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战国时期齐国之所以“田氏代齐”,离不开吴国的推手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2分类:历史

  田氏代齐,也叫田陈篡齐 。指中国战国初年陈国田氏后代取代齐国姜姓吕氏成为齐侯(齐威王始称齐王)的事件。这一事件被《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等史料所记载。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奉邑入于田氏,姜姓吕氏从此退出齐国的历史舞台。由此,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一样,成为春秋和战国的重要历史转折点。众所周知,三家分晋的发生,是因为晋国公族势力衰弱。那么,齐国之所以发生“田氏代齐”,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一

  首先,根据《史记》、《春秋》、《战国策》等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671年,陈国出现内乱。在此背景下,陈公子完为避祸奔逃至齐国,至齐国后为齐国田氏之祖,(“陈”“田”本为一字)。由此,对于取代齐国姜氏的田氏,实际上是春秋时期陈国的后人。在陈完来到齐国后,受到了当时齐国君主齐桓公的任用。自此之后,陈氏,或者说是田氏在齐国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公元前545年,田完四世孙田无宇与鲍氏、栾氏、高氏合力消灭当国的庆氏,取得齐国公族与国人的支持。

  二

  由此,在春秋后期,虽然田氏成为齐国实力强大的卿大夫,但是,在齐国内部,还是存在高、国、鲍、晏等可以制衡田氏的卿大夫家族。一定程度上,春秋后期的齐国,和当时的晋国比较类似,因为分封制的存在,促使卿大夫拥有一定的封地,并在此基础上集聚势力。就晋国来说,各个卿大夫家族之间的激烈斗争,立下了智氏、韩氏、赵氏、魏氏这四大卿大夫。在晋阳之战后,魏赵韩三家联手消灭了智氏,并瓜分了晋国公室的疆域,从而推动了“三家分晋”的发生。而就齐国来说,田氏能够一家独大,也和一场战争有关。

  三

  这场战争就是“艾陵之战”,艾陵之战是公元前484年吴国在艾陵地区打败齐国军队的一次著名战役。根据《左传》的记载,“甲戎,战于艾陵。展如败高子、国子败胥门巢。王卒助之,大败齐师。获国书、公孙夏、闾丘明、首三千,以献于公。”在艾陵之战中,吴国大军击败了齐国大军,齐国不仅损失了十万大军,更导致高、国、鲍、晏等家族的实力大损。也即在艾陵之战前,齐国内部还存在可以制衡田氏的力量。但是,在和吴国的艾陵之战后,齐国田氏之外的卿大夫家族都受到了削弱。

  四

  最后,在艾陵之战后,公元前481年,田恒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齐国大权。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确保篡位过程中不会遇到较大的抵抗,田氏又以“修公行赏”争取民心。公元前391年,田和废齐康公。公元前386年,田和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自春秋时期开始,到战国初期完成对齐国姜氏的取代,田氏可以说是处心积虑,历经了数代人的努力。在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后,周王室的权威几乎是荡然无存了。在此基础上,田氏代齐后的齐国和魏国、赵国、韩国、秦国、燕国、楚国成为战国七雄。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