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的结局为何却与曹操不同?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1-29浏览:61分类:历史
192年5月22日,董卓被自己信任的“干儿子”吕布和司徒王允合谋杀死。董卓是东汉末年实力最为强大的军阀。他曾趁着朝廷内乱,率领军队占领京城,提前曹操一步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目标,从此以后,各路野心家以讨伐董卓为名,开始互相攻伐割据,抢占地盘,导致了天下大乱。
东汉王朝从此名存实亡,三国乱世也从此开启。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同样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董卓的结局却与曹操完全不同。曹操通过挟持天子,统一了北方,后来他的儿子还直接逼迫献帝禅位,夺得天下。但董卓却连全尸都没有留下,死后也留下了千古骂名。董卓死后,他的尸体被人扔到了大街上,后来直接被焚烧。
当时,从朝臣到老百姓,没一个人同情他,百姓甚至还为他的死买酒,买肉,开party庆祝。
为何大家如此憎恨董卓?
主要是他对士大夫和老百姓进行残暴的统治。
虽然董卓在历史上获得了诸多骂名,但回到历史现场,我们也不能不承认,他也有优势的一面。否则,他也没有办法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实力。
首先,是军事能力强。
167年,年轻的董卓在西凉地区(今甘肃一带)率军平定羌人叛乱,俘虏万余人,还直接灭掉了敌军首领。凉州发生叛乱时,出动的五路人马都被打得落花流水,只有董卓的军队全员班师,朝廷给他封侯封邑,简直要风光死了!慢慢地,他培养出一支能打硬仗的军事力量,以此作为自己的政治资本。
其次,善于观察局势,把握机会。
董卓一边在地方上打打杀杀,一边暗暗地观察朝中政局,伺机而动。
189年,朝廷出现事变,宦官和大将军何进争得你死我活,太后和皇帝裹挟其中,局面别提有多乱了。董卓抓住了这个绝好的机会,率军浩浩荡荡地直奔洛阳,救了皇帝,从此到达了人生的颠峰。能在乱世中杀出一条血路,不得不说他是有能力和胆识的,这也是他能够成为最强军阀的原因。
最后,董卓也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
董卓进入长安,执掌朝政之后,他接连任用荀爽、孔融、蔡邕等读书人,对他们也挺客气。不过,残暴粗鄙的董卓并不想也没有能力驾驭他们真正的才能,而只想借用名士的名声实现自己的野心。
董卓死后,蔡邕还因为他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而伤心叹气,最后竟招来了王允的杀害。可怜天真迂腐的蔡邕到死都认不清董卓的真面目,错把桀纣当成了知音。
不过,上述这些“优点“只能证明董卓这个人并不是一无是处。但他之所以最后被万人唾骂,是他在权势达到顶峰之后,过分相信自己对于局势的掌控力导致了对政治形势的误判,最后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如果与曹操对比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董卓的资源要比曹操强,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如果说曹操是把一手烂牌打成了好牌,那么董卓就是把一把好牌打成了烂牌。
看看董卓达到权势巅峰之后的种种举动,就可以知道他当时狂妄到了什么程度。
第一,随意废立皇帝。
189年,董卓率军进入洛阳救了汉少帝,董卓开始挟皇帝的名义号令诸侯。
后来,他得知了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的,居然攀起了亲戚,认为他们都是董氏家族的,于是废了少帝,立刘协为汉献帝。就这样,原本的“护身符”被董卓硬生生毁了,各地诸侯开始以为汉少帝报仇的名义,讨伐董卓。
反观曹操,曹操后来到底想不想篡权,历史上有争议,但假使他真想,也不会明着做。因为他知道谋权篡位这个话不能说,一说就会招来全国的反对。后来,曹丕篡位也都要做足铺垫,多加遮掩。可董卓,居然堂而皇之地干了。
第二,轻视政敌。
董卓是文化程度很低的军阀,朝中的士大夫从内心深处鄙视他。董卓进入洛阳,纵容部下抢劫权贵人家的财产,这就和士大夫阶层的关系彻底闹翻了。
朝中的大臣都想尽快锄掉这个倒行逆施的胖子,可一直碍于他的兵权,没办法和他公开PK。当时关东各郡造反,董卓想讨伐,身边的大臣不停地劝他不要发兵。
在这些人的误导下,董卓还任命了很多朝中的官员和名士去当地方的太守和刺史,结果这帮人都加入了关东联军,成了反对他的中坚力量。董卓屡屡中计,最后死在王允的手里,说明在政治斗争中他太轻敌了。
再看曹操,在斗争中懂得拉拢异己加以利用。比如他平定黄巾起义之后,将黄巾30万军队收归己用,这支军队后来在官渡之战中,对消灭袁绍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第三,残害百姓。
董卓手下的士兵来到富庶的首都长安,就随意放火、杀害百姓、奸淫妇女。他的军队里胡汉杂处,习气野蛮,带着原始掠夺的性质,他非但不严加管束,反而放任他们胡作非为。
190年,董卓领着东汉朝廷从洛阳迁到长安。这次迁都,是强迫行为,百姓都不愿意跟着迁走。董卓动用军队驱赶百姓,造成了历史上很严重的踩踏事件。临走,他还让人把百姓的房屋烧了个精光,这样的强盗行为哪能收拾天下的民心呢?
反观曹操,他就多次减租减税,大兴水利,甚至践踏了百姓庄稼,还“割发代首”表示赎罪。曹操深知安抚百姓、赢得人心的重要性。
董卓依靠武力,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登上权势的巅峰,但是却不知道根据时势来调整个人的行为方式和策略,一方面验证了一个人在做行为选择的时候存在路径依赖,另外也验证了成因即败因的历史规律。
猜你还喜欢
- 11-30 在三国乱世时期,黄权为何劝说刘璋不让刘备进入蜀中?
- 11-30 徐庶走马荐诸葛后,刘备在寻访中将谁认成了诸葛亮?
- 11-30 上官婉儿有宰相之才,李隆基继位后为何要将她杀掉?
- 11-30 上官婉儿与武则天到底是什么关系?让武则天如此重用她
- 11-30 唐中宗在神龙政变中复辟后,他为何拜上官婉儿为昭容?
- 11-30 上官婉儿究竟有什么才能?竟能被武则天提拔为宫中女官
- 11-30 武则天明明杀掉了上官仪,上官婉儿为何还对她如此忠心?
- 11-30 上官婉儿在诗歌方面,为后来者引领了怎样的文风?
- 11-30 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为何上官婉儿还是被杀?
- 11-30 李贤与上官婉儿之间,是否有一些不为人所知的来往?
- 11-30 历史上的上官婉儿嫁人了吗?而这又与武则天有何关系?
- 11-30 上官婉儿和张昌宗是什么关系?为何后世会有两人的传言?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