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结义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吗?史料中是如何记载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30浏览:51分类:历史
对桃园结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屋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三国演义》第一回的回目叫做“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桃园结义”是小说里刘关张的出场,是全书的一大关目,也是被读者津津乐道,被无数后人所效仿的一件盛事。
但大名鼎鼎的“桃园结义”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吗?
《三国志》里没有记载三人结义的事,而且看不出结义的迹象。《先主传》里只是说刘备“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关羽传》里说“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恩若兄弟”,毕竟还不是兄弟;《张飞传》里则说张飞“少与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兄事之”就是说张飞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关羽,既然是“像”,那就还不是兄长,而且没有提到刘备。
再看《关羽传》,徐州失守,关羽被曹操所擒后,曹操派张辽去试探关羽,关羽说:“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在这里,关羽称刘备为“刘将军”,并不是“大哥”或“兄长”。
还有,《刘晔传》记载,关羽被东吴杀害后,魏文帝曹丕问群臣:“刘备是否会出兵伐吴,为关羽报仇?”侍中刘晔回答说:“刘备和关羽‘义为君臣,恩犹父子’,关羽被杀害,如果刘备不能为他报仇,对关羽的恩义就不算全始全终了。”“义为君臣,恩犹父子”,身份是君臣,恩情像父子,关系很密切,感情很好,但不会是结义兄弟,如果是,刘晔就不会这样说了。
《资治通鉴》等史料也都没提到过“桃园结义”的事。
此外,后人考证三人年龄的大小,认为排序应该是关刘张,而不是刘关张。
《先主传》里没有提到刘备的出生年份,但记载刘备死于章武三年(223年),时年六十三岁。古代计算年龄都算虚岁,依此逆推,刘备应该出生于汉桓帝延熹四年(161年)。
《三国志》记载,关羽死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生年不详。元代有一个叫胡琦的学者,曾对关羽的生年做过考证,认为他大概出生于延熹二年(159年)。按这个说法,关羽比刘备大两岁。
钱静方的《小说丛考》记载,康熙年间关羽家乡出土了关羽祖墓的墓碑,镌刻有关羽的家世,当时有个叫朱旦的官员据此写了一篇《关侯祖墓碑记》,在文中说关羽生于延熹三年(160年)六月。按这个说法,关羽比刘备大一岁。
柯汝霖的《关公年谱》采取了后一种说法,认为关羽年长刘备一岁,生卒年代应该是160到219年。《关公年谱》还记载“张飞小刘备四岁”,所以三人的年龄排序应该是关刘张。
从这一点来看,“桃园结义”也很值得怀疑了。如果事情是真的,三人又怎会把长幼顺序排列错误呢?所以,“桃园结义”的典故在历史上是找不到依据的,但三人之间的感情很好这是真实的。
关羽和张飞是当时著名的勇将(魏国谋臣程显赞誉关张为“万人之敌”,周瑜称赞关张为“熊虎之将”),他们很早就跟随刘备,刘备也特别宠信他们,把他俩当做心腹之臣。三人相处多年,关张对刘备始终不离不弃,刘备对关张也始终亲之信之,比如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就说过:“刘备待关张之信,胜于对诸葛亮之诚。”因此,后人就让三人“结义”为兄弟了。
在民间,“桃园结义”说法的产生远比小说《三国演义》的写作要早。
据考证,“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最早在宋代就有流传。比如宋末元初的赫经在《重建庙记》中写道:“初,王(关羽)及车骑将军飞(张飞)与昭烈(刘备)为友,约为兄弟。”京剧剧本《关羽戏集》里也引用了元末诗人的诗句:“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
在《三国演义》产生之前,关于“桃园结义”故事叙述比较完整的有元杂剧《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戏里说,蒲州州尹臧一鬼想要自立,就请关羽为帅。关羽杀了他,逃到了涿州范阳。张飞在当地开了一家肉铺,他在店前用千斤巨石压住一把刀,说要是有人能搬开这块石头,就分文不要,白送肉给他。一天,关羽路过肉铺,搬起了千斤巨石却没有要肉。张飞得知消息,专门去关羽入住的客店相访,并拜关羽为兄长。二人后来又遇见了刘备,见刘备长相非凡,便请他一起喝酒。刘备大醉而卧,有赤练蛇钻入了七窍之中,关羽觉得“此人之福,将来必贵”,于是他们又共拜刘备为兄长。三人在城外桃园杀牛宰马,祭告天地,并立誓“不求同日而生,只求同日而死”。
《三国志平话》里是这样写的:关羽是平阳蒲州解良人,生得神眉凤目,虬髯,面如紫玉,身高九尺二寸,喜读《春秋》《左传》,每每看到乱臣贼子,就心生怒气。本县官员贪财好贿,残害黎民,关羽一气之下把县令杀了,而后亡命逃遁,跑到涿郡。
涿郡本地人张飞,身高九尺,声若巨钟,是大富人家。这天,他正站在自家门前,正好看见关公走过。张飞见关羽状貌非俗,就施礼问候。关公便把自己的事告诉了张飞,张飞觉得关公有大丈夫之志,就请他到酒店共叙。
这时,恰逢刘备卖完草鞋后也来酒店中吃酒。关、张二人见刘备的形貌有说不尽的福气,关公就向刘备敬酒,聊了几句后,三人就同桌共饮。张飞说此处说话不方便,请刘、关二人去他家中一叙。在张飞家的后桃园内,三人摆酒畅饮。席间,三人结为兄弟,又宰白马祭天,杀乌牛祭地。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
《三国演义》里的情节和上面两处大致相仿,但细节不同:写黄巾起义爆发,刘备想要投军,看榜文时先遇张飞,后遇关羽。张飞提议:“我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第二天,三人备好祭品,焚香结拜,誓词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后世结拜,拜的当然是“关二爷”,却不知当年“关二爷”结拜,拜的又是哪一个?
当然,只要是真心实意,拜的是谁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毛氏(毛宗岗父子)在《三国演义》第一回的回评里说:“可见盟者,盟诸心,非盟诸神也。”“可见兄弟之约,取同心同德,不取同姓同宗也。”
其实,在我看来,如果真能同心同德,连结拜也是不必的。
猜你还喜欢
- 11-26 桃园结义被视为义结金兰的榜样,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 11-02 宣华夫人是谁?独孤皇后为何会容忍她呢?
- 11-02 独孤伽罗的身世如何?他是如何成为杨坚的皇后的?
- 11-02 高颖是什么人?为何能被称为“隋朝第一功臣”呢?
- 11-02 蜀汉灭亡到东吴灭亡,这期间三国的局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11-02 赤壁之战曹操有没有出尽全力 曹操为什么会溃败
- 11-02 杨坚为何会推崇一夫一妻制?他的目的是什么?
- 11-02 姜维掌管蜀汉军事大权后做了什么?他的北伐是如何进行的?
- 11-02 阿巴亥作为努尔哈赤的老婆 努尔哈赤临死前为何要她殉葬
- 11-02 陈霸先死后,他的儿子结局为何那么惨?
- 11-02 清朝既然不得百信民心 清朝为什么还能维持近三百年时间
- 11-02 于谦为什么会遭人嫉恨?他最后为何含冤遇害?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