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成语“饮鸩止渴”是什么意思?“饮鸩止渴”有什么典故?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0分类:历史

  还不知道:成语“饮鸩止渴”是什么意思?“饮鸩止渴”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参与【饮鸩止渴】故事的主人公:

  霍谞,字叔智,后汉魏郡邺县人。少年时就是通达经术的儒生。十五岁时曾上书把在狱里的舅舅宋光解救出来。

  梁商(?-141年),字伯夏,东汉时期外戚、将领,东汉九江太守梁统曾孙,跋扈将军梁冀的父亲,官至大将军。

  【饮鸩止渴】是什么意思?

  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饮鸩止渴】出自哪里?

  《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饮鸩止渴】词语辨析:

  【饮鸩止渴读音】:yǐn zhèn zhǐ kě

  【饮鸩止渴的近义词】:急功近利、漏脯充饥、杀鸡取卵、牵萝补屋

  【饮鸩止渴的反义词】:从长计议、高瞻远瞩

  【饮鸩止渴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饮鸩止渴】典故:

  霍谞是东汉人,他自幼发奋读书,从小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年纪轻轻便精通四书五经,并通过了明经科的考试。他在当地是有名的“小才子”,长大以后,曾为河南尹,后做过廷尉。

  霍谞有个在郡里当官的舅舅,叫宋光。由于他为人正直、秉公执法,所以成了一些权贵的眼中钉。后来,权贵们联合起来诬告宋光篡改诏书,皇帝信以为真,就把宋光逮捕,押到京都洛阳,关进了监狱。这时,霍谞才十五岁。

  霍谞不相信舅舅会篡改诏书。宋光入狱以后,霍谞十分着急,日夜思考解救舅舅的方法。最后,他决定给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大将军梁商写一封信,为舅舅申冤。

  他在信中说:宋光出身官宦之家,仕途平稳顺利,现已位居地方首长的高位。他为人正直、秉公守法,从而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这样的一个人,即使对于皇上的诏书有所疑虑,也会采用一种稳当的方式来解决,怎么可能冒着死罪私下更改诏书?这样的行为好比是一个人为了充饥而去吃附子,为了解渴而去饮鸩 (“鸩”的羽毛泡过的毒酒)。这样的话,食物还没进到肠胃里,刚到咽喉人就已经断气了,怎么可能会有人这样做呢?

  梁商读了这封信,觉得霍谞说得很有道理,又听说他只有十五岁,对他的胆识颇为赞赏。后来,梁商不仅重审此案,还亲自到皇帝那里替宋光辩白。案件终于真相大白,宋光也被无罪释放。从此以后,霍谞的名声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