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古人有哪些坐姿?都各有怎样的讲究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1-01浏览:62分类:历史

  俗话说“坐有坐相,站有站姿”,古代是个重礼的时代,而姿态则是“礼”的一种,坐姿是中国传统的礼仪之一,不过现在却很少有人关注了,那么古人都是怎么坐的?有哪些讲究呢?今天历史屋小编就和大家科普一下。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所以在中国古代还是有很多规矩的。看过秦汉时期影视剧的人,常常会看到,里面的大臣们议事的时候都是跪坐的。其实不止秦汉,在宋朝以前,交椅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古人在交谈是都是席地而坐的。我们常说的“正襟危坐”,其实就是其中的一种坐姿。这种坐姿被称为“跽坐”,也叫“正坐”,姿势就是屈膝跪坐,臀部放于脚跟上,上身挺直,双手放于膝上,郑重而端庄。而在需要表示郑重说话的时候,臀部可以离开脚跟,让姿势更加庄重。

  除了正坐外,还有一种坐姿叫“趺坐”,也叫做“双盘”。具体姿势就是两脚交叠盘坐,两足交叠置于两股上,和佛教弟子的打坐有些类似。正坐一般是用于比较重要和庄严的场合,而这种坐姿更加倾向于生活中的坐姿。

  如果前两种姿势都是比较合适的坐姿,那么还有一种不太礼貌的坐姿,那就是“箕踞”,即臀部坐地,两腿岔开,像个簸箕。由于汉代以前大腿间只缠了条白布,和相扑选手缠的那种似得,被称为“裈”,如果搭配上“箕踞”这样的坐姿,可想而知,会多么不雅,因此这种坐姿也被视为不礼貌的怠慢之举。

  所有坐姿中,正坐一直是最标准、最礼貌的坐姿,然而到了宋代,随着椅子在民间的普及,“正坐”也在中国不断流失,虽然中国人一直到清朝仍然有跪坐,但在现代化的中国社会,可以说是已经完全消失了,现在只有在日本、韩国还保留“正坐”的传统。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