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晋灭吴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其对历史的影响有哪些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05浏览:31分类:历史

  晋灭吴之战是晋朝为统一全国发动的战争,也是三国时期最后的一场战争。在晋咸宁五年(279年,吴天纪三年)十一月,晋武帝司马炎下令大举伐吴,次年三月十五(280年5月1日),吴主孙皓正式投降,该战结束。战后,晋武帝将年号改为太康,因此这场战争也被称为“太康之役”。

  晋灭吴之战使晋朝开创了由北方平定南方统一天下的先例,战后不久,吴国各地守军陆续向晋国归降,西晋成功统一全国,结束自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分裂局面。同时,晋灭吴之战作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成功的大规模渡江作战,在中国军事史上同样有着重要地位,此役创造的水陆俱进、多路并发、顺流直下的战略,对此后历代在长江流域发生的诸多战争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战争开始

  晋咸宁五年(279年,吴天纪三年)十一月,晋武帝司马炎正式下令伐吴,并按羊祜生前制定的作战计划,将二十余万晋军兵分六路出击:镇东大将军琅邪王司马伷由驻地下邳向涂中方向推进,安东将军王浑由驻地寿春向横江方向推进,建威将军王戎由项城进攻武昌,平南将军胡奋由江夏进攻夏口,镇南大将军杜预率军自襄阳向江陵方向进军,龙骧将军王濬、巴东监军唐彬率军由巴蜀顺江东下。由西线的四路晋军负责主攻,东线的两路晋军负责牵制吴军主力,并任命张华为度支尚书,统筹军运。为了能使各路军队统一行动,司马炎命令王濬的军队过了建平以后受杜预节度,至建业时受王浑节度。

  同时为了安抚反对出兵的太尉贾充,司马炎任命其为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以行冠军将军杨济为副,以示恩宠。但贾充害怕伐吴之战会失败,以老迈推托。最终,司马炎以“君不行,吾便自出”相威胁,贾充才答应领命,率领中军屯驻于襄阳,节度全军。

  晋军平定荆州

  晋咸宁六年(280年,吴天纪四年)正月,杜预率军包围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并派遣参军樊显、尹林、邓圭、襄阳太守周奇等率军沿江西上,接连攻克吴军各据点,为王濬军东进清除障碍。同时又派遣牙门将管定、周旨、伍巢等人率领八百奇兵,趁夜渡江,故意多树立旗帜,并在巴山放火,伪装成人数众多的样子,不断袭击吴军要地,从心理上成功打击了吴军。吴乐乡督孙歆在给江陵督伍延的信中,称“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

  另一方面,王濬、唐彬大军[注 7]被吴将吾彦所阻,无法攻克建平城(今湖北省秭归县),最后决定绕过建平继续东下,于二月初一(3月18日)攻克丹阳(今湖北省秭归县东),杀死守将盛纪。为了破坏吾彦用来封锁江路的铁锁铁锥,王濬特意造了几十个长宽百余步的大木筏,并在木筏上扎了许多草人,挑选水性好的士兵乘木筏开路。水中的铁锥一旦遇到木筏便被拔出带走。王濬又打造了许多长十余丈,粗数十围的火炬,灌以麻油,放置在船头,遇到铁锁就将火炬点燃,将铁锁烧断,突破峡口后,王濬、唐彬部于二月初三(20日)攻克西陵(今湖北省宜昌市),杀死守将留宪、成璩、郑广,接着又于二月初五(22日),攻克荆门(今湖北省宜昌市东南)、夷道(今湖北省宜都市),杀死守将虞忠、陆晏。吴乐乡督孙歆率军迎击,被王濬、唐彬军击败,杜预部将周旨、伍巢趁机混入撤退的吴军,将孙歆生擒。二月初八(25日),王濬、唐彬军攻克乐乡(今湖北省松滋县东)后,杀死吴将陆景,吴平西将军施洪乞降。吴江陵守将伍延企图诈降以偷袭杜预,被杜预识破,派兵强攻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于二月十七(4月3日)破城。此时,胡奋也派兵攻占了江陵周边的另一重要据点江安(今湖北省公安县)。至此,吴军江陵段江防完全失守。

  此前,王濬攻下西陵时,杜预便写信给他,告诉王濬不必受自己节度,让他直取建业,成就旷世之功。王濬看到信后非常高兴,将杜预的书信上表给司马炎。二月十八(4日),司马炎颁布诏令,将王濬升为都督益、梁二州诸军事以示嘉奖,命令王濬、唐彬继续东进攻下巴丘(今湖南省岳阳市)后,配合胡奋、王戎攻克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之后顺流而下,直捣吴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并要求杜预南下绥抚荆南诸郡,将军队划拨一万七千人给王濬、唐彬两军,胡奋和王戎任务完成后也分别划拨七千、六千人给王濬、唐彬两军,大都督贾充移屯项城(今河南省沈丘县)。此后,杜预持诏南下,吴国荆南各郡望风而降。杜预将吴军士兵迁至江北,并在南方各郡设置长吏加以管理,荆州很快恢复秩序,吴人纷纷前来归附。王濬、唐彬部则配合胡奋部、王戎部连克夏口、武昌,吴军无力抵抗,吴国守将杨雍、孙述、刘朗等人投降于王戎部,之后毗邻武昌的扬州守将孟泰等人也举蕲春(今湖北省蕲春县西南)、邾县(今湖北省黄冈市北)二县向王戎投降。

