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从这里就能看出慈禧想称帝的野心,慈禧陵墓规格介绍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慈禧太后虽然没敢称帝,但其实内心是有君临天下想法的,这从她亲自重建自己的陵墓就可以看得出来。下面历史屋小编带大家去了解一下。

  一般情况,各朝皇帝生前即为自己选择陵址,在位期间即动工修建。死在皇帝之前的皇后与皇帝一并合葬于帝陵内,而死于皇帝之后的后妃另起园寝,附葬于帝陵旁,前面冠以皇帝陵的名号,以示隶属。

  概括而言,关内诸帝陵中以顺治帝的孝陵最为壮观,建筑体系也最为完备;而后陵中,规制最高,集清朝各皇后陵之大成者,当属慈安皇太后与慈禧皇太后的定东陵。

  同治十二年三月,慈安、慈禧两位皇太后在亲自确定普祥峪、菩(普)陀峪为“万年吉地”后,即在宫廷内部就两陵的规制进行了讨论。

  讨论的最终结果是:总体上仿泰东陵,地宫仿慕陵,陵寝门照昭西陵的三座门式样,并建神道碑亭。

  定东陵集中了清朝各皇后陵优点于一身,但终究拘于清代宗法礼制的森严,总的建筑格局并未逾制。

  然而,慈禧怎会甘心?!

  光绪二十一年,慈禧不顾当时内忧外患,国库空虚,以“年久失修”为由,对其陵墓重新大规模修缮,对其主体建筑全部拆除重建,重建工程历时十三年之久。

  工艺之精,靡费之巨,不仅大大超过了慈安陵,居清后陵之首,就是在整个清代陵寝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据统计,至两陵竣工时,慈安陵用白银二百六十六万五千多两,慈禧陵用白银二百二十七万两。而慈禧陵重建时靡费,实在难以统计,仅贴金一项,就用了黄金四千五百九十二两一钱四分三毫。

  慈禧比慈安在资历上低二级,但作为同治帝生母,使她得与慈安并列垂帘。在陵寝修建上,两陵几乎如出一辙,规制相同,显示出两人的微妙关系,在此处得以平衡。

  然而,别人平衡的东西在慈禧那里就会自然地引起不平衡。所以,在慈安死后,她对自己的陵再次大肆修建。

  如:对隆恩殿及东西配殿一律采用楠木及珍贵的黄花梨,采用和玺彩画,全部贴金……她不想让人感觉她破坏了祖制,但她又一定在实质问题上逾越了以达到自己心理上的满足。

  普陀峪孝东陵正是这种复杂心理和私欲膨胀的产物。那就是:遵依祖制下的逾制。

  此外,“龙凤呈祥”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而贵为“天子”的皇帝认为自己是龙的化身,于是龙凤呈祥在宫殿建筑装饰上屡见不鲜。

  但龙是主体,凤是点缀,凤因龙而美丽,龙因凤而雄健。慈禧别出心裁,在陵寝建筑的装饰上把龙凤的位置颠倒了过来,不可谓不独特。

  慈禧陵大殿周围石栏杆的抱鼓石,鼓面上雕刻的是一只殿翅欲飞的云凤,立于山石之上,俯首下看。凤的下面有一条蛟龙出水,昂首仰望上面的彩凤,“凤引龙追”,兴致盎然。

  慈禧陵大殿月台前,还有一块陛阶石,也是凤在上龙在下,雕工精美。陛阶石采用高浮雕加透雕的手法,凤与龙的姿态生动优美,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堪称石雕艺术中的精品。

  慈禧在她陵寝建筑上独出心裁的构思,正是对传统“男尊女卑”的一种挑战。谁能说“凤在上,龙在下”不是她挟制两代皇帝、为所欲为而向世人的一种暗示?

  所以,这既是她当时的权力和地位所决定的,也是她畸型心态的一种表露:她要超越男人。

  最后,若说慈禧陵从总体规模和布局上,遵依了祖制,而在陵寝内部装饰上逾了制,那“逾制”表现最充分的地方大概就是她陵寝内部三大殿的“金龙蟠柱”了。

  清代帝后陵的三大殿,都只是四根明柱上贴金,做缠枝莲花或盘龙行云,其余均披麻挂灰,刷饰红漆。即使紫禁城内的金銮宝殿太和殿也只是六根明柱贴金。

  可是,在慈禧陵三大殿内六十四根柱子,每根柱子上都盘绕着带有弹簧的龙须,借助空气流通,龙须自动摆动,如群龙低吟,美妙无比。每根柱子的下脚还镶嵌着鎏金寿山福海和八宝。

  慈禧之所以把她的陵寝修建得比皇宫都豪华,很显然,她认为自己就是皇帝,只不过她没有改弦称帝而已。

  如果说慈禧与慈安两宫垂帘之时,她称帝的时机不成熟,那么慈安病逝后,她是完全有机会和理由称帝的。

  因为作为大清帝国最高权力的持有者,她想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何患无辞”的。这从她做过的许多事都可以验证。

  诸如,推迟光绪帝的大婚,迟迟不肯交出权力,以至后来囚禁光绪于瀛台,把同治和光绪二帝当成傀儡任其摆布……那么,她为什么没有像武则天一样,自立为皇帝呢?

  唐代武则天称帝时,曾被称为“牝鸡司晨”。虽然武则天统治时期,政绩卓著,对唐代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临终时,武则天仍把国号由“周”改回“唐”,江山交与李家,并于自己墓前立无字碑,功过由后人评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武则天也认为自己称帝非顺理成章之事。

  历史到了清代,随着封建专制的加强,帝王这种“家天下”的想法与做法都更加难以动摇。这种情况下,慈禧即便想称帝,也必定是矛盾重重。她甚至也意识到自己“干政”已是违背了祖制。这从她临终留下的遗命可见一斑:

  “以后勿再使妇人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有违,尤其严防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慈禧一生争强好胜,无论在后宫还是在权力的角逐上,她都是一个胜出者,未能称帝也许是她一生中惟一的遗憾。

  普陀峪定东陵的建筑风格既反映出慈禧当政期间心理上复杂而矛盾的一面,也为她极尽奢华的一生划上了句号。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