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寇准有哪些经历?给宋朝带来百年和平的宰相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1-01浏览:38分类:历史

  寇准是北宋最出名的一位宰相,他在宋辽澶渊之战的时候力排众议,带着真宗来到澶州击退了辽军,并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自此奠定了宋辽百年的和平环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屋小编一起往下看。

  寇准这个人,概括来说,优点非常突出,缺点也非常突出,他的优点在于不拘小节,能在重大事情的关键时刻做出关键性的决策,而他的缺点也同样来源于此,正因为不拘小节,所以做起事情来也大大咧咧,不太在乎别人的感受,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一生中三次被贬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寇准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他的父亲寇湘非常有学问,五代时期曾中过进士,寇准从小家境贫寒,却非常聪明好学,大约在19岁的时候就考上了进士,可谓少年得意,也从此步入政途。

  寇准刚步入政途的时候还是太宗时期,有一次他向太宗做工作汇报,稀里哗啦地说了很多,太宗就听的不耐烦了,就想走人,寇准一见皇帝要走,就一把拉住了皇帝,硬生生地把皇帝又拉回了座位,要皇帝继续听他汇报工作,直到寇准汇报完了,皇帝做了决定之后,寇准才放走了皇帝,这个事情在当时也传为了一段佳话,不过后来太宗赵光义虽然没有追究寇准的责任,但其中他究竟是什么想法,我们也不得而知了。

  寇准为人坦荡,喜怒从来都表露于脸上,对于自己的好恶也从不隐瞒,他也因为这样的性格,就被朝廷第一次给贬到了外地,具体什么原因不好说,据说是有一次宋廷举办一次大型国家活动,举办完了之后,要对文武百官有一个评定,而这个评定将会成为官员们升贬的依据,这个事情太宗就让寇准去做了,而寇准这一做,就引来了众多的非议。寇准的评定官员的时候,他喜欢谁就褒奖谁,他不喜欢谁,就贬低谁,这样的做法自然引起了很多遭到贬斥官员的不满,不少人就纷纷告到了皇帝哪里,其中不少人都是当着寇准的面告的,面对他人的指责,寇准也不辩解,这就引起了太宗的怀疑,于是太宗赵光义就把寇准给贬到了外地。

  那寇准为什么不辩解呢?是因为他对赵光义不满,他为什么对赵光义不满呢?是因为在太祖赵匡胤死后,留下了他的皇后宋皇后,而宋皇后在去世的时候,赵光义并没有给她相应的礼遇,以国葬之礼下葬,这才引起了寇准的不满,不过从关系上来说,寇准其实是赵匡胤的妹夫,寇准的妻子就是宋皇后的妹妹。

  寇准第一次被贬后,直到太宗去世,真宗上位时期,才重新回到了宋廷中央。

  真宗上位之后,第一个任命的宰相是毕世安,这个人在历史上没什么名气,主要是因为真宗在做太子的时候,毕世安就一直为他工作,属于真宗值得信任的老部下,而毕世安为人非常正直,真宗在任命了他做宰相后,就要他再推荐一个人做他的合作伙伴,因为宋代一般来说是两位宰相,一左一右共同执掌朝政,而毕世安就向真宗推荐了寇准。

  当毕世安把寇准的提名交给真宗后,真宗也把这个事情拿到了朝堂上进行了讨论,而朝臣们对寇准也是褒贬不一,有的坚决赞成,有的坚决反对,不过真宗毕竟最相信毕世安,就问了毕世安推荐寇准的原因,毕世安就说了寇准最大的优点,在大事面上寇准是一个非常明晰果断有判断力的这么一个人,而且对皇室忠心耿耿,在很多方面毕世安都认为寇准要比他强很多,在听了毕世安陈述的理由后,真宗就任命寇准做了宰相。

  毕世安这个人,根据史书的记载,不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平时非常沉稳,为人也非常谦逊,他和寇准那种强势的性格就形成了鲜明的互补。很多时候决定都是寇准做的,而毕世安就在寇准做了决定后支持寇准,帮他完善工作方案,打点各方关系,很长一段时期里,两人合作得非常愉快。