  吴军主力溃退

  扬州方向的王浑部也于正月时开始向横江方向进军,沿途接连攻克吴军据点。为保障上游诸军的进军路线,王浑分遣参军陈慎、都尉张乔等率部攻克寻阳(今湖北省黄梅县西南)、赖乡,殄吴护军李纯率部占据高望城,先后击破了吴将孔忠、俞恭的部队,俘获了吴武威将军周兴等五名吴军将领,吴厉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畏惧其兵威,率部投降。琅邪王司马伷也推进到涂中一带,并遣琅邪相刘弘等人率军直逼长江,与建业隔江对峙。

  为打破局面,孙皓命丞相、军师张悌、丹阳太守沈莹、副军师诸葛靓、护军孙震率领精兵三万人前往迎战。大军进至牛渚时(今安徽省当涂县北),副将沈莹料定长江上游的荆州必将失守,建议张悌固守于此,以逸待劳,等待晋国水军到了后决一胜负,并认为如果轻易出击,一旦大败,后果不堪设想。张悌则认为,如果等到晋国水军从蜀地攻过来,吴军一定军心大乱,局面将难以收拾,不如趁现在渡江决战,如果能赢便可率逆江而上,乘胜迎击由蜀地而来的晋国水军。于是率军渡江西进,在杨荷桥包围了王浑部将张乔的七千兵马,迫使张乔投降,取得首捷。副将诸葛靓建议张悌将降军全部杀掉,免留后患,被张悌以“杀降不祥”拒绝,安抚降军之后继续西进。

  王浑闻讯后,派遣司马孙畴、讨吴护军张翰、扬州刺史周浚率军进击,两军最终于版桥结阵对峙。吴将沈莹率领以陷阵闻名的丹阳锐卒三次冲阵都未能攻破晋军的阵型,退兵时出现破绽。晋将薛胜、蒋班趁机进攻,吴军阵势顿时土崩瓦解,先前投降吴军的张乔趁乱在后方叛变,吴军因此大败,死伤惨重,张悌被参安东军事刘彪生擒,孙震、沈莹也都被俘,三人都被斩杀,仅诸葛靓率数百人逃回江东,王浑大军进屯横江(今安徽省和县)。

  此战之后,吴国精锐尽丧,孙皓自知灭亡在即,在给舅舅司徒何植的信中自责道:“天匪亡吴,孤所招也。瞑目黄壤,当复何颜见四帝乎!”不久后,何植与建威将军孙晏向王浑军投降。琅邪王司马伷也于这一期间命长史王恒率军渡江作战,击破了吴国江防守军,俘获吴将蔡机,并迫使诸葛靓、孙奕等人投降。

  石头城受降

  王浑击败吴军精锐后按兵不动,打算等王濬大军到后再一同攻打建业。扬州刺史周浚接受属下何恽的提议,建议王浑立即渡江,兵临建业,迫使孙皓投降,抢占平吴首功。但王浑为人谨慎,以“受诏但令江北抗衡吴军,不使轻进”为由拒绝。

  不久后,王濬、唐彬率八万大军,乘舟从武昌顺流而下。吴主孙皓派游击将军张象率水军一万余人前往迎战,但王濬大军一到,张象便立即投降。孙皓听说王濬军旌旗蔽日、陈势盛大,不免胆战心惊。宫中又有数百人趁此机会逼迫孙皓杀死佞臣岑昏以平众忿,孙皓只得应允。两日后,从武昌撤回的陶濬抵达建业,向孙皓保证说:“蜀船皆小,今得二万兵,乘大船战,自足击之。”孙皓为陶濬配备了两万人马,并封其为假节钺,镇南大将军,领荆州牧,希望他可以拯救吴国命运,但士兵们却于出发前夜逃亡。后来,孙皓听从光禄勋薛莹和中书令胡冲的计策,分别遣送使节向王濬、司马伷、王浑请降,试图分化晋军,依然未能奏效。

  “吴郡孙皓叩头死罪。昔汉室失御,九州幅裂,先人因时略有江南,遂阻山河,与魏乖隔。大晋龙兴,德覆四海,暗劣偷安,未喻天命。至于今者,猥烦六军,衡盖露次,远临江渚。举国震惶,假息漏刻,敢缘天朝,含弘光大。谨遣私署太常张夔等奉所佩玺绶,委质请命。”

  三月十四日,王濬、唐彬大军到达距离建业仅二百里的牛渚(今安徽省当涂县北),预先安排进攻建业的部署。唐彬料定吴军必亡,故意称病停留于此,以示不愿争功。三月十五日壬寅(5月1日),王濬率军开赴建业,行经三山时,接到王浑邀他共商军事的书信,王濬以风势太大,无法停船为借口拒绝,并于当日率军进入石头城。吴主孙皓“面?舆榇”,率太子孙瑾、鲁王孙虔等二十一人,正式出降。吴国至此灭亡。

  胜利消息传来后,司马炎感慨地说:“此羊太傅之功也。”此前投降晋国的孙吴宗室孙秀听闻吴国灭亡的消息后,面向南方哭着说:“昔讨逆弱冠以一校尉创业,今后主举江南而弃之,宗庙山陵,于此为墟。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