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史记故事:大禹是如何治水的?为何他能成功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1-02浏览:54分类:历史

  早在尧在位的时候,天下就经常发生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房屋被毁,给老百姓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屋小编一起往下看。

  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

  有人提议,让鲧去治水。

  尧对鲧不是十分信任,心里很是迟疑。

  大家说:“现在没有比鲧更有能力的人了,应该让他试一下。”

  尧勉强同意了。

  鲧花了几年的时间治理水害,不但没有把洪水制服,反而使其更加泛滥。他采用的方法是拦截,哪里发水了,他就在哪里筑坝,结果是刚刚堵了东边,西边又发起了水灾,老百姓吃了更多的苦头。

  舜接替尧的位子之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治水劳而无功,就把他流放到边远的羽山去了。最后,鲧就死在了那里。

  舜问大家:“谁还能担任治水的重任呢?”

  大家说:“鲧的儿子禹,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舜便把禹请来了。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他采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方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禹为人机敏,特别能吃苦,而且他的出身十分高贵,非一般人可比。他的父亲是鲧,鲧的父亲是颛顼,乃五帝之一,而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就是黄帝。禹虽然出身名门,但举止稳妥,言语和蔼,很让大家信服,他的美德赢得了众人的尊重。

  禹发誓,不治理好洪水,他坚决不进家门。

  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笠帽,拿着锹镐,没有一丝一毫的特殊。在他治水的十三年里,几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的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他听见了婴儿的啼哭,但还是一狠心离开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就是禹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利益的生动写照。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做龙门山,它阻拦了河水的去路,使河水溢出河道。这里年年都发生水灾,百姓叫苦连天。禹几次到那里考察地形,最后决定带领众人一起开山通河。经过几年的奋战,龙门山被凿开了一个大口子,黄河水终于可以畅通无阻地奔入大海了。

  舜对禹的治水功绩非常佩服。

  有一次,他问禹:“你是依靠什么来治水的呢?”

  禹说:“勤劳。”

  舜说:“能讲得仔细一点吗?”

  禹说:“也没什么,就是和普通百姓一起劈山开河、挖泥运土。您看,我的手指甲已经磨秃了,腿上的汗毛也磨掉了,手上、脚上都长满了趼子,走路时疼痛难忍。可是,我不能停下我手中的工作,除非治水成功。”

  舜听了之后,十分感动。

  禹因为治水,深得百姓的爱戴,大家都尊称他为“大禹”。

  舜年老之后,也像尧一样,把帝位“禅让”给了禹。

  禹在位期间,依然保持治水时的作风,勤政爱民,为百姓造福。

  后来,禹在巡视南方的途中,不幸病逝于会稽山。禹原来有一个助手,名字叫皋陶,帮助禹处理政务,十分尽责尽力,皋陶死后,他的儿子伯益也做过禹的助手。本来,禹已经指定伯益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可是,各部落首领还是一致推举禹的儿子启登上了帝位。这意味着氏族公社时期部落联盟的选举制度正式被废除,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出现了。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