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登基后,他的父亲竟差点变成了伯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0分类:历史
杨廷和等一帮文臣认为,朱厚熜应该按照汉朝定陶王、宋朝濮王的先例,过继给已死去16年的伯父明孝宗朱祐樘做儿子,才获得即位的资格。这样一来,他就得称伯父为父亲,改称自己的亲爹亲妈为叔父叔母。
如果不是一封突如其来的遗诏,朱厚熜原可波澜不惊地在安陆州(今湖北钟祥市)当一辈子兴王,像他父亲兴献王朱祐杬一样。
遗诏中这样写道:“朕疾弥留,储嗣未建,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庙。”
此处的“朕”,指的是刚刚驾崩的明武宗朱厚照。朱厚照没有留下子嗣,他死后,总揽朝政的大学士杨廷和根据《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原则,以朱厚照的口气,让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
对此,朱厚照的母亲、慈寿皇太后予以承认,她颁发的懿旨称:“皇帝寝疾弥留,已迎取兴献王长子厚熜来京,嗣皇帝位,一应事务俱待嗣君至日处分。”
于是,朱厚熜就兴匆匆地从安陆州,千里迢迢地前来北京,继承皇位。
可是,朱厚熜一到北京,就遇到一个“下马威”:大学士杨廷和一定要他按照礼部的方案,以皇太子的身份从东安门入宫,而不是享受皇帝的待遇,从皇城第一门大明门入宫。当时朱厚熜只有15岁,面对这样的变故,他极力抗争:“我是来当皇帝的,可不是当皇太子。
抗争无果。朱厚熜只好使出最后一招:不进宫了,回湖北老家。
这下杨廷和一帮人慌了。最后他们作出妥协,让朱厚熜以朝见太后之名从大明门进宫,随即在奉天殿即位。是为嘉靖帝。
然而,朱厚熜与杨廷和等一帮文臣的抗争才刚刚开始。
杨廷和等一帮文臣认为,朱厚熜应该按照汉朝定陶王、宋朝濮王的先例,过继给已死去16年的伯父明孝宗朱祐樘做儿子,才获得即位的资格。这样一来,他就得称伯父为父亲,改称自己的亲爹亲妈为叔父叔母。
嘉靖帝当然不肯。他说:“父母名称,可这般互易么?”在他看来,自己应当“继统不即嗣”,可以继承皇位,而不能过继给伯父当儿子。至于合法性,他认为伯父虽然是长房,可由于已经绝后了,他作为明宪宗的长孙,有资格继承爷爷传下来的江山,而不是非要过继给伯父后才有资格。
但是,文官们不肯改变意见。他们坚持嘉靖帝改称伯父明孝宗朱祐樘为父亲,改称父亲兴献王朱祐杬为叔父。
双方激烈地争执了很久,不分上下。嘉靖帝刚刚继位,看到实在争不过去了,打算让步。可就在这时,进士张璁单独打了一份报告,称嘉靖帝应该把兴献王尊称为皇考。随后,南京刑部主事桂萼也上奏,称嘉靖帝应称明孝宗为皇伯考,兴献王为皇考。
嘉靖帝很高兴。按照张璁和桂萼的办法,他不用过继给伯父,就可完美地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可文官们对这个办法依然激烈反对。他们甚至要求嘉靖帝杀掉张璁和桂萼。嘉靖帝的犟脾气也来了,他痛骂了文官一通,马上将张璁和桂萼提拔进入翰林院。
这下文官们不干了。翰林们纷纷辞职,表示不屑于与张璁和桂萼为伍。
这时候,嘉靖帝已经决议与文官们抗争到底了。公元1524年7月12日,嘉靖帝诏谕礼部,要在7月14日这天为父母上册文、祭告天地、宗庙、社稷。
文官们闻讯,集体来到左顺门。200多名文官齐刷刷地跪了一地,请求嘉靖帝改变主意。嘉靖帝多次派人劝告他们,没人听从。嘉靖帝终于怒了,命令锦衣卫抓人,将带头的八人流放。其余官员,四品以上夺俸,五品以下廷杖。
廷杖,就是当场打屁股。一时朝堂之上血肉横飞。编修王相等16人,当场毙命。
这就是明朝著名的“大礼议”事件。在那以后,反对议礼的官员纷纷缄口。嘉靖帝以暴力手段压服了文官,获得了全胜。但皇帝与文官之间的裂痕,却没有弥合,反而越来越大。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11-30 在明朝弘治年间,朝廷陆续设立了哪九个军事重镇?
- 11-30 朱翊钧是明朝第13位帝王,他为何不再踏进金銮殿一步?
- 11-30 明朝也是个大统一王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 11-30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 11-30 锦衣卫这个天子亲军,在明朝这个内外环境是如何衰落的?
- 11-30 古代大臣上朝时,他们手中的板子是什么作用?
- 11-30 明神宗的什么承诺,势必会引起明朝重大的政治危机?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