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君子用"温润如玉",有何出处吗?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30浏览:95分类:历史
形容君子为何用“温润如玉”?温润如玉出自何处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屋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诗经·秦风·小戎》有言:“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这是一位女子在思念自己从军打仗的丈夫。在诗中,这位女子把自己的丈夫比喻成温润的玉,是在说自己的丈夫为人淳厚、性情温和。在后世的演变中,“温润如玉”就成了衡量男子是否能称为君子的标准。
先人用玉来比喻君子,与我们尊崇的儒家审美倾向息息相关。
儒家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其时诸侯侵伐,社会混乱。孔子有感于此,追述西周初期周公制定的礼仪,提倡出一套克己复礼的行为规范。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平民百姓,如果每个人都收敛自己的情绪,克制自己的欲望,那么社会就又重新回到和谐有序的状态当中。“收敛、克制”就是儒家审美倾向的出发点。性情温和,举止优雅,心地淳厚,这些都符合“收敛、克制”的标准,于是人们就称这类人为君子。
玉的特征是温润,没有夺目的色彩和耀眼的光芒,这与儒家强调的“收敛、克制”是相符的,于是自然而然,人们就把君子的品行和玉的特质联系在一起,产生了君子如玉这种比喻。
在历代儒家作品中,有很多都对君子和玉的关系作出过详细阐释。如《礼记·聘义》记载:“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礼记》把君子和玉的特质各自分为十一类,并逐一进行类比,可见在古人心中君子和玉的相似性有多大了。
许慎在《说文》中把玉和君子相同的特质分为五类:“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我们可以看到,在许慎这里,玉的特质已经和儒家倡导的“仁、义、智、勇、洁”等核心道德规范联系起来了。
后世君子皆以玉反观自身,看自己是否符合儒家道德规范,于是,佩玉成为了君子仪容的重要内容之一。君子佩玉,是为了观玉以省察自身,举手投足之间玉相互撞击的声音也能时刻提醒自己,所言所行是否符合“温润如玉”的标准。
猜你还喜欢
- 11-30 古代官员没有明确的退休年龄,但为何退休后要回老家?
- 11-30 要知道古代是没电没网的,古人在夜晚真就日落而息吗?
- 11-30 宋朝为何会出现文人士大夫为主的社会形态呢?
- 11-30 古代利用护城河来拖缓敌军进攻,那么护城河里会有鱼吗?
- 11-30 潼关作为中国十大名关之一,它在古代究竟有多大的意义?
- 11-30 究竟是从几时起,宋朝开始患上了这没救的“软骨症”?
- 11-30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官员的行为,宋朝有怎样的老规矩?
- 11-30 古代没有电灯,古人夜读会不会导致近视呢?
- 11-30 宋朝一直都是“看来富裕”的印象,但为何不去发展军事实力?
- 11-30 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在攻城时真的是采用梯子吗?
- 11-30 在古代历朝历代中,有明文法律规定驸马不可以纳妾吗?
- 11-30 对于古代的纳妾制度,即使是宋朝时期为何也觉得贵?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