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范蠡的早年生活是怎样的?勾践为什么要杀文种?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1-25浏览:59分类:历史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三户(今南阳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兴越灭吴,后隐去。著《范蠡》二篇,今佚。

  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之后被拜为上大夫,辅佐越国勾践。

  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成就霸业,又被封为上将军。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于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尊之为财神。范蠡是范姓始祖范武子的玄孙,并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

  早年生活

  公元前536年,范蠡出生宛地(河南南阳)三户邑。

  公元前516年,楚国宛令文种见范蠡。

  公元前511年,范蠡邀文种入越。

  公元前493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勾践兵败西于会稽山,始重用范蠡、文种等。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勾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

  公元前493年,勾践、范蠡君臣入吴为奴三年。

  文种

  文种(?—公元前472年),也作文仲,字会、少禽,一作子禽,春秋末期楚之郢(今湖北江陵附近)人,后定居越国。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越王勾践的谋臣,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灭吴后,自恃功高,不听从范蠡功成身退的劝告,后为勾践所不容,最后被勾践赐死。

  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越王勾践的谋臣,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灭吴后,范蠡隐退,并留下信给文种,劝他逃跑。文种看了之后,称病不朝。于是有人进谗言说文种要造反作乱,勾践听信谗言,赐给文种一把名为属缕的剑,说:“你当初给我出了九条对付吴国的策略,我只用三条便打败了吴国,剩下六条在你那里,你用这六条去地下为寡人的先王去打败吴国的先王吧!”于是文种自刎而死。

  勾践为什么要杀文种?越国一举灭吴后,文种不听范蠡的劝告,仍停留于越国为丞相。在要和平还是要称霸的战略方针上,主张养民的文种与勾践又发生了最为激烈的冲突!当勾践以夫差赐死了伍子胥的同样方法赐文种死时,文种仍“执迷不悟”。他自己的心境与识见,已与越王相去太远。某种程度上说,文种之死无法避免!是“王者之道”与“人本性”不可共存的必然结果。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