  而寇准的高光时刻,就莫过于澶渊之战了,澶渊之战源于北部的边患辽国,两国自宋初因为幽云十六州的争夺而爆发了长期的战争,到真宗前期的时候,两国也一直处在战争状态,边境摩擦不断,总的来说,双方都憋了一口气,都打算打把大的,直到把对方揍痛快了为止。

  公元1004年,辽国萧太后率倾国之兵攻打宋代,与她一同出征的,还有辽国的皇帝和她的情人韩德让,可以说辽国最重要的大头,都出现在了这次出征的名单上,由此我们也能看出这次辽国出兵的规模之大。

  辽国出兵后,一路攻势凶猛,很快就打到了宋代腹地,面对辽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宋廷也是举国大震,当时朝廷在讨论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劝说真宗放弃首都汴梁,把都城迁到别的地方。

  真宗是个厌恶战争的皇帝,当时也被迁都的说法给说动了,一度有了迁都的想法,可寇准在这个时候起了关键作用,他力排众议,坚决主战,不但坚决主战,还坚决主张真宗不要认怂,直接御驾亲征,总之一句话,既然辽军来了,就跟丫干到底。

  真宗就在寇准的鼓动下,带着人马亲自来到了前线澶州,皇帝来到澶州后,前线的将士大受鼓舞,一时间也是士气振奋,跟辽军竟然打得有来有回,不分胜负,还在一次作战中,意外射杀了辽军大将萧挞凛。

  此时辽军已深入宋境腹地,粮草供应也变得十分困难,在加上宋代皇帝御驾亲征,宋军作战变得异常勇猛,辽军也很难在战场上取得进展,最终决定与宋代议和,而真宗一听说辽国有议和的打算,就很快答应了对方的要求。双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签订了澶渊之盟,此后双方就维持了百年的和平。

  澶渊之战是寇准对宋代最大的贡献,以当时宋辽的情况来说,实际上势力相当,所以只要宋代坚决与辽国作战,辽国也占不到什么便宜。但如果真宗真的迁都的话,那么宋代丢掉中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南宋恐怕会提前到来。

  澶渊之战中,正是因为寇准的性格,才能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澶渊之战后,国家就进入到了和平时期,寇准的性格就给他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比如说朝廷在选拔官员的时候,按照规矩来说是有关部门将官员名册上报,然后根据他们的表现打分,再根据打分情况决定官员的升迁。可寇准就不按这套规矩来,他就根据个人的喜好,把他认为有才干、有能力的人给提拔上来,于是被提拔的人自然感激寇准,但那些熬年头、熬资历的人就痛恨寇准了,这些人将情况反映到了皇帝哪里,皇帝就觉得寇准是拿着国家公器在收买人心,对寇准就自然不满了,因为皇帝要控制朝政,最重要的一个权力就是人事任命,如果人事任命全都被寇准给把持了,皇帝还能做什么呢?所以寇准也因此第二次被贬。

  而到了天禧三年(1019年)的时候,寇准在丁谓的推荐下,又一次进入宋廷中央担任了宰相,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真正作用的是宰相王旦,王旦在历史上以为人正直、能力出色而闻名,在王旦临死的时候,真宗曾向他询问过宰相人选,王旦便极力推荐了寇准,认为非寇准莫属,甚至为了推荐寇准,他还向真宗坦言,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上都不如寇准。

  也正是有了宰相王旦临死前的极力推荐,寇准才得以第三次入主宋廷,担任了宰相,不过这次担任宰相,他却得罪了更多的人。

  在一次宴会上,寇准与众人畅饮,一些菜汤的残渣就落在了寇准的胡子上,一旁的丁谓见状,就主动上前帮寇准将胡须上的菜汤给清理干净了,不过在场的寇准不但不领情,反而奚落起了丁谓,说道丁谓身为朝廷重臣(当时丁谓的级别是副宰相),怎么能干这种下人干的事情呢?寇准的话引起了人们的哄堂大笑,这个事也就惹恼了丁谓。其实寇准这样做还是因为他的性格,大大咧咧,心里想的是什么就会说出来,不带掩饰。

