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吴潜曾官至南宋左丞相兼枢密使,为何却被童谣击倒了?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1-28浏览:53分类:历史

  南宋宰相吴潜有哪些成就,为何被一首童谣就击倒了?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吴潜(南宋中晚期)南宋时期的宰相,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县东乡云梯人,嘉定十年(1217)进士第一,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辞海》说他“主张加强战守之备以抗御元兵,对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表示忧虑”。这是对吴潜一生彪炳史册的闪光点而作的高度概括。

  吴潜他为人正直敢言,揭露奸臣,还主张抗元卫国。此外,他在军事、水利和文学等方面都有建树,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全才。吴潜自幼聪慧过人,才华出众,其诗文书法闻名乡里。南宋嘉定十年(1217)中状元,授予事郎佥镇东军节度判官。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年)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开庆元年(1259年)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

  吴潜成就

  吴潜在任沿江制置时,成为了中华民族最早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在宋朝后期,来自倭、高丽的海盗就已对东海边防构成了威胁。南宋宝祐年间(1253至1258),吴潜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订立了《义船法》。他命令东海沿海各县,分别选出各乡里有财力的人,要求他们联合起来,不时轮番下海巡视。吴潜还设立《义船法》,广征民间船舶充作战船。设定水军的"海上十二铺",形成军民联防的海上长城,对打击倭寇发挥了重要作用。明朝冯梦龙给予极高评价:"海上如此联络布置,使鲸波蛟穴之地,如在几席,呼吸相通,何寇之敢乘?"

  吴潜还是著名的水利专家,吴潜上任浙东制置使时,恰遇"秋潦",就是秋雨连绵,河水暴涨,他发明了我国最早的水文观测站。吴潜更是南宋词坛的重要词人。他的词风激昂凄劲,题材广泛,主要是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

  吴潜刚正不阿,无论是在地方任职,还是权掌六部,他都以正直无私、忧国忧民、忠义爱国而闻名。时值蒙古大军不断南侵,在民族危亡之际出任宰相的吴潜,一心想力挽狂澜,挽救国家和民族。他曾当面对宋理宗说:"国家之不能无敝,犹人之不能无病。今日之病,不但仓、扁望之而惊,庸医亦望而惊矣!"提出:"一格君心,二节奉给,三振恤都民,四用老成廉洁之人,五用良将以御外患,六革吏弊以新治道"的主张;对蒙古的侵略,吴潜主张和、守、战三者结合:"以和为形,以守为实,以战为应"的策略,加强战备。当蒙古军兵分三路进犯南宋京城临安时,主政的右丞相兼枢密使贾似道荒唐地主张迁都四明(今浙江宁海)。吴潜面见理宗,极力谏阻。理宗权衡利弊,最后听从吴潜谏言,暂时保存了南宋半壁江山。

  童谣击垮

  吴潜的这些主张,触动了以投降派贾似道为代表的集团利益,他们屡进谗言加害吴潜。不仅如此,他们为了达到扳倒吴潜兄弟的目的,不惜制造童谣来加以攻击。据《宋季三朝会要》载,这些人编出了这样的童谣:“大蜈蚣,小蜈蚣,尽是人间业毒虫。夤缘攀附有百尺,若使飞天能食龙”。

  从这首童谣可以看出他们颇费心机:以"蜈蚣"来影射"吴公",正是充分利用了童谣这一口头文学的特点,将吴氏兄弟置于不利地位。而后两句更是把吴潜置于死地,在封建社会,龙是皇帝的象征,食龙则无疑是篡位的代名词。童谣把吴潜兄弟比作爬得很高的"飞天蜈蚣",甚至要觊觎皇帝的宝座。这种恶毒的谣言攻击,即使再开明的皇帝也要信三分,更何况昏聩无能的宋理宗。如此陷害吴潜还能有好?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