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靖难之役开端:朱允炆继位后开始着手削藩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1-28浏览:63分类:历史
明太祖分封诸子为王,以加强边防,藩屏皇室。诸王之中,以北方诸王势力较强,又以秦王朱樉、晋王朱棡与燕王朱棣的势力最大。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背景
为防止朝中奸臣不轨,明太祖规定诸王可移文中央捉拿奸臣,必要时得奉天子密诏,领兵“靖难”(意为“平定国难”)。同时为防止诸王尾大不掉,明太祖也允许今后的皇帝在必要时可下令“削藩”。
1398年明太祖驾崩,由于太子朱标早死,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即明惠宗(亦称建文帝、明惠帝)。明惠宗为巩固皇权,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谋削藩。周王、代王、齐王、湘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杀。同时以边防为名调离燕王的精兵,准备削除燕王。结果燕王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以“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起兵,最后迂回南下,占领京师,是为靖难之变。朱棣即位,即明成祖,年号永乐。明惠宗在宫城大火中下落不明。
过程
朱允炆继位后开始削藩。在削藩顺序上,齐泰认为应先削实力最强的燕王,时户部侍郎卓敬亦上疏请改燕王封地于南昌;但黄子澄反对,认为燕王有功无过,为了争取舆论支持,应该先找有问题的亲王下手。惠帝支持黄子澄,遂先后废除五位亲王。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削周王。因周王是燕王同母兄弟,而朱允炆怕他与燕王呵成一气,于是决定先废周王。时周王次子朱有爋告发父亲谋反,于是派曹国公李景隆以备边之名经过开封,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废为庶人,迁往云南蒙化(今云南巍山)。
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湘王柏惧,无以自明,阖宫焚死;齐王被软禁在南京;代王被软禁在封地大同。两个月后,削岷王,废为庶人,徙漳州。
存在问题
削藩既无计划(如一月之内连削三王),又缺乏妥善的善后处理;加之惠帝本人刚刚登基,削藩速度过快,导致人心浮动。
捕风捉影,导致地方有人告变邀功(如周王次子有爋仅十岁,惠帝便以其言削周王;湘王被人诬告谋反,无以自明,遂自焚)。
过于急躁,削废并进,激化矛盾。废藩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为敌我矛盾,给予藩王造反的理由。汉七国之乱、晋八王之乱均非因置藩本身引起变乱,而是中央的削藩引发既得利益者抗争。即使是七国之乱后,汉武帝也不是直接废藩,而是颁布《推恩令》来逐步削减。
掩耳盗铃,放还燕藩三子。朱棣的三个儿子当时(建文元年五月)都在南京,本可作为人质,黄子澄说不如放回北平,以麻痹朱棣;但实际上当时已经削去四位藩王,可谓掩耳盗铃。
重文轻武,罔顾军事。朱允炆本身毫无作战经验,且因太祖大杀灭元功臣,致太孙能重用者均为文官儒生。以当时外患仍频的明朝而言(明蒙战争直到隆庆、万历年间才逐渐停止),就本身完全无作战经验及兵法素养的惠帝来说,中央没有合适的统兵将领,贸然削藩并非治国良策。后来事实也证明,方孝儒等大臣确无保家卫国之作战能力。而且,削藩的同时,惠帝也进行改制,大幅提升文官地位(如升六部尚书为正一品),造成武将不满,或多或少对惠帝的政策实施有不良影响。
由于朝廷削藩激化矛盾,藩镇与朝廷开始决裂,此时实力最强的燕王就成了真正的诸王之首。而皇帝与朱棣之间的博弈亦逐渐走向明处,变得更加激烈。
猜你还喜欢
- 11-30 在三国乱世时期,黄权为何劝说刘璋不让刘备进入蜀中?
- 11-30 徐庶走马荐诸葛后,刘备在寻访中将谁认成了诸葛亮?
- 11-30 上官婉儿有宰相之才,李隆基继位后为何要将她杀掉?
- 11-30 上官婉儿与武则天到底是什么关系?让武则天如此重用她
- 11-30 唐中宗在神龙政变中复辟后,他为何拜上官婉儿为昭容?
- 11-30 上官婉儿究竟有什么才能?竟能被武则天提拔为宫中女官
- 11-30 武则天明明杀掉了上官仪,上官婉儿为何还对她如此忠心?
- 11-30 上官婉儿在诗歌方面,为后来者引领了怎样的文风?
- 11-30 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为何上官婉儿还是被杀?
- 11-30 李贤与上官婉儿之间,是否有一些不为人所知的来往?
- 11-30 历史上的上官婉儿嫁人了吗?而这又与武则天有何关系?
- 11-30 上官婉儿和张昌宗是什么关系?为何后世会有两人的传言?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