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刘伯温临终前送朱元璋一筐鱼,背后真相是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30浏览:48分类:历史

  古语有云:“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节军事诸葛亮,后世军事刘伯温。”刘伯温可以说是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的最大功臣。

  这一点朱元璋也毫不讳言,他说“(刘基)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这个评价是极高的,不过后面还有一句:“卿能言之,朕能审而用之,式克至于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这便是说刘伯温提的策略都是经过了他的审核,所以才能行之有效。

  从朱元璋的这一句话中不难看出他对帮助他打江山的功臣的态度,事实也是如此,在朱元璋称帝之后,那些大功臣们纷纷被朱元璋用雷霆手段清除,“胡惟庸案”和“胡蓝之狱”便是典型代表。

  刘伯温虽然没有被“狡兔死,走狗烹”,不过由于朱元璋对他的忌惮,在论功行赏之时,刘伯温只得了一个次一等的伯爵,而且是俸禄最低的那一个。

  一、火烧庆功楼侥幸逃命

  朱元璋上位之后,一直对前代王朝衰落的原因十分在意,他觉得主要是由于朝廷大臣为了自己的利益,背叛了皇权,因此朱元璋十分在意大臣对自己的忠诚。他不仅特意下令作了申诫公侯的《铁榜文》,还编辑了《资质通训》来督促大臣尽忠职守。

  不过朱元璋这个人有一个很大的毛病,他的疑心病很重,同时他又嗜杀,这两点结合在一起,便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残暴君王。为了彻底巩固自己的权力,避免出现前朝皇权被架空的情况,朱元璋对开国功臣们进行了一场“大清洗”。

  火烧庆功楼便是朱元璋屠戮有功之臣的典型事件,当时朱元璋在庆功楼为追随自己打下大明江山的功臣们摆下了一席庆功宴。与会的大臣并不知道这是一场鸿门宴,都在席间开心地享受朱元璋赐下的美酒佳肴。

  刘伯温也参与了这一次宴会,不过他向来是一个十分警惕的人,他知道朱元璋的疑心病,因此他一直很低调谨慎。果然在他仔细观察后,发现庆功楼的氛围不太对,刘伯温直觉可能会有大事发生。

  谨慎的刘伯温选择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他借故家中有事,提前告退,虽然这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不过朱元璋也没有强行把他留下来。刘伯温回到家中不久就传来了庆功楼失火的消息。吓出了一身冷汗的刘伯温知道自己侥幸逃过了一劫。

  二、马皇后送礼告病还乡

  刘伯温在离开庆功楼的时候,还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当时马皇后从后面追上他,交给他一个篮子,并且嘱咐刘伯温一定要回家之后再看篮子里的东西。

  刘伯温回家之后,听说了“火烧庆功楼”之事,便知道篮子里面一定是马皇后想要给自己的忠告,因为当时大明朝廷唯一能够制止朱元璋滥杀的人,正是马皇后。

  没想到偌大的篮子里面只装了一个梨子和两个枣子,作为明朝第一大谋士的刘伯温立刻明白了马皇后的意思,她是让自己早早离去。

  刘伯温看着篮子,想到庆功楼的事情,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很快就以身体不适为由向朱元璋告老还乡了,刘伯温的举动果然让朱元璋放弃了对他的戒心,就这样刘伯温逃离了充满危险的朝廷。

  三、朱元璋收鱼悔之晚矣

  刘伯温回到家乡后,享受了一段清净的日子,可是刘伯温毕竟在中枢朝廷效力过,虽然远离了朝廷,依然关心着朝政,这又让朱元璋对他产生了疑心。

  当时瓯、闽地域的盐贩子和盗贼十分猖獗,刘伯温为了地方的安宁和百姓的生活便让自己当官的儿子刘琏上报此事给朝廷,请求派兵剿匪。

  这件事情上报之后,被刘伯温的老对手胡惟庸利用起来造谣刘伯温此举是为了镇压当地百姓,方便给自己选择祖坟。朱元璋知道此事后,对刘伯温又升起了戒心,为了安抚朱元璋,刘伯温只好重返京城,生活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

  公元1375年,偶感风寒的刘伯温被朱元璋下令赐药医治,没想到吃完药后身体更加不适,他知道自己已经命不久矣,在死之前,刘伯温让次子刘璟将自己平时钓的鱼装进一个鱼筐里,然后把鱼筐装进一个大缸里献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当时并不明白刘伯温送鱼的目的,直到17年后,朱元璋才突然醒悟过来,明白了刘伯温当时的深意:鱼在水缸内游动,但是鱼筐太拥挤,最后挤在狭小空间中的鱼全都会死去。

  明白这个道理后,朱元璋立即下令将其他皇子调离京城,分封为藩王,此举在一段时间内避免了皇室权力的争斗,但是此时已经为时已晚,燕王已经培养起了自己的势力。果然在朱元璋驾崩,朱允炆上位三年后,燕王朱棣便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皇位。

  四、功臣难有好下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那些帮助帝王打下江山的功臣历来是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一代兵神韩信便是如此,不仅从齐王变成了淮阴侯,后面更是被吕后设计杀死。

  所谓功高震主,若一个臣子的能力特别突出,往往最容易遭到皇帝的猜忌,自古能够登上帝位的无不是心思深沉之人,朱元璋不过只是其中之一,甚至他都不能算历史上最残暴的皇帝。

  所以很多有大智慧的人会选择功成身退,明哲保身,刘伯温本来已经告老还乡,远离是非了,可惜世事不能尽如人意,最后依然落得被赐死的下场。

  小结:

  朱元璋一生多疑,若是他能够给这些臣子多一些信任,也不至于在多年后才明白刘伯温的告诫,那时已经悔之晚矣了。而刘伯温即便在临死之时,依然想着为朱元璋出谋划策,这份忠心,令人叹息。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