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霍光为何要废了刘贺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31浏览:45分类:历史

  公元前74年,大汉的大将军霍光,突然下令宫内紧急集合,召开会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屋小编一起往下看。

  除了霍光的少数心腹之外,那些奉召而来的大汉帝国高级官吏们,心里都在犯嘀咕:皇帝(海昏侯)不是出去旅游去了吗?这位爷(霍光)突然开会,又要搞什么名堂?

  就在大家心绪未宁之际,坐在首位的霍光,突然站了起来大声说道:“昌邑王(即海昏侯刘贺,昌邑王是其继位之前的爵位)行为昏乱,长此已久,恐怕会威胁到大汉江山的社稷稳定。你们说,该怎么才好呢?”其实,很多人根本没有听清楚霍光后面到底说了什么;单单在听到“昌邑王”三个字时,大部分人都已经蒙了!

  因为在彼时,刘贺早已坐上大汉天子之位将近一个月了;就算他是个傀儡,身为臣子的霍光也应该称其为“陛下”······很显然,突然又被提及的“昌邑王”三个字,不仅弄蒙了在座的各位大臣,更似乎是在预示着什么!

  癸巳,光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会议未央宫。光曰:“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果然,还没等蒙圈的群臣反应过来,霍光的绝对心腹大司农田延年,就立马操着刀子站了起来,说道:先帝将托孤重任交给了大将军,现在昌邑王行为狂悖、混乱,群臣议论纷纷、大汉江山危在旦夕,如果大将军您再不勇于担责、有所作为,那么您以后到了九泉之下,还有何面目面见先帝呢?今天这个会议,必须要讨论出个“所以然”来,要是谁表态不够明确,我就是砍了他!

  霍光一副诚恳的样子,说道:田大人说得对,为了天下大义,我霍光就不爱惜自己的羽毛了!田延年前,离席按剑曰:“······今日之议,不得旋踵,群臣后应者,臣请敛斩之!”光谢曰:“九卿责光是也!天下匈匈不安,光当受难。”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还有啥不明白的?赶紧站队、保命吧!于是议者皆叩头曰:“万姓之命,在于将军,唯大将军令!就这样,才做了二十七天大汉天子的昌邑王刘贺被霍光拉下了马,并最终成为了我们熟知的海昏侯。

  以上种种就是霍光“取得”大家支持,废黜海昏侯的关键步骤(剩下的只是走过场罢了);很显然:海昏侯刘贺被废,完全是由霍光及其党羽主导的一场政治变动。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个刘贺到底做了什么?为何在其继位仅仅二十多天之后,霍光就会迫不及待地废了他呢?今天,青史君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公元前74年,四月,癸来日,大汉帝国的第八任帝王,年仅21岁的汉昭帝刘弗陵驾崩于未央宫。由于这位年轻的帝王,没有留下任何子嗣,所以“该由谁来继承天子之位”,成为当时的首要问题。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汉武帝唯一在世的儿子,广陵王刘胥是毫无疑问的第一人选,而所有的大臣也基本支持这一提议。不过微妙的是:大汉王朝的真正主事人、大将军霍光,对于这一最为合理的方案,是颇为抵触的。

  时武帝子独有广陵王胥,大将军光与群臣议所立,咸持广陵王。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内不自安。究其原因也并不复杂:

  首先,这个广陵王刘胥的品性一直不怎么样,在当年,汉武帝就直接排除了他继位的可能。换句话说,刘胥是个“昏君苗子”,拥立他继位,非常有可能会危及大汉社稷!而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刘胥的同母哥哥,也就是汉武帝的第三子燕王刘旦,曾经因为反对霍光,而被弄死了。(燕王刘旦:比汉昏侯还“二”的大汉皇子;一个野心大于能力的奇葩)

  即,霍光和这个刘胥有着杀兄之仇。很显然,如果霍光同意刘胥为帝,那么有90%以上的概率,霍光自己会不得好死。

  那么,这该怎么办呢?

  记得有一位非著名人士曾经说过:学好历史,不仅仅是为了侃大山,更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刻可以引经据典,为自己的行为找到“理论依据”。很显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有人领悟到了这一真谛!

  就在霍光一筹莫展之际,有一位郎官(秘书)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政治机遇,于是他上书说道:

  当年周太王废弃了老大太伯,而册立老三季历(周文王的父亲);周文王废弃了长子伯邑考,而册立了老二周武王;大位传承这种事情,在于谁最合适;而不说谁的排在前面,就应该是谁,所以废长立幼也是可以的。广陵王刘胥,当年孝武皇帝都已经定性为“不可”了,所以刘胥不可以承嗣大位。

  朗有上书言:“周太王废太伯立王季,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唯在所宜,虽废长立少可也。广陵王不可以承宗嗣。”言合。光以其书示丞相敞等,擢郎为九江太守。

  什么叫流氓有文化?这就是!人家广陵王的合法继承权,就这么三言两语被搞没了!霍光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阻止“仇人”上位了!

  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挚谢意,这位爱好历史的郎官直接被霍光提拔为地市级干部。

  汉武帝唯一在世的儿子都“出局”了,那么这若大的江山到底改传给谁呢?

