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渭水之盟?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1-02浏览:41分类:历史
渭水之盟是李唐和突厥的一次盟约。下面历史屋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刚刚即位,皇权交接之际,突厥借此机会率兵入侵唐朝边境。攘外必先安内,这个道理李世民也是清楚的,而且当时唐朝本身的实力仍不够强大,如果此时开战,对于李世民乃至整个帝国都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这回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率领十几万人马前来挑衅,这实力不容小觑,很快李世民做出反应,派出手下大将尉迟敬德前去迎击。
史料记载:
“辛巳,泾州道行军总管尉迟敬德与突厥战于泾阳,大破之。获其俟斤阿史德乌没啜,斩首千余级。”
尉迟敬德勇武异常,从没有给李世民丢过人,这次也不例外,尉迟敬德在泾阳大破突厥部队,擒获对方将领,斩杀一千敌军。李世民的目的到达了,尉迟敬德就是敲门砖,很快突厥派出使者,李世民不仅没有给使者好脸色,甚至将其扣留在门下,来警示两位突厥可汗。
之后,李世民亲自到了渭水岸边,和突厥人隔水相望,李世民大声呵斥了突厥背信弃义的行为。并严厉警告其这样做的后果,加之唐军将士军容整齐,突厥人多少有些忌惮。于是李世民和颉利可汗达成和议,签订了渭水之盟,突厥才撤军了事。
李世民一生征战无数,基本上毫无败绩,并且从始到终都是以强硬态度对待敌人。那么为何这次李世民要以低姿态和突厥人签订盟约,唐朝到底赔了什么?难道李世民不会觉得耻辱吗?
大唐给了突厥不少财物
事实上,在渭水之盟签订之前,大唐也和突厥达成过协议。在公元624年,突厥两位可汗就曾入侵大唐,李渊派出李世民和李元吉共同出战。李元吉耍歪心思,不尽力出战,李世民只得独自迎战。
当时李世民是这么说的:
“国家与可汗和亲,何为负约,深入我地!我秦王也,可汗能斗,独出与我斗;若以众来,我直以此百骑相当耳。”
可见突厥对背信弃义早已习以为常,合约这东西看似重要,有时候也只是废纸一张,只要实力足够强大,可以任意欺凌弱小的政权。
在公元624年李世民还是秦王,而此时李世民已经是皇帝陛下,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突厥退兵的理由大致有三个,第一他们畏惧李世民的能力,第二唐军军容整齐对他们有一定威慑力,第三,李世民给了突厥不少钱。
游牧民族一般向南进攻不一定是要占领地盘,大多数时间都是为了抢钱抢东西抢粮食,这次突厥兵来的目的也是如此。李世民在威逼加利诱之后,成功说服了颉利可汗,这才达成了和议。
突厥人虽然比较野蛮,但他们也不是傻子,难道让李世民吓一吓就能退兵?这明显是不现实的,李世民必定要给他们相应的报酬,这也是让李世民感觉耻辱的原因之一。
李世民在事后曾跟属下解释过这件事:
“故卷甲韬戈,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当自退。”
只要满足对方的贪欲,给足钱帛,那么突厥自然会退兵。
史书没有记载唐朝给了多少钱,这毕竟可能会影响李世民的形象,但唐朝必定是给了保护费的,否则突厥也不会顺利撤军。
李世民刚刚即位,地位不稳,需要时间安定局势
在玄武门政变发生几个月后,突厥突然发兵,突厥可汗这次出兵,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突厥人认定唐朝高层可能会因为政变发生混乱,这是他们最想看到的,除此之外,就算核心权力层稳固,权力交接也是需要时间的,这也是突厥出兵迅速的原因,打的就是一个措手不及。
史料记载:
“吾筹之已熟,非卿所知。突厥所以敢倾国而来,直抵郊甸者,以我国内有难,朕新即位,谓我不能抗御故也。”
玄武门之变名不正言不顺,李世民功勋是不小,但他并非嫡长子,而弑兄逼父也违反了君臣父子之道,如果李世民处理不好,这个皇位就无法坐稳。
李建成、李元吉的残余势力仍存在,如果他们趁着和突厥开战之际,再次搞出什么花样,也会让李世民落入困境。所以无论如何,李世民都要稳住突厥,不能展开大规模作战。
隋唐交替已经让天下久经战乱,而李世民还来个玄武门政变,很多势力都在蠢蠢欲动,此时的李世民最需要的就是时间,他需要时间稳定局势,他需要时间铲除异己,他也需要时间安定人心。
况且唐军也需要从新整饬,如果李世民盲目开战,不仅会让他自己陷入被动,还可能将整个唐帝国拖下水。
李世民被迫出此下策
突厥突然进攻就是为了乘人之危,想骑在李世民头上造次,以李世民的勇武秉性,必定会想着直接杀将出去,将突厥兵砍个人仰马翻。然而,此时的李世民已经成了皇帝,他需要为整个唐帝国考虑,也需要为大唐子民考虑。
战争不同于儿戏,这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对抗,不仅要有钱,还要有将领,还要有军队多种因素,而且要打就必须要赢,假如战败,那会更惨烈。
面对突厥十几万大军,李世民扣押突厥使者,并且仅率百余人到渭水岸边,目的就是要威慑敌人。他就是要告诉突厥可汗,大唐军力强盛,如果你们胆敢放肆,那么就让你们有来无回。
李世民最擅长心理战,哪怕突厥可汗再聪明,也是玩不过李世民的,而事实上,谁也无法预测未来,李世民也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的。
突厥可汗见李世民花招频出,头上冒了汗,不敢太过放肆,主动向唐朝请和,李世民再好言相劝,送钱送东西安慰一下,这才将事情完满解决。这对于骄傲的李世民来说,必定是奇耻大辱,但他必须这么做,为了自己和国家,他必须要隐忍。
等到李世民解决了内部事宜,养精蓄锐,便着手一雪前耻,在贞观四年,名将李靖率军剿灭东突厥,为渭水之盟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猜你还喜欢
- 11-30 李辅国作为唐朝一介宦官,权势地位如何超越前辈高力士?
- 11-30 李纯这位唐朝皇帝,真是因怕外戚干政而选择不立皇后吗?
- 11-30 在唐朝时期,入仕为官除了需要考试外还要什么推荐?
- 11-30 神童在每个朝代都有,唐朝如何创立了科举的童子科?
- 11-30 与周代不同的是,唐朝的鹿鸣宴具备了儒家哪些功能?
- 11-30 有汉朝宦官干政的教训在前,唐朝为何还这么宠信宦官?
- 11-29 在唐朝时期,哪八位诗人被时人称之为“酒中八仙”?
- 11-29 骈体文在唐朝时十分古板,因此韩愈发起了怎样的改革运动?
- 11-29 对于古代的军事制度,在唐朝以后逐渐暴露出哪些弊端?
- 11-29 按照唐朝政府的官方规定,最紧急通讯要求日行多少里?
- 11-29 在唐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骑兵起到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 11-29 对于阿拉伯帝国的名称,中国的唐朝为何称呼他为“大食”?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