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灭楚时手中掌握着秦国的全部精锐,为何没有谋反?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1-02浏览:50分类:历史
王翦是秦国名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在攻灭楚国时,统领六十万大军,为什么他没有谋反呢?下面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王翦灭楚之时,几乎掌握了当时秦国的全部精锐。而王翦之所以不敢反,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根本没机会谋反,或者说没能力谋反。
我们先来捋一下王翦灭楚的过程。
王翦是秦国名将,而且是嬴政心腹当中的心腹。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即位为秦王。因为年纪太小的原因,当时秦国的大权,都掌握在丞相吕不韦以及太后赵姬手中。后来这位秦国的赵太后还找了个情夫嫪毐,和她一起把持秦国的大权。而作为亲儿子的嬴政,虽然身为秦王,但却只能眼睁睁看着秦国大权旁落。
王翦大概就是在这期间,开始追随嬴政,成了嬴政的铁杆支持者。
嬴政也是个狠人,虽然少年登基,却很懂得隐忍,一直在隐隐积蓄自己的力量。公元前238年,嬴政到了及冠之年,准备举行冠礼。当时手握重权的嫪毐,害怕嬴政亲政之后,会收拾自己,于是选择先下手为强,反动政变。早已隐忍多年的嬴政,终于等到了机会,一举干翻了嫪毐,顺便也将吕不韦逼得自尽。就连生母赵姬,也被他囚禁起来。
就这样,嬴政通过一场成功的政变,彻底掌握了秦国的大权。
随着嬴政掌握了朝堂大权,王翦的好日子自然也就来了。身为嬴政的核心支持者,自身能力又很强,王翦会被嬴政重用,自然也就不奇怪的。
公元前236年,也就是嬴政亲政两年之后,王翦奉命领兵攻打赵国的阏与。在这一战当中,王翦展现出了相当出色的军事才能,一举攻下了赵国的九座城池,王翦也由此开始了自己攻灭六国的传奇。
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秦国先灭韩国,再灭赵国。然后就发生了著名的荆轲刺秦事件,这件事之后,秦军大举进攻燕国,燕国虽然没有被灭掉,但也彻底被打废了。
到了这个时候,秦国其实已经占领了半个天下。而此时秦国统一天下的绊脚石,就只剩下了三个,魏国、齐国和楚国。这三个国家当中,齐国在最东面,暂时打不到。所以秦国接下来要对付的,就只能是魏国或者楚国。而魏国和楚国当中,明显魏国要更弱一些。
柿子当然要挑软的捏!
公元225年,嬴政以王翦之子王贲为主帅,率领秦军进攻魏国,直逼魏国国都大梁。王贲引黄河入城,水淹大梁,最后逼得魏王不得不出城投降,魏国自此被灭。
在魏国之后,自然就是楚国了。
此时天下的局势,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点像三国时代。虽然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三国,隐隐有统一天下之势。但这个时候的齐国和楚国,实力依然很强。齐国和楚国,都是老牌强国,国力不容小觑。如果在这个时候,齐楚两国能够合力抗秦,嬴政恐怕还真没那么容易统一天下。但问题是,齐国多年以来,一直实行孤立政策,不愿连楚抗秦。这样一来,局面就成了秦楚之间的一对一决战了。
嬴政明白,和楚国的这一战,将会直接决定秦国能否统一天下。只要能够灭掉楚国,仅剩的齐国根本就不足为虑。
但问题是,秦国到底需要消耗多少国力,出动多少兵马,才能成功灭掉楚国?
当嬴政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当时秦国的武将们,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一种是以王翦为首,认为至少需要六十万的兵马才行;另一种是以当时秦国的另一位大将李信为首,认为只需二十万兵马就足够了。
这两者之间,相差了三倍之多。而经过考虑之后,嬴政选择了李信。结果,李信带兵到了楚国之后,被楚国大将项燕直接给打了回来,败的一塌糊涂。
李信的这场败仗,可以说是嬴政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仅有的一次大败。最后没法子,嬴政只好再去找老将王翦,请王翦灭楚。
嬴政:请老将军出山灭楚。王翦:还是之前的条件,没六十万大军不去。嬴政:咱划个价,四十万行不?王翦:四十万爱谁去谁去,反正我不去。嬴政:妹的!给了!六十万就六十万!灭不了楚国,回头有你好瞧的!
就这样,王翦带着六十万大军,征讨楚国。
在征讨楚国的过程中,王翦屡次给嬴政写信,要房子要地,狠狠敲了秦王陛下一杠。对于王翦这种敲竹杠的行为,嬴政还只能乐呵呵的答应下来。不答应怎么办?整个秦国的精锐几乎都在王翦手里,这要是忽然来个倒戈一击,谁受得了?能用房子票子解决的问题,那还是问题?
王翦倒是也没辜负嬴政的信任。到了楚国之后,稳扎稳打。当时楚国派大将项燕带了四十万大军营地,双方加起来都过百万了。然而王翦却只是坚守不出,直接原地驻扎了下来。就这样等了一年之后,项燕终于放松了警惕。王翦趁机抓住机会,一战打得了项燕的全部主力。楚国自此再无抵挡之力,很快就被秦国给灭掉了。
这就是王翦灭楚的全部背景和过程。
那么,我们回到问题本身。王翦和项燕对峙的时候,手握六十万大军,几乎掌握了秦国全部的精锐。为什么却没选择反戈一击,自己谋反做秦王呢?
