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过年时有什么习俗?他们的年夜饭吃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1-02浏览:63分类:历史
唐朝的实力强盛,是一个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都十分繁荣的年代,当时的美食种类也十分丰富。那么,唐朝人年夜饭吃些什么呢?下面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1,“皇帝吃一碗饭有多金贵”
现在的年味愈来愈淡,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可是,谁人没有童年,哪一个童年又没有回忆?每一个“老年人”的心里,都有一份独属于年的记忆。
尤其是大年三十晚上的那顿年夜饭,真香啊。
无论怎样的金炊玉馔,今天的年夜饭恐怕再也不能,占据我们的回忆。把“过年”活成了“日常”,是社会的进步,我们的感官和味觉,早已被惯的岿然不动,大脑的记忆,也变得铁面无私。
生活变好了,这是好事呀,怎么能说得如此伤感。
另一个伤感的事实是,古代大多数“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帝王,可能也不屑于记住一顿饭。
其实,他们也并不是多幸福的人。古之帝王要躬身治理一个偌大的国家,每个人都会向他折腰,很多人却想着取其而代之。色味俱佳的珍馐美味,在他们嘴里,也变得味同嚼蜡。
但无可否认的是,帝王家吃的也真是好。
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平日里只吃产自吴兴的大米,吴兴米有个特点即“炊之甑香”,蒸过饭的锅灶,都能留下浓浓的米香气。
后世的陆游有诗句曰:“甑香炊薏米,泉洁煮芎苗”。但陆游哪有资格,享受如此香甜的大米?他只是用夸张的手法写诗罢了。
所以在这首名为《徂岁》的感念往昔的诗作中,诗人最后无奈地写到:“西窗一樽酒,亦足慰无聊”。
说到底,虢国夫人也不过是,玄宗宠妃的一个亲戚,她都能有如此待遇。帝王的日常,究竟能吃到什么呢?
《清异录》中记载了,唐敬宗平素吃的一碗饭,饭的名字叫“清风饭”,这碗饭用料考究,制作也很繁复。
首先,“清风饭”所用原料乃是“水晶米”,盖因此种大米晶莹剔透,遂以“水晶”为名。
厨师先将大米蒸熟,掺进龙睛粉和龙脑末,混以牛乳酪,放入金提缸,垂直续进冰池,待冷透后方可食用。
龙脑末是一味香料,取材自龙脑香树。据《酉阳杂俎》介绍:“龙脑香树,出婆利国,婆利呼为固不婆律,亦出波斯国 ”。一言以蔽之,龙脑香树是一株“进口树”。
龙脑香的储存,也是一道难题。在古代的中国,人们曾经以糯米、炭和红色的“相思豆”混合起来,贮藏此种香料。
据唐朝《新修本草》记载,龙脑香主治“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明目,去目赤肤翳”。
唐末五代泉州刺史王延彬,凡事追求完美,在饮食上亦非常考究。据说他每次饮酒过量,总会往身上浇几桶龙脑液,尔后王大人便能安然睡到次日中午。
笔者不厌其烦地介绍原材料,就是为了说明,做这一碗饭,是怎样的繁复与挥霍。
2,“尼姑做一道菜有多精致”
用“清风饭”喂饱的皇家贵族,不一定就耳聪目明。
李载仁是皇家宗室,五代时期,曾避乱于江陵,除此之外,他还是个极迂腐之人。
传说,李载仁与妻子阎氏分室而居,某日阎氏突然来看他,李载仁急忙取出《百忌历》查看,大声说道:“今夜河魁在房,那可就宿”。
说完,他才把妻子请进门。
李载仁最讨厌吃猪肉,他因此以为,世人都讨厌猪肉。有次家中仆人打架,李载仁勃然大怒,他叫人从厨房取来饭与肥猪肉,让打架者当着他的面吃下去,并且警告仆人:“如敢再犯,下次拿猪肉拌酥油,狠狠地惩罚你们”。
俗语有云,“聪明不过帝王”,但李载仁显然是被猪油蒙了心,难不成,他是“清风饭”吃的太多,聪明过头了。
唐朝的美食,除了刺激味觉,还能提供视觉的感官享受。
唐朝时期,当官的僚友之间,很流行举办名为“烧尾宴”的聚会。“烧尾”取自“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鲤鱼跳过龙门之际,天雷和天火先灼烧它的尾巴。“烧尾”因此引申为官场升迁之意。
有个叫韦巨源的宰相,曾经举办过一次“烧尾宴”。最后,一道名为“素蒸音声部”的面食被端了上来,整场宴会才算达到高潮。
在唐朝,歌女或者乐师,被统称作“音声部”。所谓“素蒸音声部”,说白了就是蒸熟的面食。只不过形态是,风姿绰约的歌伎舞女,数量则是多达七十多个。
精致的料理,不独见于丞相的宴会上。
昔年王维曾在辋川闲居,并且有诗歌传世: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诗人遂作《辋川图》。该图以群山环绕的别墅为主体,逐步向外延伸,包含山川、水流、舟楫以及文士,整副画面古朴端庄,意态萧然,为古今文人所推崇。