  后来地方上有个叫王蒙正的人霸占了一家利润丰厚的盐井,盐井主人一怒之下就将王蒙正告到了汴梁,这个案子正好就被寇准给接了手,后来寇准经过一番调查,也确定是王蒙正霸占了人家的盐井,便严惩了王蒙正,可这一严惩不要紧,寇准就得罪了被称为“宋代武则天”的刘娥刘皇后。

  这话怎么说呢?其实王蒙正有个长得非常漂亮的女儿,据说美艳天下无双,这位十分美丽的女孩子一开始是被当时还是太子的仁宗给看上了,不过刘皇后觉得这个女孩子长得太漂亮,娶进门不是皇帝之福,便把王蒙正家的女儿许配给了她娘家的人,于是王蒙正一下子跟刘皇后就成了亲戚,正因为有了刘皇后这层关系,王蒙正才成了皇亲国戚,在地方上也就作威作福了起来。

  寇准惩办了王蒙正,就等于是得罪了刘皇后,为他日后被贬也埋下了隐患。

  但导致他直接被贬的是另外一件事,真宗晚年的时候得了病,按照现代医学分析很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有时候清醒有时候糊涂,照这样的身体状况是肯定不能治理国家的,所以真宗后期,很多事情就由刘皇后给处理了,这就非常类似于唐代高宗时期,高宗身体不好,大小事情就由武则天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刘皇后的势力就逐步发展壮大了起来。

  有一次真宗清醒的时候,便对身边的大太监周怀政说,为了帝国的未来,他决定让太子监国,并罢免丁谓,而周怀政与寇准关系密切,便把这个事情告诉了寇准,于是寇准就火速进宫,跟皇帝商谈了此事,在与皇帝谈好了之后,就开始着手贯彻皇帝的命令了。

  监国就意味着大小事情都要由太子处理,不过当时的太子仁宗才十来岁,肯定是无法监国的,所谓的太子监国,就是由寇准这帮朝臣在旁边帮忙,帮着小太子管理国家,这样一来,刘皇后就势必会失去权力,所以这样的事情做起来,是要非常隐蔽的,是不能让外人了解的。

  可不知怎的,正当寇准紧锣密鼓地准备这个事情的时候,消息却走漏了,有种说法认为是寇准自己泄露出去的,原因还是在于他的性格,大大咧咧,有次喝酒喝高了就说出去了。还有人认为是他办公室的人员将情况透露了出去,不过不管是何种原因,消息确实是走漏了,刘皇后和丁谓很快就了解了这个事情。

  刘皇后和丁谓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很快就发动了大量的朝臣,在真宗面前弹劾寇准,而这个时候的真宗也是一时糊涂一时清醒,竟然把之前跟寇准说好的让太子监国的事给忘了,结果别人一说寇准不好,他也就稀里糊涂地把寇准给罢免了。之后那帮人又怕寇准留在京城会搞出些什么动作,怕夜长梦多,又劝真宗把寇准贬到外地,真宗又稀里糊涂地把寇准给贬到了外地。

  寇准被贬后,他的政治盟友周怀政还策划了一次政变,想直接杀了刘皇后,让真宗做太上皇,太子做监国,迎寇准回来做宰相,不过这次政变的结果是失败了,周怀政被杀,而因为寇准与周怀政关系密切,所以包括寇准的女婿在内的一大批支持寇准的官员,经过这次事件后不是被罢官就是被贬、被流放、判刑,寇准也因为这一事件,最终被贬到了雷州(今广东雷州半岛)做了司户参军,在来到雷州一年半后,寇准就在雷州去世了,享年62岁。

  不过讽刺的是,在寇准到了雷州后不久,他的政治死对头丁谓也给贬了过来,而且被贬的地方比雷州更偏僻,到了海南岛,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所以从寇准的三次被贬来说,都是缘于他的性格,大大咧咧,毫无遮拦,但这样的性格,也是他成功的关键,因为这样的性格,他得到了太宗和真宗的欣赏,更是在澶渊之战中保住了宋代的江山。也因为这样的性格,他得罪了不少人,还得罪了真宗,总之“成也萧何败萧何”,用这句话来形容寇准的成败,是再恰当不过的吧。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