因为王翦根本没这个机会。
首先,秦国当时实行的是征兵制,而非募兵制。简单来说,就是秦国的这六十万大军,其实并不是职业军队,而是秦国从国内征召来的壮劳力。
熟悉春秋战国这段历史的朋友,可能都曾产生过这样一个疑问:春秋时代,诸侯国之间打仗,几千人可能就是大战了。动用万人以上的大战,极少极少。但到了战国时代以后,一些著名的战争,动辄是几十万人参战。比如长平一战,秦国俘虏了几十万赵军,最后因为怕管不住,一口气全都给坑杀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当然不是战国时期人口暴增。而是因为春秋时代,士兵一般都是士,是要自己准备武器的,有点像后来西方的骑士。但是到了战国时代,大家为了追求胜利,就开始实行征兵制。但凡打仗,就从全国范围内征兵,所有壮劳力都得上战场。能不能打仗暂且不说,能壮壮声势也是好的嘛!所以到了战国时代,所谓的几十万大军,其实多半都是普通农民。不打仗的时候在家耕种,打仗了国家就征召你。
而在这种征兵制度下,士兵的亲人家眷,全都在后方,都在秦国。就算你王翦想反,手底下的士兵愿意和你一块反?就不担心家人被连坐?
其次,秦朝当时实行的监军制度,也不允许王翦有这个机会。
征兵制下的军队,只认虎符不认将军。这个也可以理解,都是从各地方征召来的普通人,几十万人怎么可能都认识王翦?就在这场大战的二十多年以前,就曾发生过一起‘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大致就是说信陵君从魏王手里偷了虎符,直接就能调动整个魏国的兵马,然后救援了赵国。
所以,王翦虽然是当时秦军的主帅,但他的权力,并不是来源于他自身,而是他手里的虎符。如果单凭王翦自己,累死他也调不动这六十万秦军。而王翦身边,遍布了嬴政派来的监军。一旦王翦有异心,这些监军们完全可以在第一时间夺了虎符,限制王翦的权力。
第三,大势也不允许王翦这么做。
王家是秦国的老牌贵族,受历代秦王礼重。而且那个年代,大家好像还是比较重视血统的,大家会认为嬴政是秦王,但不会因为你王翦手里一时有兵权,就承认你也是秦王。所以,就算王翦有这个心思,而且成功指挥军队反戈一击。那么接下来,王翦就会面对既不得军心也不得民心,更无法取得秦国传统贵族支持的尴尬局面。估计还没等大军打到咸阳,军队就已经十不存一,彻底溃散了。
从历史记载来看,王翦执掌六十万大军之后,嬴政也是对他极为忌惮。很多人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嬴政没有眼光。谁都知道兵越多仗越容易打,早派王翦率六十万大军出战,也就没有李信那一败了。但事实果真如此?嬴政真的看不到这一点?显然不是!
嬴政也知道,派六十万大军去,基本上是一定能打赢的。但问题是,派二十万大军去,如果李信反戈一击,秦国还有足够能力去应对,不至于伤筋动骨,更不至于彻底改换门庭。但如果派六十万大军由王翦负责,让王翦一个人统领整个秦国的精锐,那风险可就太大了。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嬴政肯定是不愿意这样选的。
但后来没办法,李信败了,所以嬴政就只能选王翦了。
而从王翦后来自污的手段来看,嬴政就算将这六十万大军交到了王翦手上,肯定也是对其有诸多限制,比如派监军之类的手段,肯定是不会少。而且,秦国不是那种暴发户,人家有数百年的传承历史,自然有足够的手段,来约束前方将领。尤其是对于当时掌握了整个秦国精锐的王翦,嬴政估计肯定是将自己所有能用上的手段,都给用上了。
要是这种条件下,王翦还能成功指挥军队谋反的话,那才是见鬼了呢!
猜你还喜欢
- 11-30 都说“秦晋之好”,晋国为何却成为了秦国最大的阻碍?
- 11-29 如果赵国一直和秦国耗着,那么赵国最终是否能赢得胜利?
- 11-29 秦国在阴晋之战元气大伤,魏国为何却没有乘胜追击?
- 11-29 在魏国、齐国相继衰落之后,赵国如何单独抗衡秦国?
- 11-29 在古代诸多法律之中,哪条奇葩法律来源于冷酷的秦国?
- 11-29 楚国商业经济很是发达,为何却被西北之地的秦国所灭?
- 11-29 在战国那个乱世年代,最后统一六国的为何却是秦国?
- 11-29 在真实的历史上,秦国人尚黑究竟是有着哪些原因?
- 11-29 齐国称霸的时间最长,为何最后只能眼看着秦国一家独大?
- 11-29 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卫国这个诸侯国为何得以继续存国?
- 11-29 秦国成了六国的极大威胁,是因张仪要比苏秦更胜一筹吗?
- 11-29 战国时期有七个强大的国家,为何却是由秦国最终胜出?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