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用了什么计谋?他是如何把李应骗上梁山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3分类:历史
水浒传李应上梁山的原因是什么?
宋江打破了祝家庄,得到了很多粮食和财物,高高兴兴地装车回梁山去了。可是,他似乎忘记了出征前的四个目的之一,就是拉李应入伙。李应是李家庄庄主,他和祝家庄、扈家庄结成了军事联盟,当梁山泊这样的强人前来劫掠的时候,一家有事,三家相互支援。不过,这当中出现了一个问题,致使李家庄和祝家庄分裂。祝家庄捉到了一个偷鸡贼时迁,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梁山泊的人,而和他一起前来的杨雄、石秀却认识李家庄的管家杜兴,他知道,这三个人是准备投奔梁山泊,却还不是梁山泊好汉。为了义气的份儿上,杜兴想让庄主李应出面救出时迁,李应答应了,就写了一封信给祝家庄。可是祝家庄三兄弟并不给这个面子,还说李家庄暗通梁山泊反贼,导致两家刀兵相见。也是李应自恃武艺高强,打斗起来竟然没有防备祝家三少爷的暗箭,被射伤了腿。也是因为这件事情,李应上不了马,打不了阵仗,所以是既没有和祝家庄一道对敌梁山泊,也没有和梁山一道攻打祝家庄。
宋江走后,李应家里来了一个本州知府,带着一班执事和“三五十部汉”,向他询问祝家庄被打破一事。李应说自己有伤在身,一向闭门未出,“不知其实”。知府就说祝家庄有状子,告他“结连梁山泊强寇”,引诱梁山泊军马前来,“打破了庄”,还收了他许多好处。李应辩白,知府就说要李应到府里,“自与他对理明白”,然后把李应绑了,带着他出了李家庄。一同带走的还有管家杜兴。一行人出了庄门,“行不过三十余里”,梁山一班好汉出现了,“那知府人等不敢抵敌”,撇下李应,“逃命去了”,宋江强拉硬拽,把李应请上了梁山。不用说,这一切都是宋江安排的。
宋江设的这个骗局并不高明,其中有几个明显的漏洞。一是战火刚刚结束,一个知府敢来上门兴师问罪吗?假如梁山“贼寇”还在这四周扫荡怎么办?二是拿人都是都头的事情,用得着知府亲自出马吗?这恐怕不会有先例。三是来的人太少。要知道,李家庄既然能够和祝家庄结成联盟,其实力肯定非同一般,否则,祝家庄怎么能够愿意和他联手对付梁山泊这样的大山头?郓城县要捉拿晁盖,派出了一个县尉,两个都头,带着一百来人。李家庄这个敢不买账梁山的村子,三五十个人敢进村捉拿人吗?或者说,这样明显的漏洞,李应为什么识不破呢?
这是基于一下一些原因:李应做了“亏心事”。就那个时代来说,梁山泊毫无疑问就是“贼寇”,这就是祝家庄、扈家庄和李家庄能够结成联盟共同对付的根本原因。宋江攻打祝家庄,事情是由时迁偷了人家的报晓鸡引起。时迁被捉,杨雄和石秀逃上了梁山,晁盖要斩了这两个人,原因是他们以“梁山泊好汉的名义去偷鸡吃,因此连累我等受辱”。晁盖要点起人马下山“洗荡了那个村坊”,以便“不要输了锐气”。宋江把晁盖拦下了,拦下的不仅仅是不杀杨雄、石秀,还有晁盖的亲临指挥权。但宋江说得很明白,“若打得此庄,倒有三五年粮食”。此前杜兴也说过,三村结下誓愿,就是害怕“梁山泊好汉前来借粮”。像梁山这样的山头下来借粮,不过是说得好听,实际上就是强要,不给的话,抢都是轻的,把人杀光也不是没有的事。为了应付这样的事情,三村结下了同盟。李家庄的管家杜兴是这样说的:“这三村结下生死誓愿,同心共意,但有吉凶,递相救应,唯恐梁山泊好汉过来借粮,因此三村准备下抵敌他。”李应的亏心事正在于此。
本来,三家联盟就是防备梁山泊的,李应应该知道,救一个时迁这样的人,就是通同反贼。这就是说,是他首先破坏了三家达成的契约。如果说,前面是因为杜兴传话,他还不知道时迁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么,后来他自己找上门去,祝彪已经给他把话说清楚了,他仍然不肯收手,这就是有意为之了。当时的李应,可能在面子上有点儿过不去,想凭着自己的本事挽回这个面子,但事情过后,他是知道自己这种行为后果的。所以,当这个假知府说祝家庄把他告下了,李应不会再去考虑这个知府是真是假,而是急于辩白自己有没有通同梁山泊。俗话说“心里无闲事,不怕鬼叫门”,正因为李应自知做了亏心事,所以才不分真假乖乖的跟着那个假知府前去“对理”。
