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韩信要是听从了他的建议,三国可能就提前400年出现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9分类:历史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两朝,以能言善辩、利口覆邦著称的大辩士很多,尤以苏秦、张仪最为知名。就秦末汉初这段历史而言,有一位大辩士的能力可跟苏、张二人媲美,名将韩信若是能听从他的建议,将导致“天下三分”的局面提前400年出现。那么,蒯通究竟是怎样一位传奇人物?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蒯通是战国末年燕国范阳人,本名蒯彻,后人因避汉武帝刘彻的讳,才把他的名字改称为蒯彻。蒯通精通纵横之术,辩才极佳,曾论述战国游说之士所使用过的权变之术,再加上自己的评论,然后汇辑成书,一共有八十一篇(“蒯通者,善为长短说,论战国之权变,为八十一首。”见《史记·卷九十四·田儋列传》)。学术界也有一种说法,称《战国策》的作者其实正是蒯通。

  蒯通是秦末汉初最厉害的辩士

  蒯通在历史舞台上的首次亮相,是在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当年,陈胜命将军武臣北上扫荡赵地,兵锋直指蒯通的家乡范阳。蒯通为避免家乡遭遇战火之灾,便说服范阳县令徐公投降武臣,紧接着又劝说武臣以隆重的礼节迎奉徐公,以此为榜样晓谕燕赵之地,使武臣不费一兵一卒便招降三十余城。武臣对蒯通的谋略佩服的五体投地,于是将他奉为上宾。此后数年,蒯通的活动归于沉寂。

  蒯通在沉寂多年后的再次“亮相”,要等到楚汉争霸的晚期。彼时,韩信俘虏魏王魏豹,击灭赵、代两国,并成功地迫使燕国降服,随即准备攻打齐国。然而此时刘邦却派辩士审食其劝降齐国,韩信闻讯后准备罢兵。此时蒯通却赶过来劝说韩信,若停止攻齐,那么他的功劳将被一介儒生抢走,还有何脸面再见汉王?不如趁汉王没有下令停战的机会,利用齐国的懈怠快速进兵,一定会大获全胜。

  蒯通劝说韩信奇袭齐国,并大获全胜

  韩信认为蒯通所言有理,于是猛攻齐国,并迅速平定该地。齐王逃亡前,误以为审食其出卖自己,便将他用沸水煮死。蒯通此计非常阴狠果决,按照《汉书》作者班固的说法是“一说而丧三俊”,即审食其被烹杀,齐王逃走,韩信战胜而骄从而为自己的败亡埋下“伏笔”。

  韩信征服齐地后自立为代理齐王,名望和实力更盛,他下一步的举动,将直接影响天下的归属。此时,项羽派武涉去劝说韩信,希望和他联合对抗刘邦,而刘邦也派使节封韩信为正式齐王,要求他坚决地跟自己站在一边。韩信对两方的拉拢都采取暧昧的态度,心中不知所从。此时蒯通建议韩信拥兵自立,与项羽、刘邦三分天下,这样既可以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又能赢得天下诸侯的拥戴,简直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蒯通劝说韩信自立,与刘、项三分天下

  通因请间,曰:“...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强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以制其后,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天下孰敢不听!足下按齐国之故,有淮、泗之地,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君王相率而朝齐矣。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弗行,反受其殃’。愿足下孰图之。”见《汉书·卷四十五·蒯伍江息夫传》。

  如果蒯通的建议能得到采纳,那么“天下三分”的局面将提前400多年出现,只是由于韩信不忍心背叛刘邦,最终婉拒了蒯通的“好意”。数日之后,蒯通再次劝说韩信背汉自立,依然遭到拒绝。蒯通自知韩信意志坚决,并觉察到自己面临险境,便假装疯狂而做了巫师。

  韩信被吕后诛杀,临死前悔不听蒯通的话

  若干年后,韩信因“谋反”被吕后、萧何设计诛杀,临死前哀叹悔不用蒯通之计,以至于今日死在女子之手(“天下既定,后信以罪废为淮阴侯,谋反被诛,临死叹曰:‘悔不用蒯通之言,死于女子之手!’”引文同上)。刘邦闻讯后,马上派人搜捕到蒯通,准备将他烹杀。

  要说蒯通的口才可真是棒,面对着刘邦发出的死亡威胁,以做狗的都向主人以外的旁人狂吠做比喻,不慌不忙地替自己辩解。蒯通称当时天下纷乱不已,各为其主的人实在太多,他们提议反楚或反汉,不过是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罢了,如果都该杀的话,皇帝能杀得过来吗?刘邦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释放了蒯通。

  刘邦认为蒯通的话很有道理,便释放他

  通至,上欲烹之,曰:“昔教韩信反,何也?”通曰:“狗各吠非其主。当彼时,臣独知齐王韩信,非知陛下也。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天下匈匈,争欲为陛下所为,顾力不能,可殚诛邪!”上乃赦之。引文同上。

  蒯通获释后回到齐地隐居,汉朝的开国元勋曹参在担任齐国相国时,将蒯通召为门客,对他极为礼遇,这也是后话了。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