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为何能如此快速推翻后周政权?后周为什么不反扑?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31浏览:47分类:历史
在中历史长河中,有无数朝代政权兴起又覆灭,天下大势分分合合,历经过无数更迭。唐朝灭亡之后,中国进入了一段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后周是五代时期中最后一个王朝,在郭威、柴达等几位明君的励精图治之下,后周的实力得到了大力发展,版图扩张、百姓安乐,也为后来赵匡胤平定天下,建立了牢固的根基。
公元九百六十年正月,赵匡胤发动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最小的代价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了改朝换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乱世,建立起大宋帝国。
历史上的政权更迭,往往难以避免斗得头破人亡、发生一些流血事件。为何赵匡胤能如此快速地推翻后周政权,原本强大的后周也没有进行任何反扑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屋小编一起看下去。
赵匡胤在兵变前,已经在开封安插好了力量
在兵变的正式开始之前,赵匡胤已经安排好了自己的“后手”。历史上的政变,背后都有巨大的风险,必须事先有完全策略才能在较大程度上保证成功。赵匡胤在这些方面做得很好,准备非常周密。
赵匡胤的陈桥兵变,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郭威推翻后汉政权的过程,并在许多方面做到了更好。早在兵变之前,后周的实际兵权已被赵匡胤、石守信、王审琦等人掌握在手。而率军出城就是赵匡胤的第一步棋,不管是否真有契丹军队来犯,总之他将自己的雄狮劲旅带出了城,便已经成为了兵变成功的第一步。
待到一切就绪,时机成熟后,赵匡胤便和他的上演了“黄袍加身”这场戏。不同于郭威只是披了一块黄布,赵匡胤的黄袍是早有准备、货真价实的。
在出城之前,赵匡胤也做好了都城的相应部署,王审琦、石守信等人早已安排好与赵匡胤里应外合。于是他得以兵不血刃,轻松拿下开封城。
赵匡胤禁止掳掠,赢得民心,善待后周皇室
在进城后的做法方面,赵匡胤与郭威也有着云泥之别。当年郭威强攻进城后,无恶不作,掠夺数日,城中百姓都惶惶不可终日。而赵匡胤和平进程后,便下令禁止掳掠,善待百姓。史料中有记载曰:“汝等不得惊犯宫阙、侵凌朝贵及犯府库。用命有厚赉,违则孥戮。皆应曰:诺。乃整军自仁和门入,秋毫无所犯。”
赵匡胤的做法显然为他赢得了民心,得到了极高的声望。兼具了军队凝聚力和民心两大要素,所以他才能取得成功。
同样,之所以赵匡胤在中国自古以来四百多位皇帝中能够得到较多的赞誉,也正是因为他的“以仁治天下”,以最小的代价来改朝换代,这对于任何一个皇帝来说都是极为难做的。
除了善待百姓,赵匡胤也善待后周皇室。根据史料记载,柴宗训病逝后,赵匡胤还在便殿为他发丧。在刑罚方面,赵匡胤也规定有些罪不可加刑,就算是谋逆大罪,也不能连坐。
有效镇压,扫平叛乱
尽管赵匡胤以他的仁德,维持住了朝廷的稳定,但置身于那个时代,在当时的军阀眼中这不过是中原又换了个皇帝而已。处于混乱分裂的五代时期,百姓都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政权变更交替。基于这种状况,赵匡胤也不得不用兵力来稳固自己的权威。
面对外界挑衅,他先是派出了两名亲信大将,随后又不得不御驾亲征。在泽州城的南边,宋军大胜了后周将领李筠的军队,之后在攻下泽州的过程中赵匡胤亲自督战,李筠兵败而自焚身亡。
另一位威胁则是郭威的外甥李重进。当时李重进在扬州坐镇,他害怕赵匡胤夺权后对自己不利,便也高举后周的名义起兵反叛。
为了防范李筠和李重进二人同时起兵,赵匡胤早做了准备,派人潜伏于李重进身边,推迟了李重进的发兵时间,为赵匡胤赢得了先机。
对于这次战事,赵匡胤也选择了亲征。理所当然,宋军很快便战胜了李重进,李重进也随之城破身亡。
总结:在整个陈桥兵变的过程中,每一环背后都有巨大的风险,倘若赵匡胤稍错一步,便无法取得成功。但他仍凭借自己的策略、仁德,赢得了战事、赢得了民心,建立起了大宋。
猜你还喜欢
- 11-30 赵匡胤能够取代后周,为何说周世宗柴荣要负有首要责任?
- 11-30 在很多宋朝记载中,是怎么提到赵匡胤陈桥兵变的?
- 11-30 赵匡胤能成为北宋开国皇帝,与赵普这位核心人物有何关系?
- 11-30 赵匡胤各方面条件并不突出,为何最后却黄袍加身做了皇帝?
- 11-30 在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哪些开国功臣为何没有一人反对?
- 11-30 欧阳修在北宋文坛是领袖身份,但为何说他曾科举“落榜”了?
- 11-30 与南宋初期相比,为何说北宋初期的禁军更强一些?
- 11-30 北宋生产技术发展以后,各种手工业作坊如何超越前代?
- 11-30 北宋初年人口650万左右,至徽宗年间如何发展数千万人口?
- 11-30 唐代十万户以上的城市,到北宋时期增加到了多少个?
- 11-30 中国古代城镇的发展,到北宋时期出现怎样的新转折?
- 11-30 如果“金匮之盟”是假的,赵匡胤有想过传位给赵光义吗?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