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让明朝续命200年的于谦,是什么结果?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8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让明朝续命200年的于谦,为何落得一个被抄家的下场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明朝虽然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称号,原因到底为何众说纷纭。但是,在公元1449年明朝的统治者明英宗,真的差点做到君王死社稷,明王朝也差点因此寿终正寝,最后凭借着于谦的军事才能,让明王朝续命200年,却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被杀。一代名臣于谦,到底因为什么被明英宗所杀?

  明王朝第三位继承者永乐大帝朱棣,凭借着军事政变杀掉他的侄子建文帝,登基称帝迁都北京(1421年迁都)。而这次迁都,被后世的一些人吹嘘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然而纵观整个明王朝的历史,真正做到死社稷的只有末代皇帝崇祯皇帝。但是,在迁都20多年后的1449年,明英宗差点死社稷了。明英宗9岁继位,当时朝政由太后跟三杨把持,而他的真正信用的人则是宦官王振。随着明英宗的长大,太后去世,三杨去位,明英宗把持朝政,但是因为太过于宠信王振,所以王振才是当时明王朝的真正掌权者。

  元朝虽然被朱元璋所灭,蒙古人退回草原,但是对中原王朝一直都是虎视眈眈,想重新入主。公元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进犯,在王振的煽惑与挟持下,明英宗决定御驾亲征。但是因为王振的胡乱指挥,50万明军大败,最后在土木堡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后,明王朝实力大损,明英宗更是被瓦剌活捉。面临这种情况,明王朝的掌权者认为应该迁都南京,最后于谦力排众议决定坚守北京。并联合权臣建议皇太后另立新帝,以减轻瓦剌的压力。在京城守卫战中,于谦披坚执锐率领20万防军打败瓦剌,取得了京城守卫战的胜利。

  于谦在打败瓦剌后,联手明代宗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使当时明朝社会由乱而治渐开中兴。明王朝的国力日渐强盛,史称“景泰盛世”。

  于谦在明朝大厦将倾之际力挽狂澜,将明王朝强行续命,但是却也成为了明王朝统治者的牺牲品。在打败瓦剌后,明朝像瓦剌要回了之前被俘的明英宗。明英宗回北京后,一直处于被软禁的状态,作为当时朝政的掌权者于谦,并没有想让明英宗复辟。

  于谦作为京师保卫战的最大的功臣,可谓是功高震主,封建王朝如果出现功高震主的情况,那么皇帝就会成为傀儡。而于谦扶持的明代宗,对于谦言听计从,所以于谦并没有杀身之祸。但是,明代宗在病危的时候打算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不是按约定把皇位传给明英宗的儿子,这个时候明英宗还活着再加上一些不服于谦的人,趁机发动著名的“夺门之变”帮助明英宗重新登上皇位。明英宗虽然一生毫无成就,但是他并不想让自己变成傀儡,让明王朝的朝政交由权臣把控。所以,在重返皇位之后,做了一个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决定,处死于谦并抄家。软禁明代宗在其死后给其恶谥:戾。并且以亲王之礼葬于西山,也是明朝迁都之后唯一一个没有葬在十三陵的皇帝。

  于谦是明朝唯一一个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也做到了君为轻,社稷为重。他的存在,让明王朝的国祚延长了近200年,也是他的存在使得明王朝在中后期经常出现统治者不信任朝臣,宦官专权使得明王朝国力日益衰退。于谦的一生可以用他在保卫北京的时候做的《石灰吟》来概括: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