鸟枪的绵甲步兵列营防御,轻(骑射)重(铁甲)骑兵与之配合作战。辽东军基本做到了精兵、壮马、坚甲、利兵,能与后金军野战争雄。

  此前,明代最多是小股骑兵(两三千)突击作战,诸如烧荒、游击、捣巢,很少组建骑兵军团,孙承宗也是。我们看一下孙承宗时期与袁崇焕时期编制的区别:

  对比会发现,袁崇焕在骑兵数量上有比较大的增加。关键是袁崇焕要尝试骑兵集团作战,五部十五营的骑兵独立成军,而不再是步骑混合编组。

  这在土木之变后,是明朝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成功组建骑兵集团。这也标志着关宁铁骑正式成军,不再是城池或营垒的优质防御部队而已。

  实战中,崇祯二年广渠门作战,后金与关宁骑兵往来驰突,箭如雨下,袁崇焕两肋如猬,幸亏有重甲而没射透。双方重甲骑兵近距离格杀,甚至有八旗兵有冲到袁崇焕面前。

  此战看似依城作战,但由于北京宽广的护城河与广渠门外复杂的建筑群(宁远坚壁清野很成功),城上火力很难予以实际帮助,甚至会有反作用。广渠门之战是一次不折不扣的野战,足以证明关宁骑兵的战斗力。

  此后的蓟州城外,清军与关宁步兵打了一场遭遇战。清军精锐部队的护军营,在进攻中三旗中竟然有两旗退却,并损失了至少四位将领高级。其中两位由远距离箭雨造成的,两位是近距离格斗造成的。

  另外,杀入京师城外的皇太极竟主动从左安门外撤退,是因为被办法攻破关宁步骑车兵合编的大营,只留下一句酸话,“若伤我军士,虽胜不足多也,此不过败残之余耳,何足以劳我军。”

  这句话可以佐证袁崇焕新式战术下关宁步骑兵配合的战斗力,已经不弱于甚至更胜清军一筹。可惜历史没有给双方决战的机会,后人只能无限感慨。

  现在有很多人大捧天启时代的魏忠贤,说魏公公本来可以拯救明朝,甚至有杀魏忠贤破坏政治平衡的说法,难道魏公公独大不算破坏政治平衡?

  但不管怎么洗白,魏忠贤掌政时期明朝财政已经严重入不敷出、混乱不堪了。

  比如天启四年,朝廷发给辽东的军饷是499余万两(缺额127余万两),天启六、七年,这部分缺额高达几百万两,欠饷已然常态。地方也征不上钱来,前线需求有增无减,后果就是兵变。

  崇祯初年,户部和前线定下裁军节约的方略,内地则加紧催征。

  袁崇焕在辽东督师,四个月就裁军2万多,一年内增加了4万马匹,同时开支减少了120万两。按照明代水准,袁崇焕可以算作一流的财务大臣,晚明只有孙传庭勉强能与其媲美。

  不过,由于袁与皇帝的特殊关系,户部、兵部、工部更像是辽东督师的下属单位,辽东军的任何需求都会及时满足。到崇祯二年,袁崇焕麾下四镇拥有装备精良的15万兵卒和8万匹战马。

  天启七年、崇祯元年,长城南北都有严重的自然灾害。

  崇祯元年九月,山西竟然霜降,米价暴涨。蒙古大汗林丹汗西迁后,给养严重不足,遂劫掠防备松懈的明朝北部边境。

  后金的粮食也减产得厉害,但皇太极面对的是如日中天、精明强悍的袁崇焕。

  由于崇祯信任有加,袁崇焕掌握蓟辽等地军政财大权,沿海的山海关、宁远、天津、登莱、东江等地基本不能开展走私贸易,后金缺粮日甚一日。

  袁崇焕斩杀东江的毛文龙后,针对后金的贸易封锁线更加完善。毛文龙死后仅6天,倍受煎熬的皇太极决定征讨明朝,如果再消耗下去,只能坐以待毙。

  按照档案记载,这一年多内,女真因饥荒逃至明朝的事件发生了六十多起,皇太极对逃过去逃回来的不做任何惩罚。但逃离势不可挡,规模大到边防士兵都不敢拦截,可见形势恶劣。

  在袁崇焕调任辽东之前,当时的巡抚毕自肃就认为后金国运已衰,明朝稍微坚持,皇太极就会力穷自毙,他甚至提出要收容女真人成立部队。

  到了袁崇焕时期更是如此,大量的逃人到了锦州、东江,后金逃人让袁崇焕非常了解皇太极。后世说袁有狂妄之嫌,其实是信息量充足与军力强大带给他的自信。

 

  权力是个很神奇的东西,用在正确的人手里,会非常高效。

  掌权辽东时,袁崇焕打造了善战的关宁军,确立了新轻重骑兵军团+步兵车营”的新战术体系。由于出众的财政管理能力,他能在减少饷银的情况下,增加四万多马匹。严重天灾,加上严密封锁与积极进取的战略,后金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之后历史的演变却出人意料。皇太极无法突破辽东防线,遂绕道蒙古攻明、一路杀至北京,并用反间计把袁崇焕害死。

  不过,强悍的关宁军在广渠门外骑兵对决、蓟镇城下步兵防御、山海关西部六城争夺战中的表现皆可圈可点,一批辽东籍将军也陆续声名鹊起。

  另一方面,袁死后的那一年,辽东军饷开支达到680万两白银,比袁时代多出50%。但军事进展却差强人意,马匹长期停留在两万匹,东江的走私贸易愈演愈烈,历史的天平再次逆转。

  杰出人物、优秀战略对历史进程的作用非常明显。袁崇焕一系列大刀阔斧的举措,包括建立关宁军、革新战术、精简财政以及贸易封锁,加上一点好运,已经给后金制造了极大压力,皇太极似乎濒临绝境。

  如果袁崇焕不死,平定辽东或许用不上他许诺的五年。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