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败俱伤 秦赵长平之战到底死了多少人?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42分类:历史
要知道,长平之战的确让赵国损失惨重,赵国近40万的青壮年一日同死,这对人口只有500多万的赵国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灾难,但是长平之战中赵括最后的临死一扑也让秦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虽然太史公在《史记》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秦军的伤亡人数,但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史学家吕思勉大师在其《吕思勉读史札记》中推断秦军的伤亡至少高达到25万人。
本人亦赞同这个数值,这所以这样说,详细分析如下:
1、长平之战后,赵国所有的精锐几乎一夜全失,战后,白起准备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破赵国。可是从秦国传来的却是退兵的命令。原来秦昭王听从了范雎的话,以秦兵暴师日久,应当让士卒休整为由,允许韩、赵割地求和。赵国危机关头终于也开始使用离间计了,秦王调回了大军,赵国因长平之战所引发的亡国危机就此解除,本人觉的秦昭王之所以要调回军队,除了范雎离间白起以外,个中原因除了秦赵对峙三年引发秦国国内粮食紧张以外,另外一个原因则是秦国兵力损失十分严重,虽然眼下可以灭赵,但是随之而来是抑制不了其他五国联军对秦国的军事威胁。这从后面邯郸之战爆发后白起和秦昭王的谈话中就可以看出——白起对昭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伤亡者过半,记的长平之战秦国发兵约65万,伤亡过半则表示至少有30万人以上伤亡。
2、长平之战后爆发的邯郸保卫战更是让秦国伤筯动骨,几乎将秦国在长平之战中所得的利益全部吐出来,邯郸之战中秦国明显轻视赵国,刚开始只派王陵率领20万大军前去攻打,结果打不下,损失惨重,随后秦国增兵十万,仍然不下,昭王改令王龁接替王陵为主将,再增兵十万继续围攻邯郸。秦军死伤过半仍不能攻下邯郸,从中可以看出秦国邯郸之战一共出兵40万,这里又是伤亡过半,而后范睢于是举荐郑安平为将,率军5万携带大量粮草支援王龁,估且认为在郑安平5万大军到达邯郸城下时,秦军40万伤亡过半,但至少仍然有20万大军,再加上郑安平的5万,秦军此时应该有25万左右的兵力,这时便有一个问题,既然同是灭赵之战为什么秦国一开始不压上大军猛攻,非要来个添油战术?原因很简单:秦国国内已无兵能调。由于在长平之战损失惨重,此时出兵45万已经是秦国的上限了,否则秦军绝对不会用添油战术的。邯郸之战中虽然王龁后来在多国联军的包围下率残部突围,但是秦军仍然损失惨重,先期的损失加上后期被多国联军消灭的,损失至少高达30万人。
从中也看可以看出,虽然赵于长平之战损失近50万的精锐,但是秦于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中二处的损失加起来也差不多60万,如果不比其它,只比较兵力的话只能说是打了一个平手,无奈呼,秦赵之势业已改变。正如吕先生在书中所说的:秦国可以万败,但只要一胜即可,而赵可以万胜,却输不起一败。赵国的灭亡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11-30 都说“秦晋之好”,晋国为何却成为了秦国最大的阻碍?
- 11-29 廉颇的晚年发生了什么?赵国为何要弃用他这样的大功臣?
- 11-29 廉颇对于赵国是无愧于心,但为何却客死在楚国寿春?
- 11-29 廉颇对赵国的忠心毋庸置疑,但晚年为何却逃往魏国?
- 11-29 廉颇在赵国未尝一败,但为何却没能在魏国建立功业?
- 11-29 如果赵国一直和秦国耗着,那么赵国最终是否能赢得胜利?
- 11-29 就算赵王没将廉颇换成了赵括,赵国就一定能取得胜利吗?
- 11-29 秦国在阴晋之战元气大伤,魏国为何却没有乘胜追击?
- 11-29 在魏国、齐国相继衰落之后,赵国如何单独抗衡秦国?
- 11-29 在古代诸多法律之中,哪条奇葩法律来源于冷酷的秦国?
- 11-29 楚国商业经济很是发达,为何却被西北之地的秦国所灭?
- 11-29 在战国那个乱世年代,最后统一六国的为何却是秦国?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