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后土信仰是如何发展的?详解后土信仰的发展史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0分类:历史

  后土在道教体系神话中被列为四御/六御之一,后土信仰是如何发展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屋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人们相信,该神是农业获得丰收的保护神,还是生育之神、大地之神。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为根本的国家,且人类长期蒙受着“天之所生,地之所养”的思想束缚,即形成了崇拜天、地的礼法。

  对天、地的原始崇拜,是崇拜天、地的自然性质及其作用。就崇拜土地而言,当时古人并非是崇拜土地的实体本身,而崇拜的主要原因是她们感到土地广大无边、力无穷、孕育万物、负载万物,是赖以生存的根源,衣食住行都离不开。

  所以,上自皇帝,下至普通百姓,都非常崇拜该神。在中国的历史上,每年都要举行对该神的大型祭祀仪式,许多时候由皇帝亲自主持。

  至于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祭祀后土,《文献通考》引孔颖达疏说:地神有两个,每年有两次祭祀。一个在夏至的日期在泽中方丘祭祀昆仑山之神;第二个夏正的日期在北郊祭祀神州.……又有人说:知道四方之山岳的神是昆仑山的,按地统书《括地象》说:“地中央是昆仑”。又说:“它的东南方五千里是神州”。

  夏至之日祭地抵于泽中方丘的“方丘”到底在哪儿,远古的传说并不很明确,故早期的祭地多采用后一种祭法,也就是夏至日,农历七月的时候,用泰折之坛祭地抵于京城的北郊。

  汉代帝皇的崇祀后土,以及《淮南子·天文》载:“中央土地,其帝黄帝,其佐后土”,又可知道,这时的后土信仰毕竟是统一了。后土被视为黄帝之佐,代表总枢中国大地不同方向的神话人物。人们并以感谢土地负载万物的心情去崇祀后土,把它视其信仰为主流。


  汉朝是后土信仰进一步获得尊崇的开始。在这朝代,它成为了皇家祭祀的对象。

  在那个时代,后土代表全国土地之形象是较为突出的。

  汉文帝

  西汉文帝时,由国家统一祭祀地只,“冬至祀太一,夏至祀地只”。

  汉武帝

  到汉武帝时,因为汾阴一位名字叫锦的巫士,在濒临黄河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宝鼎,上报给当时的河东太守,太守上书武帝,武帝即刻派有司勘验。

  而这时一汾阴籍的道士公孙涝洋正侍于皇帝左右,乘机上书说汾阴就是古地理书中的昆仑山东南之五千里的神州,是中国的中心,而发现宝鼎的地方则是远古祭地抵的“泽中方丘”,因其形如人臀,故曰脽上。

  武帝深信其言,并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迎鼎仪式,将发现宝鼎之处改为宝鼎,次年改国号为元鼎。随后在汾阴脽上建后土祠,亲自到此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祭地仪式。

  《史记·孝武本纪》:第二年冬天,天子到雍县郊祭,与群臣议论说:“现在朕亲自郊祭上帝,而不祭后土,这在礼上是不报答它的恩德。”

  主管官员与太史公、祠官宽舒等议论说:“祭天地的小牛,角要像蚕茧、栗子那样的小。现在陛下亲祭后土,后土应在泽中圆形的高地上建五个坛,每一个坛要用一头小黄牛为大牢进行祭祀,祭完后,祭品都埋掉,陪祭的人穿上黄色的衣服。”

  于是天子驾车东行,依照宽舒等人议定的办法,在汾阴高丘上立后土祠,皇帝亲自望后土而拜,用祭上帝的礼仪。

  《汉书·郊祀志》说:之后又遇了一年,天子郊祭雍,说:“现在上帝由朕亲自来郊祀,但后土无人来祭祀,是礼所不能对应的。”有关官员就同太史令司马谈、祠官宽舒商议:“祭天地的牲,其牛角大小如茧如栗。现在陛下亲自祭祀后土,后土应在大湖中的圆丘上建立五坛加以祭祀,每坛用一头黄犊祭品。祭完后全埋在土中,跟随祭祀的人员都穿黄衣。”

  于是天子东到汾阴。汾阴男子公孙滂洋等人见汾阴旁有光芒如深红色,皇上便在汾阴的小土山上建立后土祠,一如宽舒等人的建议。皇上亲自去望祭,跟祭上帝礼一样。

  故而汾阴后土祠又称汉武帝祠,但当代的万荣后土庙已非汉时的庙宇,是宋金以后因黄河泛滥易地而建的,庙内现存有重枪歇山顶汉武楼,正殿,配殿,前后山门等建筑。只是汉武帝时将远古的“泽中方丘”改为“泽中圆丘”,并分立五坛,主持祭祀仪式的官员着黄衣,用瘫埋之礼将黄色的牲口奉献给神灵。而后又在祭祀仪式中加人歌舞。

  《汉书》:这年,已经消灭了南越,皇上的宠臣以美妙的音乐来进见。皇上很赞赏,下交公卿讨论,说:“民间祭祀尚且有鼓舞音乐,现在郊祀却没有乐章,难道这样合适嚒。”

  公卿们说:“古时祭祀天地都有乐章,这样才能以礼祭祀神灵。”又有人说:“泰帝使素女弹五十弦瑟,音调悲切,泰帝忍不住悲泣起来,所以破开她的瑟为二十五弦。”

  于是为讨伐南越的胜利而举行赛祭,祷告祭祀泰一、后土,开始用乐舞,又增招歌童,制作二十五弦的瑟及箜篌瑟是从此开始的。

  平帝

  平帝元始5年,大司马王莽奏言:“......孝文帝十六年使用新垣平,刚开始建造渭阳的五帝庙,祭祀泰一、地神,用太祖高皇帝来配享。太阳冬至的时候祭祀泰一,夏至时祭祀地神,都一同祭祀五帝,共用一牲,皇上亲自郊祀拜礼。后来新垣平被诛杀,皇上才不再亲自前去,而派有关官员去办理事情。”。

  后莽又奏言:“......建始元年,迁移甘泉的泰时、河东的后上到长安的南北郊。永始元年三月,因未有皇孙,又行甘泉、河东之祭。绥和二年,因最终未获福佑,又行长安南北郊祭。”汉武帝专门建立后土祠,亲自祀拜,“如上帝礼”,后土崇拜从此成为定制,历代皇朝都列入祀典,岁时祭祀。

  哀帝

  最后一位祭后土于汾阴的汉代皇帝是哀帝。《汉书·哀帝本纪》说:......“皇帝孝顺,禀承圣人业绩,没有懈怠,但久病不愈。早晚忧思,大概是继承体制的君主不适合改造建作。令恢复甘泉的泰时、汾阴的后土祠到以前的样子。”

  因为哀帝有病在身,不能亲至汾阴,故派有司代为祭祀。但三年后,哀帝还是不治而亡了。两代皇帝为祈求福佑而祀汾阴后土,终无灵显出现,故后来的汉代帝王放弃了对汾阴后土的祭祀,将后土祭祀迁于京城北郊。

  汉武帝后来的皇帝,包括魏、晋至宋、齐、梁、陈、隋的南北朝,后土信仰依然受看重。必须注意的是,上述用的条文都有一共同特点:当时并不能证明后土是何性别——祭后土常是以皇后配享却又是事实。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