  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答案有且只有一个:昌邑王刘贺。

  根据《汉书》记载:汉武帝一共有6个儿子:

  老大刘据因“巫蛊之祸”而死,他唯一的血脉刘病已,因为“成分”有问题,暂时予以否定;老六汉昭帝刘弗陵英年早逝,绝嗣;老二齐怀王刘闳早夭,绝嗣;而老三燕王刘旦和老四广陵王刘胥为什么会被霍光否定,上面已经说过了(他们的子孙肯定也被排除在外了);

  所以,汉武帝的第五子、昌邑哀王刘髆这一脉,成为当时唯一合法合理的继位人;并且由于刘髆已经薨逝,他的的儿子,也就是新任昌邑王刘贺,就成了大汉天子的不二人选!

  故而,即便是当时刘贺“浪荡公子哥”的名声已然传播在外,但是别无选择的霍光,也只能将橄榄枝伸向了他!

  贺,昌邑哀王之子也,在国素狂纵,动作无节。武帝之丧,贺游猎不止。

  对于这样一份突然掉下来的大馅饼,年轻的刘贺可没有时间思考那么多。

  从前一天半夜,接到诏书的那一刻起,他就迫不及待让仆从准备行装;第二天中午出发的刘贺,到了下午时分已经跑出去三百五十里地。据说,光马都累死了好几十匹。

  及征书至,夜漏未尽一刻,以火发书。其日中,王发;晡时,至定陶,行百三十五里,侍从者马死相望于道。这还不算完!

  “意气风华”的刘贺,由于过于激动,也顾不得自己的六叔刚死,整个大汉还处于“国丧”之中,在半路上他竟然玩起了“车震”。过弘农,使大奴善以衣车载女子。

  虽然在忠直大臣的劝谏之下,刘贺有所收敛,但是到达京师之后,他又玩起了个性!按照礼制,刘贺作为汉昭帝的侄子,前任天子的继位人,应该先哭丧,然后才能说继位的事。

  可是,当大臣提醒他该尽礼数之仪大哭时,刘贺却推脱自己嗓子疼,哭不出来。大臣很无语,心想:你玩车震时,咋没这么多事呢?

  后来,经过大臣的再三劝说,刘贺终于干嚎了几声,以示哀悼!且至广明、东都门,遂曰:“礼,奔丧望见国都哭。此长安东郭门也。”王曰:“我嗌痛,不能哭。”

  青史君在想,在知道了刘贺的这些壮举之后,霍光肯定已经开始后悔了吧?!不过后悔归后悔,刘贺最终还是在六月,丙寅日,登上了大汉天子之位。

  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新任天子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对所有的拥立大臣以示褒奖(俗称“分蛋糕”)!想当年,汉文帝在被周勃等人拥立为帝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吕后从军功集团那里拿走的相权物归原主;由此才开启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可是,我们这位刘贺同学呢?显然没有这种觉悟!他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竟然是将自己的老部下全部调到中央、加官进爵,对于霍光的拥立之功,刘贺丝毫不以为意、更没有一点表示!

  昌邑王既立,淫戏无度。昌邑官属皆征至长安,往往超擢拜官霍光很生气;但是又觉得,刘贺可能是太年轻,没有经验。

  于是,太仆张敝就向刘贺上书,表达了自己、也可说是霍光对皇帝所作所为的不满:太仆丞河东张敝上书谏,曰:“国辅大臣未褒,而昌邑小辈先迁,此过之大者也。”

  根据史书记载:对于霍光的不满,昌邑王的反应只有三个字:王不听!你不听,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于是,大将军、大司马、领尚书事的霍光,开始谋划……

  二十多天后,确切地说,是在刘贺做了27天大汉天子后,霍光就以昌邑王“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理由,向其扣了1127件恶事的大帽子,将他废黜。

  看到这里,很多人肯定会觉得霍光太霸道、太专权,人家刘贺只是没有给你霍光加官进爵,你就废了他!

  可是,青史君却不这么认为。因为,纵观刘贺的所作作为,无一不在表明:以这位仁兄的水准,被废只是迟早的事!

  他行为孟浪、毫无人臣之礼。在自己的爷爷和叔叔过世之时,竟然没有一点哀伤之情,反而放马游历,肆意驰骋。这样的人不要说成为一名君主,就是作为普通的人,都德行有亏。

  他性格毛躁,缺乏大政治家应有的谨慎之心。想当年他的曾祖父汉文帝刘恒,被人拥立为天时,先是与心腹大臣研究其“可信度”,又是派人到京师打探消息;在确定此事确实靠谱之后,再“三辞三让”,最终才半推半就地坐上了天子之位。而刘贺呢?

  听到人家要拥立自己为天子,就屁颠屁颠地跑来了;到了京师之后,不仅不讲礼仪,更没有任何谦让之举,就堂而皇之地坐上了去。简直“二”得让人咋舌!

  更为重要的是,在政治上刘贺简直就是个棒槌。他根本就没搞清楚,那个跟随汉武帝二十多年,又辅助了汉昭帝一生的霍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竟然就想着安插亲信,“占山为王”——貌似在刘贺心里,觉得自己继承了皇位,就掌控了一切。这是何其幼稚?!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