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清代画家李方膺《游鱼图》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9分类:历史

  还不知道:清代画家李方膺游鱼图》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如何鉴赏?这是李方膺的代表作,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画作内容

  画幅右边款题“三十六鳞一出渊,雨师风伯总无权。南阡北陌槔声急,喷沫崇朝遍绿田。晴江李方膺。”钤“晴江的笔”白文印、“虬仲”朱文印。

  此画描绘随着混浊河水的暴涨,鲤鱼纷纷跃出深渊,伴随着“南阡北陌的槔声急”,逆水而上,争相穿越于水稻田间,遍布于一片绿田。它们三五成群,或潜入水底,或冲出水面,或在水中徜徉,或摇头摆尾,或展翅跳跃,姿态各异,神形俱全。


  创作背景

  根据画面的风格和题诗,可以推断此图是李方膺罢官(乾隆十三年,1748年)之后的作品。画中作者以游鱼自拟,隐喻他久困樊笼,终得返归自然,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及其品格情操。明清文人常以“四君子”题材直抒胸臆,表现闲雅高洁的品行。李方膺也善画梅,而在晚年,他选择了游鱼为题材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

  艺术鉴赏

  在画面位置经营上,此图也与众不同。5尾姿态不同的游鱼组成一条反“S”形曲线,鱼头、鱼尾相互呼应,既有形式上的美感,又渲染了腾跃而出的气氛。右边题诗一贯到底,字体浑厚雄肆,增强了画面的整体感,从而成为诗、书、画统一的佳构。

  此画用笔洗练娴熟,行笔快速,又准确有致,墨色浓淡,深浅富有变化,能把握自如,层次分明,虽不着一笔背景,即水面不着一笔,亦无任何陪衬,但能使人们很快地会领悟到不但有水,而还会进一步联想到江南碧水绿田,鱼群欢跃的动人景象。

  此画景物虽少,且十分简单,却达到了“意到笔不到,风景在画外”的艺术效果。从此幅画中游鱼跃跃神态和题画诗意来看,可以推想到此画是李方膺罢官之后所作,画中以游鱼自拟,隐喻他久在樊笼里,要复大自然,追求自由舒畅心情的写照。此画题识和款署与众不同,字形较大,书写贯串画幅右侧上下,上不留天,下不留地。

  乍看,此画似乎有本末倒置,但细细品味,才体会出画家的深意所寄。

  尽管游鱼画得如此之好,倘没有这首题诗来衬托,只是孤孤零丁的几尾游鱼,其画意义不大,故长题诗的作用有三:其一,补充此画的内容;其二,在构图上起到了统贯全局,使对整幅画面起到了平衡作用,避免了因游鱼的分散,给人们以疏散之感,从而增强了画面的整体感,这是此画在布局上最成功之处;其二,右边长题诗一贯到底,且字体雄肆浑厚,与画相得益彰,成为诗、书、画完美结合的佳作。

  作者简介

  李方膺(音yīng)(1695—1755年),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江苏南通人。曾以父荫出任山东乐安、兰山,安徽合肥等地县令。为官清正,为民着想,因不肯随上级俯仰而被诬罢官。寄居南京项氏借园,常往来于扬州,卖画为生。

  善画松、竹、梅、兰及小品,主张绘画创作应直接向生活学习,以创造出自己独立的风格。李方膺的画风如其为人性格,落墨雄肆浑厚,沉着痛快,用笔横涂竖抹,脱略恣纵,以气势胜。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