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会形成战国七雄?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发生了无数次战争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1-26浏览:48分类:历史
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七个较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后期,仅剩下七个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分别为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合称为“战国七雄”。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1、战国初期
春秋末年,经列国兼并,剩下的大国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晋,东方的齐、燕,南方的楚、吴、越。
战国早期,秦国、燕国实力较弱,比较强大的是晋、齐、楚、越四国。
齐国自公元前481年田氏子杀齐简公,专齐政,形成“田氏代齐”的局面,公元前473年吴被越所灭,晋国经过六卿之间的兼并,公元前453年,形成赵、魏、韩“三家分晋”的局面,号称“三晋”。
三晋在战国初期最强大,常常联合兵力进攻其他国家,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策命三晋为诸侯,楚国在春秋末年被吴国入侵,国力受创,至战国初年开始恢复,在南方称霸。
2、战国中期
至战国中期,逐渐形成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争雄的格局。
最初,魏国在各大国中实力最强,但在后来居上的齐、秦夹击下逐渐衰落下去,楚国任用吴起变法,国势颇振,称雄江南,更于前306年乘越国内乱的时候灭掉越国,攻占了长江下游,并设江东为郡,成为六国中疆域最广。
赵国与韩国亦攻灭周边小国,并于公元前367年,乘周内乱,把周分裂为西周(以王城为都)和东周(以巩为都)两个小国,逐渐占领周的外围地区,各国中只有燕实力仍较弱。
由于秦孝公任商鞅推行变法的成功,秦国渐成为西方强国,而东方的齐国也在齐宣王经营下日渐强大,秦、齐成为西方与东方两大强国。
虽然魏惠王在公元前344年称王,但在桂陵之战(前353年)和马陵之战(前341年)中两次负于齐国,遂被迫在公元前334年,与齐威王“会徐州相王”。而秦国也乘机尽并魏国河西之地,迫魏国迁都至大梁。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称为王,随后韩、赵、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后称王。
各大国纷纷拉拢别国,出现合纵连横的高潮,合纵连横的实质是秦与齐、楚这两大东西对峙集团的斗争,秦在这一期间基本上居上风,先后制服韩、魏,重创楚国,攻灭巴蜀,齐因未与秦直接交锋,仍保持东方霸主地位,赵亦实力较强,赵武灵王曾实行“胡服骑射”,图灭中山和攻略胡地。
3、战国晚期
战国晚期,各国之间的兼并更加激烈,由于秦国的势力逐渐庞大,秦王统一天下的野心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在公元前241年,赵庞暖合赵、楚、魏、燕、韩五国成了合纵政策,以团结之兵来对付秦国。
之后由于秦王乘着势力,利用技巧向各个国家击破,使得五国团结分裂,导致全为秦所败,从此,东方六国联盟不复存在。
楚违背纵约,与齐断交而与秦结盟,被东方五国孤立,后秦背盟攻楚,并在两国盟会中俘虏楚怀王,至楚顷襄王时,秦军攻陷楚郢都,楚国自此一蹶不振。
齐在齐湣王时,肆国势强盛,侵燕灭宋,结果燕昭王组织五国联军向齐国反击,齐几乎亡国,后经大将田单收复失地,但国力大衰,之后采取亲秦政策。
赵胡服骑射,灭中山,战国后期为三晋中国力最强盛,但后来在长平之战,赵军被秦军打败,四十万赵军被秦军坑杀,赵自此无力抗秦。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乘势各个击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天下,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
猜你还喜欢
- 11-30 在三国乱世时期,黄权为何劝说刘璋不让刘备进入蜀中?
- 11-30 徐庶走马荐诸葛后,刘备在寻访中将谁认成了诸葛亮?
- 11-30 上官婉儿有宰相之才,李隆基继位后为何要将她杀掉?
- 11-30 上官婉儿与武则天到底是什么关系?让武则天如此重用她
- 11-30 唐中宗在神龙政变中复辟后,他为何拜上官婉儿为昭容?
- 11-30 上官婉儿究竟有什么才能?竟能被武则天提拔为宫中女官
- 11-30 武则天明明杀掉了上官仪,上官婉儿为何还对她如此忠心?
- 11-30 上官婉儿在诗歌方面,为后来者引领了怎样的文风?
- 11-30 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为何上官婉儿还是被杀?
- 11-30 李贤与上官婉儿之间,是否有一些不为人所知的来往?
- 11-30 历史上的上官婉儿嫁人了吗?而这又与武则天有何关系?
- 11-30 上官婉儿和张昌宗是什么关系?为何后世会有两人的传言?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