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宦官传达圣旨的情况,为何实质上却是一大误区?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1-29浏览:55分类:历史
在当下很多人存在这样的一个质疑:古代太监不允许识字,但是却具备宣读圣旨的能力,这两者似乎矛盾。但其实,这是源于人们对历史的一系列误区。这些误区,先要从宦官制度说起。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宦官的变迁
提起宦官,相信很多网友首先会想起明朝的刘瑾、魏忠贤,清朝的李莲英,但其实,这些并不能代表整个宦官。
中国宦官最早起源何时,历史学界存在争议。而根据史料记载,春秋时代,晋国的公子重耳在流亡期间,曾经遭到晋国君主派人行刺,而刺客是晋国的宦官——从这个角度来说,至少晋文公时代,宦官就存在了。不过,在东汉之前,宦官不一定受到过阉割。
东汉以后,由于东汉许多皇帝都是童子继位,这就导致摄政权力成为外戚和皇族争夺的重点。小皇帝长大后为了夺权,就要重用宦官,由此,开启了宦官专权的序幕——这时候的宦官,非但识字,还多少有点治国理政的能力,甚至还有科学发明——比如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就是东汉的宦官。
之后各个朝代的宦官中,固然不乏祸害一方之徒,但也涌现出不少栋梁人才,甚至宋朝皇帝还曾派遣宦官带兵打仗,并且也确实为朝廷立下战功
在明朝之前,历朝历代并无禁止宦官读书识字的规矩。因此说,古代宦官不允许识字,是一个历史误区。
明朝初年,朱元璋曾颁布诏书禁止宦官识字,但这一禁令到明宣宗时代就被废弃——这算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禁止宦官识字时期。
传旨的误区
提起传达圣旨,很多人印象中,都是一个明清宦官打扮的人,拿着天子的圣旨,来到大臣身边传达。实质上这也是一大误区。
在我国古代,一般情况下,由宦官传达的旨意,往往是内容较为简短的口谕,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将旨意传达下去。一般来说,这类旨意往往局限在一些小事的范围内。
朝廷的正式旨意,一般由翰林院起草,而后由皇帝审阅,最终决定诏书是否发布。
而负责传达圣旨工作的人,往往也有朝廷官吏来担任——比如翰林院的传旨官(钦差大臣的一种),很少有派遣宦官出去传旨的情况。
此外,朝廷传旨的对象,未必局限于国内,往往还会传旨到其他国家:比如西夏曾向北宋称臣,因此大宋朝廷有时候会以对待藩王的姿态,传圣旨给西夏皇帝;明朝也有过向朝鲜国王甚至日本军阀下达圣旨的记录。而这种工作,虽然名为传旨,实际上还有一定的外交官性质,这种工作,怎能轻易交给宦官去做?
猜你还喜欢
- 11-30 在三国乱世时期,黄权为何劝说刘璋不让刘备进入蜀中?
- 11-30 徐庶走马荐诸葛后,刘备在寻访中将谁认成了诸葛亮?
- 11-30 上官婉儿有宰相之才,李隆基继位后为何要将她杀掉?
- 11-30 上官婉儿与武则天到底是什么关系?让武则天如此重用她
- 11-30 唐中宗在神龙政变中复辟后,他为何拜上官婉儿为昭容?
- 11-30 上官婉儿究竟有什么才能?竟能被武则天提拔为宫中女官
- 11-30 武则天明明杀掉了上官仪,上官婉儿为何还对她如此忠心?
- 11-30 上官婉儿在诗歌方面,为后来者引领了怎样的文风?
- 11-30 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为何上官婉儿还是被杀?
- 11-30 李贤与上官婉儿之间,是否有一些不为人所知的来往?
- 11-30 历史上的上官婉儿嫁人了吗?而这又与武则天有何关系?
- 11-30 上官婉儿和张昌宗是什么关系?为何后世会有两人的传言?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