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君和封侯有什么区别 两者谁的爵位更高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30浏览:88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君与侯,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君与侯哪个爵位更高,网上争论很多,大部分的意见比较集中于封侯更为尊贵和荣耀。
我个人的看法是偏向于封君。为什么这么说呢?
《仪礼·子夏传》 :君,至尊也。郑玄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 君在最初还是个称呼,可大可小,但无论是诸侯还是卿大夫,君的头衔都是佼佼者的冠名。
因为这里有一个限制,封君的流行时期基本上是在春秋战国,更多的是战国时期。比较这两者,也需要置身一个特定时期。战国时,天子威权大大降低,诸侯纷纷自立为王,而王之下封爵最高的就是君。所以君是一个新爵位,是那一时间段礼崩乐坏的体现,各个诸侯国都想自立门户,甚至公然称王,如果仍按照周礼行事,只在公侯伯子男之间选择下属分封,那不就仍没有摆脱周天子制度的束缚嘛,所以就用君爵来表彰最有贡献的下属,以显自己国家分封的独立性,比如秦国当时是周朝的伯爵国,如果国君要分封第一功臣,按说他最高只能封个子爵,且不说这个爵位够不够面子,够不够彰显这位第一功臣的荣耀。其国君脸上也不好看,潜台词是这是在提醒寡人,寡人只是个三等的伯爵,寡人明明是一国之主,连周天子都奈何不了我,为什么我要以伯爵自居,封爵只能封子爵呢?那这个子爵是我秦国的子爵,还是周朝的子爵呢?干脆就故意模糊打破这一周礼,不按这个分封,直接封君爵,君爵不在五等爵的明文规定内,只要让天下人知道,这个君爵是寡人之下最高的荣耀即可。
假设秦孝公可以不按周礼限制,忘记自己是个伯爵的身份,给商鞅封爵位,他肯定要么封君,要么封公,这两者才是极致的选择。按照这个逻辑,即便君爵和侯爵同时出现,君爵对标的爵位也是公爵,王之下第一档,力压第二等的侯爵的。而若是后世可以皇帝封王的时候,若君爵仍在,对标的也是第一档的王爵。
所以说,比较君爵和侯爵,应该放在特定时期。那个时期不方便给属下封侯爵,更别说公爵了。只能以君爵作为权宜之计,是因为既不想直接打破周礼,又想打破周礼的体现。虽说是权宜之计,但毫无疑问君爵位的定义便是 王之下,最高封爵。是等同于第一档的爵位。而侯爵从五等爵的划分来说,一直不是第一档的。
很多人反而觉得如此,正是证明侯爵比君爵尊贵的体现,因为连国君都封不了侯爵,只能权宜封君,好像是将就的感觉。我认为可以仔细品味其中的意味。这种看法仍然是建立在以周礼下国君当时的爵位为参照,却不是诸侯国国君要分封时的意愿和他所强调的重要程度,他自己都不愿意承认周朝分封的爵位,所以那时候能给下面封的最极致的爵位就是君。即使君爵和侯爵并存,也是君爵更为显赫,头衔更强。
为什么后来君爵渐渐消失了,又流行起封侯了呢?
因为各诸侯国国君都称王了,或者整个国家大一统了,没有了纷乱打破礼仪制度的障碍。那就要按照统一的分封标准,无需要君的权宜之计,自己已经实现了制度的闭合,仍按照五等爵来分封。 即使按照五等爵来分封,侯爵也是第二档,在公爵之后,如果加上皇族的王爵,那就是第三档。
所以,我说君大于侯。君确实是可大可小,甚至在初期还只是个称呼,从天子到卿大夫,只要有地有扈从,都可以叫君。但君始终是各个领域佼佼者的冠名词,是第一档的头衔,及至到战国流行的封爵,君都是第一档的存在。如果拿国君的爵位来参照侯爵的尊贵,则会自相矛盾,国君本意是想分封一个王之下的荣耀,这足以说明君爵的重要程度。
这个逻辑关系还是比较绕的,不知道有没有人可以理解我的个人观点。
猜你还喜欢
- 11-30 古代官员没有明确的退休年龄,但为何退休后要回老家?
- 11-30 要知道古代是没电没网的,古人在夜晚真就日落而息吗?
- 11-30 古代利用护城河来拖缓敌军进攻,那么护城河里会有鱼吗?
- 11-30 潼关作为中国十大名关之一,它在古代究竟有多大的意义?
- 11-30 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在攻城时真的是采用梯子吗?
- 11-30 在古代历朝历代中,有明文法律规定驸马不可以纳妾吗?
- 11-30 古代语言有着丰富的含义,古人互相见面时如何称呼对方?
- 11-30 古代假期长短的变化,与朝廷对社会的管控有何关系?
- 11-30 在古代的战争中,有些士兵为什么被射一箭基本就死了?
- 11-30 在发展比较落后的古代,古人出门远游都靠走路吗?
- 11-30 古代那些建大功立大业的名将,都是如何在军中立威的?
- 11-30 作揖作为中国古代礼仪之一,女性与男性有怎样的区别?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