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王翦也是功高盖主,为何最后却能得到善终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1-01浏览:51分类:历史

  相较于白起、李牧,王翦可以说是军事政治的全能人才,不仅能在权力的中心保全自身,最后急流勇退得以善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屋小编一起往下看。

  笔者认为,王翦的军事能力可能没有白起、李牧突出,但是稳啊,出奇的稳。那就讲讲王翦的稳,论出奇制胜,王翦不如白起,论阵地战,王翦不如李牧,论防守战,王翦不如廉颇,但是他比这三人更能理解战争,也更理解政治。战争具有强烈的目的性,王翦的战术一向以稳步推进为主,以国力打国力,再寻机一举攻灭。即便上碰到强硬的敌人,也能稳如泰山,诸如秦赵之战中,王翦对阵李牧,李牧坚壁清野,固守营垒,王翦与其对峙一年之久,两军对峙时间久了,比的就不是统帅的能力,将赵国完全拖入战争泥泞,最大程度的消耗赵国国力,虽然也损耗了秦国不小的国力,但是能打赢这场拿下赵国,那一切都是值得的。

  王翦在等一个机会,一个可以通过政治手段逼退李牧的机会。眼看着赵国国力日渐衰败,秦国国力也略有不支的时候,机会终于来了。赵国朝堂之上,赵王及部分官员对李牧产生了猜忌,而这,被密切观察赵国情况的王翦捕捉到了,他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于是向秦王支招离间计,翻看以往案例,白起长平之战大破赵军用的也是离间计,只是有所不同的是,王翦稳,尽可能的减少自身的损失,以达到最大的利益化——在最小代价消灭敌军的同时拖垮敌军国力,而白起是达到最大的战略意义——歼灭敌军有生力量,就不同情况之下的秦赵之战而言,二者所作判断都为当时最佳方案。大部分结果都在王翦的预料之中,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的,大概只有李牧被杀这件事吧,而这,也侧面提醒了王翦,将终究是将,伴君如扮虎,说不准啥时候也成了君王刀下之魂了,再者,秦国已有先例白起,王翦不得不更加慎重起来。

  王翦所在的王家与蒙恬所在的蒙家一样,都是世代辅助秦王的。世家嘛,多多少少会侵占一些君王的权益,因而嬴政急需优秀的少壮派将领站出来抗衡甚至是取代世家在军队中的影响地位。秦王谋划攻楚大计,王翦认为需要六十万人马,少壮派李信认为需要二十万人马,这正合嬴政的心中所想,于是令李信率二十万秦军伐楚。王翦揣摩了白起、李牧两个鲜明的例子,也认真的站在嬴政的角度考虑了一下时势,若李信打胜了,那军队只怕轮不着自己来统领了,若李信僵持不下,只怕以后的天平也会慢慢向少壮派倒去,若李信败了,自己在朝堂上很难独善其身,毕竟都是秦人。思考之后,王翦决定离开权力中心,以图保全自身。不得不说,这是个很聪明的决定,由此可见王翦的情商之高。

  因昌平君叛秦,最终李信大败,秦王请求王翦率六十万人马伐楚。当时,六十万军队几乎是秦国所有军队了,于是王翦在出征途中先后几次向秦王索要了大片的土地和宅子,很多人会想,这不是找死么,换做其他时代任何一个君主帝王,王翦死定了,但他面对的是始皇帝嬴政,只有安安心心的把家安置在咸阳,自己贪财,才不会得到嬴政的猜忌。嬴政也知道了王翦的意思,要的都给,同时也对王翦更加放心。王翦与楚军项燕对峙一年,又是相同的战术,比拼国力,也不怕你偷袭,两国国力都开始急剧消耗,相较于秦国,楚国肯定是耗不赢的,政治总是凌驾于军队之上,楚国令项燕寻机决战,项燕深知一动必败,但迫于政治压力,还是整军东进寻求战记。属于王翦的机会又一次来了,王翦趁项燕开拔之际发动进攻,一战大破楚军,自此,楚国再无抗衡之力。

  王翦军功显著,大战打完之后的王翦迅速远离权力中心,给少壮派一个台阶下,此举正符合嬴政对他的心中要求,于是王翦以卓越的军事眼光及独特的政治情商成为战国四大名将唯一善终的。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