封建社会,人是分等级的,尤其是官和民那区别是非常大的,一个人一旦当了官,那毫无疑问就是“光宗耀祖”。就像后世那个范进,一旦中了举人,连老丈人都对他态度十分的谦恭。所以说,像李应这种人,在村里他可以是老大,祝家兄弟抹了他的面子他定要拔刀相向,但见了官员却立刻表现的毕恭毕敬。所以,当庄客前来报告说知府来了,“便问祝家庄事情”,李应没有丝毫疑问,“慌忙叫杜兴开了庄门,放下吊桥,迎接入内”。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畏官心里,生怕迎接的慢了,当官的心里不舒服,因而对自己不利。
像李应这种心态,现实生活当中比比皆是,即便是《水浒传》当中也有一些例子。比如说宋江,他为了到华州救鲁智深等人,劫了宿太尉,扮作钦差,不仅骗过了西岳庙里的观主,连华州太守派来的推官也骗过了,说到底,就是这种民畏官、下畏上的心理使然。还有那个高俅,好汉们个个恨他恨得咬牙切齿,尤其是宋江,可真见到了高俅,立刻就表现出一副低眉顺耳的架势,这是那个时代人们骨子里的东西,道不清长短。封建社会的官员都穿官服,要想了解一点儿民间事情,只能是换上便服出行,这叫做“微服私访”,为什么?就是官和民是不平等的,穿着官服了解不到真实情况。所以,李应尽管是庄主,但仍然是民,见了官,必须下跪,一个知府进了家门,李应没有吓傻,已经很是一个“好汉”了,再让他分清真假,也实在是难为他。
除了李应自身的原因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宋江设计安排的比较周密。在人员安排上,知府和贴身人员,除了官员就是读书人,也就是说,这些人曾经当过官,或者是有准备当官,所以装起来很像。至于那四个都头,倒不用考虑别的,武艺高强就行。在时间上,宋江安排在打破祝家庄不久,这让李应来不及到衙门里去打探消息。进了庄,一班人直接进入李应家内,说话直奔主题,不给李应辩驳猜疑的时间。两三句话之后,直接就把人带走,可以说,李应自始至终都处在一种小心应付的状态之下,根本就不可能有时间怀疑。李应上山,是宋江事前的打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宋江又做了精心的设计,这是一个信号,说明宋江已经开始主动网络天下好汉前来梁山聚义,以便共同“替天行道”。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11-30 抛开《水浒传》这本古代名著,方腊是被哪位将领所击溃?
- 11-30 宋朝为何会出现文人士大夫为主的社会形态呢?
- 11-30 究竟是从几时起,宋朝开始患上了这没救的“软骨症”?
- 11-30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官员的行为,宋朝有怎样的老规矩?
- 11-30 古代没有电灯,古人夜读会不会导致近视呢?
- 11-30 宋朝一直都是“看来富裕”的印象,但为何不去发展军事实力?
- 11-30 对于古代的纳妾制度,即使是宋朝时期为何也觉得贵?
- 11-30 在宋朝300多年的统治中,为何没有皇子及宗室乱政的现象?
- 11-30 在北宋初期,宋朝的耕地面积得到怎样的大幅增加?
- 11-30 为了保证公平与公正,宋朝制定了哪些规范的审判制度?
- 11-30 宋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
- 11-30 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朝对饮食有怎样的精致程度?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