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镈是古代时期的青铜礼乐器,它具有哪些丰富的音色?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1-28浏览:48分类:历史
编镈是远古时期的青铜礼乐器,距今已有两千八百多年历史的西周末期戎生编钟、编镈可能是秦人中的圣者所创制的多序列音响器乐。它具有古朴、深沉、多变、神秘的丰富音色,可排出一个非常绝妙的现代多调性音列。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编镈是什么
青铜制,特点是环钮、平口、椭圆形或合瓦形器身。是一种古代大型单体打击乐器,形制如编钟,只是口缘平,器形巨大,有钮、可特悬(单独悬挂)在钟悬上,又称‘特钟’。它相对编钟言,后者为编悬,前者为特悬。
编镈有大型和小型,用以演奏乐曲或伴奏。自春秋以后,镈的扉棱逐渐消失,形体也渐小,小型编镈逐渐流行而与编钟相抗衡。约自唐宋以来,不少编钟逐渐改取镈的形制,遂致钟镈不分,镈名亡而实存。
编镈大下相次,发音亦自成序列,故应为一套,但根据纹饰、音调及乐悬制度可分为几组。
音色
编镈的镈体带有浑圆的趋向,铣棱不很突出,枚较短,加之镈的于口平齐,与同期甬钟相比,具有发音绵延悠长的特性,若数枚镈连续奏击,易造成不同音频相互干扰,出现“混响”,故不适于演奏速度较快的旋律。
中国的编钟类乐器(包括编铙、铎等),自殷商以来就采取了独特的、钟体呈合瓦状的形制。近几年来的研究表明,这是出于一钟两音的需要来进行设计的结果。
但是早期的编钟,并未用来演奏完整的曲调,而主要用以演奏旋律中的骨干音,以加强节奏,烘托气氛,诚如《国语·周语》中所说“钟不过以动声”、“金石以动之,丝竹以行之”的情形。演奏旋律的主体乐器,应是琴瑟笙管类乐器。所以,考古发现自殷商至西周穆王时期的钟类乐器多为三个一组,温县殷铙等即是实证。
至西周中晚期,用编钟演奏旋律受到重视,为适应这一需要,首先要扩大编钟的音域,健全编钟的音列,于是出现了“柞钟”(八个一套)、闻喜上郭村M210编钟(九个一套)的规模。春秋及其以后,编钟的旋律性能被进一步强调,加之周室衰微,礼崩乐坏,各国诸侯无视周室权威,极力追求规模宏大的成套编悬。此时出现了像金胜村这19件一套的编镈,以及河南信阳出土的13件一套的编钟。
著名编镈
对于加强编钟的旋律性能来说,扩大规模只是解决了音域和音阶方面的表层需要,这是首要的。随着大规模编钟的出现,尤其是用编钟演奏旋律的实践,使得编钟“余音混响”的缺陷越来越明显,矛盾越来越突出。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的卓越例证,则是湖北随县擂鼓墩一号墓的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
这一套由65枚钟构成的大型编钟,除“楚王镈”一件及上层19件小型(纽)钟外,余均采用了甬钟的形制,甬把粗硕长大,钟体铣棱突出,于口上曲,两铣角明显下垂。舞、鼓、篆、甬各部,纹饰凹凸繁缛。这些措施,都有效地遏制了余音的过度延展。特别是中下层音调较低的22个钟,还采用了“长枚”来解决余音过长的问题。
金胜村编镈
金胜村编镈的镈体结构上设置了“音脊”(或称“音梁”)。“音脊”位于体腔内四侧鼓部,即一条窄长而扁平的隆起,亦可看作是于口内唇(带状缘饰)于侧鼓内向上作条状延伸,上部呈圆形,大小相近,设计对称。最大的1号钟(M251:200)的“音脊”长约7.0、宽约3.5厘米。
金胜村编镈尚处于追求宽广的音域、完善的音阶这些适合演奏旋律表层需要阶段:解决“余音混响”的深层需要则尚未获得重视,这可从采用豪华的“镈”的形制得到侧面的证明。当时晋国显赫的赵氏家族,着眼于把编镈作为权利和地位的象征,着眼点不在于作为演奏的乐器。换言之,金胜村编博在当时礼器功能要超过乐器功能。
猜你还喜欢
- 11-30 在三国乱世时期,黄权为何劝说刘璋不让刘备进入蜀中?
- 11-30 徐庶走马荐诸葛后,刘备在寻访中将谁认成了诸葛亮?
- 11-30 上官婉儿有宰相之才,李隆基继位后为何要将她杀掉?
- 11-30 上官婉儿与武则天到底是什么关系?让武则天如此重用她
- 11-30 唐中宗在神龙政变中复辟后,他为何拜上官婉儿为昭容?
- 11-30 上官婉儿究竟有什么才能?竟能被武则天提拔为宫中女官
- 11-30 武则天明明杀掉了上官仪,上官婉儿为何还对她如此忠心?
- 11-30 上官婉儿在诗歌方面,为后来者引领了怎样的文风?
- 11-30 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为何上官婉儿还是被杀?
- 11-30 李贤与上官婉儿之间,是否有一些不为人所知的来往?
- 11-30 历史上的上官婉儿嫁人了吗?而这又与武则天有何关系?
- 11-30 上官婉儿和张昌宗是什么关系?为何后世会有两人的传言?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