明代的陈琏便有诗曰:“开元进士王摩诘,文艺当时妙无匹。诸王礼待若师友,赋咏相酬有裴迪”。陈琏所赞美的,即是此图此诗。
王维的诗画,不在今天讨论范围之内,我们着重介绍的是一道菜品。
据《清异录》记载:“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所谓的“比丘尼”,即我们俗语所言的尼姑。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个叫梵正的尼姑,厨艺精湛。
能精湛到何等程度?梵正曾以脍、肉脯、肉酱、瓜果和蔬菜为原料,重现了辋川图二十景。
尼姑并不是多高贵的人物,尤其是在唐朝,如施蛰存老先生所言,“唐朝的女道士,有些近似于妓女”。但低下的人物,志趣却不低俗。
这道菜是一道花式冷盘,并不以口味见长,口感倒还在其次,单这一份意境,已然超越了“精致”一词。所谓“菜上有山水,盘中溢诗歌”,是梵正所追求努力的方向。
令人欣慰的是,她最终也做到了,梵正因此被称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厨之一,真可谓实至名归。
3,“唐朝人过年习俗和今天有多类似”
在古代,每年的正月初一,被称作“元日”,元日是一年的开端,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与今天的情境类似,唐朝的时候,加上除夕,官方规定新年总共有七天假期。
为了纪念新年,白居易还专门写过诗:
弟妹妻孥小侄甥,娇痴弄我助欢情。
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
形骸潦倒虽堪叹,骨肉团圆亦可荣。
犹有夸张少年处,笑呼张丈唤殷兄。
这首诗歌中,信息量颇大。第二句中的“蓝尾酒”,并不是单指某类酒水,特指一种仪式,酒席上轮流斟饮,从开始至末座;“胶牙饧”则是一种颇为粘牙的糖类,旧时常被用作送灶的供品。
再加上之后的“骨肉团圆亦可荣”,白居易用诗歌向我们证实,唐朝的春节,诸位亲朋也会互相走动,把酒言欢。
刘禹锡也有诗曰:“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各位诗人的诸多描写,不断验证了一个事实,唐朝人的春节习俗,和今天我们的何其像也。
“包子”一词,最早见于《清异录》,此书曾收录一道叫“绿荷包子”的面食,还有证据表面,饺子也出现在唐朝人民的餐桌上。
可惜的是,唐朝人在春节却不吃水饺。古书中有记载,元日来临之际,家中晚辈须敬椒酒、五辛盘,以此向家中长辈献寿。
诚如字面意思,所谓“椒酒”就是用椒浸制的酒;而“五辛盘”,指代的是以葱、蒜、韭等五种辛辣食材组成的菜品。
对于唐朝人的这一传统,诸位可能理解不能。但还请您设身处地地想想,唐朝时期,日常百姓家中没有供暖这一说。
喝“椒酒”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驱寒祛湿。喝罢酒,吃完饭,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坐火盆之旁,直到次日天明为止。
唐人储光羲有诗,“阖门守初夜,燎火到清晨”,即说明了这个习俗。
若然除夕不想做饭,唐朝人似乎也可以在外面吃饭。据传,洛阳阊阖门附近,就有一处食肆,名曰张手羹家。这家食肆有个特点,每个节日都会专门推出一款“定制”的美食。
在新年佳节,张手羹家推出的美食,名曰“元阳脔”。“脔”本意指切成小块的肉,由此得知,“元日”来临之时,酒肆也会很应景地准备一道硬菜。
从帝王将相到平头百姓,人人都要过春节,吃什么玩什么,是大家永远在考虑的议题,但这些也从来不是重点,和最亲近的人,心连着心永远在一起,才最重要。
点一盆温暖的火焰,和在意的人依偎在一起,那盆微弱的火苗,便能从唐朝燃烧到明日清晨。
猜你还喜欢
- 11-30 李辅国作为唐朝一介宦官,权势地位如何超越前辈高力士?
- 11-30 李纯这位唐朝皇帝,真是因怕外戚干政而选择不立皇后吗?
- 11-30 在唐朝时期,入仕为官除了需要考试外还要什么推荐?
- 11-30 神童在每个朝代都有,唐朝如何创立了科举的童子科?
- 11-30 与周代不同的是,唐朝的鹿鸣宴具备了儒家哪些功能?
- 11-30 有汉朝宦官干政的教训在前,唐朝为何还这么宠信宦官?
- 11-29 在唐朝时期,哪八位诗人被时人称之为“酒中八仙”?
- 11-29 骈体文在唐朝时十分古板,因此韩愈发起了怎样的改革运动?
- 11-29 对于古代的军事制度,在唐朝以后逐渐暴露出哪些弊端?
- 11-29 按照唐朝政府的官方规定,最紧急通讯要求日行多少里?
- 11-29 在唐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骑兵起到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 11-29 对于阿拉伯帝国的名称,中国的唐朝为何称呼他为“大食”?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