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第一次濡须之战最后的结果如何?最后赢家是谁?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1-01浏览:40分类:历史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冬,曹操平定关中后,解除了后顾之忧,便决定对孙权用兵。刘备为了策应孙权,派遣关羽攻打青泥。下面历史屋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濡须山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东关镇境,临河设关谓东关;七宝山在今无为县黄龙乡境,临河设关谓西关。两山对峙,形势险要,为巢湖的出口。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如果东吴丢失濡须口,曹魏大军就可以进入长江,进而攻占牛渚(采石矶),逼近建业(南京),所以,濡须可谓汉末三国时期的兵家必争之地。

  其中,就第一次濡须之战来说,主角是曹操和孙权。那么,问题来了,第一次濡须之战:曹操亲征孙权,最终是什么结果?

  一

  首先,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经历了赤壁之战的大败。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赤壁之战让曹操错过了一统天下的机会。但是,因为曹魏的根基依然深厚,所以,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后,曹操自然有了再次征讨江东的决心和实力了。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一方面向关中、陇右地区扩张势力,比如在渭南之战中,曹操就击败了马超、韩遂组成的联军。另一方面,曹操开始在淮河以南同孙权势力展开争夺,这是第一次濡须之战的重要历史背景。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的冬天,曹操平定关中后,解除了后顾之忧,便决定对孙权用兵。与此同时,刘备为了策应孙权,派遣关羽攻打青泥。在孙刘联盟的背景下,刘备和孙权自然需要携手抗衡强大的曹操。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率领着大军南下而出濡须,号称步骑四十万,临江饮马,这就是第一次濡须之战。对此,在笔者看来,在第一次濡须之战中,曹操显然没有40万大军。换而言之,曹操这是在虚张声势,希望可以震慑东吴将士。当然,对于年轻的孙权来说,经历了赤壁之战的洗礼,自然不会被曹操所吓倒。

  面对曹操大军,孙权以甘宁领兵三千为前部督,自率七万主力进驻濡须。孙权方的将领周泰也率领军队前来抵挡曹军。对此,在笔者看来,从孙权一方的兵力来看,曹操在濡须之战中的实际兵力,应该在10万到20万人之间。

  二

  考虑到曹操大军在兵力上具有优势,于是,孙权密令甘宁夜袭曹营,挫其锐气,为此特赐米酒。甘宁选手下精锐一百多人共食。吃完之后,甘宁用银碗斟酒,自己先饮两碗,然后斟给他手下都督。都督跪伏在地,不肯接酒。甘宁拔刀,放置膝上,厉声喝道:“你受主上所知遇,与甘宁相比怎样?我甘宁尚且不怕死,你为什么独独怕死?”

  在此背景下,都督见甘宁神色严厉,马上起立施礼,恭敬地接过酒杯饮下。然后,斟酒给士兵,每人一银碗。对此,在笔者看来,原本紧张的东吴将士,经过甘宁的激烈之后,变得士气大振。而这,自然为甘宁成功偷袭曹操大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至二更时,甘宁率其裹甲衔枚,潜至曹操营下,拔掉鹿角,冲入曹营,斩得数十首级。在第一次濡须之战中,曹操一方显然没有预料到孙权会主动偷袭自己。所以,尽管甘宁一开始只是造成了微乎其微的伤亡,却依然让曹魏将士非常慌张,误以为东吴大军来袭而起身备战,纷纷举起火把、擂鼓呐喊。

  等到曹操大军反应过来的时候,甘宁已经成功撤出曹操大营了,这让曹操大军兴师动众,却没有什么收获。当天晚上,甘宁回到孙权大营,受到了孙权的高度称赞。对此孙权来说,于是赏甘宁绢一千匹,战刀一百口,并增兵二千。并称赞道:“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甘宁字兴霸),足相敌也。”在孙权的心目中,甘宁已经是能够和张辽相提并论的猛将了。

  三

  虽然甘宁的偷袭,确实让曹操大军的士气受到挫折。不过,对于曹操来说,显然不愿意什么都不做就撤军了。于是,曹操正式进攻濡须,派遣水军夜渡洲上。得知这一消息后,孙权也派遣水师和曹操的水师作战。在这场战役中,东吴的水师显然更加精锐,成功俘获而来3000多曹操水师。在此基础上,因为孙权水军大胜,于是曹操水军坚守水寨不出。

  当然,对于曹操来说,还是没有做出撤军的决定。在濡须对峙的时候,孙权孙权借着晨雾,乘轻舟去曹营前观察。彼时,孙权的船只已经来到距离曹操大营五六里的地方了。不过,孙权没有畏惧,而是命令部下擂鼓奏乐,曹操见吴军整肃威武,随后下令弓弩齐发,不让吴船靠近。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孙权令调转船头,使另一面受箭,船慢慢平衡过来,这才安全返航。这便是著名的“草船借箭”的历史原型。受到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认为草船借箭是诸葛亮的杰作。但是,这显然和正史上的情况不同,也即这属于罗贯中张冠李戴的情况。

  在第一次濡须之战中,孙权多次前往曹操大营,欲再度重施草船借箭之事。而曹操在有了前车之鉴以后,坚守不出。值得注意的是,曹操看到孙权的舟船和将士整齐严肃,从而感叹到“生子当如孙仲谋”。

  四

  最后,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中,在第一次濡须之战中,曹操在熟悉了濡须水口地理环境后,选择调集重兵围攻孙权的江西大营,俘获了镇守江西大营的东吴都督公孙阳。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东吴军队善于水战,虽然江西大营被曹军攻破,但是,濡须坞依然掌握在吴军手中。因此,非常明显的是,曹操所取得的胜利,并不足以影响第一次濡须之战的走向和结果。

  僵持数个月后,春雨渐多,这对于曹操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可以进一步发挥东吴水师的作战优势。在此背景下,孙权给曹操写信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曹操拿着信对手下诸将说:“孙权不欺孤也”,便主动撤军。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曹操其实也有撤军的打算,只是缺少一个借口和理由。

  现在,孙权的这份书信,自然给了曹操一个台阶,促使其做出了撤军的决定。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四月,曹操回到邺城,这意味着第一次濡须之战的结束。对于第一次濡须之战来说,曹操虽然兴师动众,却还是没能攻占濡须这个兵家必争之地,这可以称之为孙权一方的胜利了。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