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为什么把国号改为大清 这里边有什么渊源和含义吗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30浏览:55分类:历史
自夏朝开始,我国古代国家一般都有自己的国号。
国号是代表一个国家法定统治政权的官方名称,往往被作为一个新政权开始的标志。
这就好比一个人的姓名,是通过语言文字信息的一种自我表达,是特定的名称符号。
在相信“天命”和"国祚" 的封建时代,国号往往是建国者潜意识增加能量气场、寄托国运气数延续的一种载体,因而也就是一个朝代的名称。
国号并不因其统治的地理区域的改变而更改。
例如一个朝代被推翻后,其皇室后裔可以换个地方定都,沿用之前的国号。因而周朝有西周、东周之分,宋朝有北宋、南宋之别。
正是所谓的“保洪图社稷,巩国祚延绵。”
而且,国号也是一个国家的名片。
因而,国号取名,会受到历史背景、社会时代、民族文化、信仰追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国号看似只有凝练的一两个字,背后往往蕴含着一定的渊源和含义。
本文就说说大名鼎鼎的清朝的国号。
为什么它的国号叫“大清”呢?
这个国号的渊源和含义,可谓深藏玄机。
清朝国号的变迁:从肃慎部族到大清
说起清朝的国号,得从其祖先溯源。
清朝的建国祖先,是历史悠久的女真部族,长期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他们也是满族的祖先。
舜时,“息慎氏朝,贡弓矢”,即肃慎向中原政权朝贡“弓矢”。
过着狩猎、捕鱼生活的肃慎人善射。弓矢即弓箭,是他们的特有物产。
善射,特产弓箭,这也为其注入了驰骋四方、征服天下的基因。
肃慎长期与中原政权保持着朝贡关系。
《左传鲁昭公九年》记载:“肃慎、燕、亳,吾北土也。”
也即周王室声明,肃慎属于我们北方的领土。
“女真”之名最初出现于唐朝。之前在中国史籍中被先后称为“肃慎”、“挹娄”、“勿吉”、“靺鞨”等。
《金史世纪》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隋称靺鞨;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
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在会宁府(今哈尔滨阿城)建国,国号为“大金”。
“大金”国号的来源,有一说是来自女真发源地金水河(即松花江支流阿什河)。
还有一说,是取自金不腐不坏、期望国运永存之意。
同时,女真族与汉族、蒙古等民族的文化、经济交流增多,逐渐融合。
后来,蒙古崛起,建立元朝,攻灭金国。
女真人仍是主要散居于发源地东北地区,并成为元朝的统辖地区。分为建州、海西、野人等部。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女真各部族相继“悉境归附”。
明朝中期,在建州女真聚居地设置有三个地方军事行政机构: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
明朝遵循其风俗,委任女真各部首领管辖自己的部族,世代承袭。
“建州三卫”的出现,标志着满族主体部分的形成。
明神宗万历时期,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袭封世职建州左卫指挥使。他暗中发展自己的实力,统一了女真各部。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称汗,沿用女真先祖的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努尔哈赤死后,其子皇太极继位。
皇太极东征西讨,统一了东北地区。
西伐蒙古,进占漠南蒙古地区;东征朝鲜,迫使李氏王朝臣服。
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归降,献上了据说是元朝传下来的传国玉玺。这让羽翼渐丰的皇太极野心大增,认为女真一统天下属于天命所授。
皇太极认为自己的本宗建州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女真族,因而于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
明朝崇祯九年(1636年),44岁的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去汗号而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改元“崇德”。
皇太极成为大清国实际意义上的第一位皇帝,并且追尊其父努尔哈赤为清太祖。
“大清”国号从而确立。
改国号为“大清”的特殊寓意
按照我国历史上的传统,发源地、封爵、建国者、谶语等都是取国号的重要原则。
为什么皇太极定名国号为“大清”呢?
对于这个问题,自古有多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源于远古传说中的少昊。
传说少昊金天氏是黄帝的长子,发展繁荣了华夏早期文化,是五方天帝之一。
少昊称父亲为清,而且也称土为清,胙土于清。
通晓华夏文化的皇太极,自比少昊,因而采用“清”做为国号。
第二种说法,受命于周王室。
在上古的《尚书》、《诗经》、《周颂》等古籍中,均有“清”字。
据此,皇太极认为“清”乃周室受命的象征,将其做为国号,或许是将自己的事业比附周武王之宏伟大业。
第三种说法,与“五行”有关。
朱氏建立了明朝,“朱明”二字均具有火意;而且“火克金”,说明国号“金”不吉利。
在“五行”中,水克火。“清”字具有水意,可以克“朱明”。
因而,志在克服明朝的皇太极,就将国号“大金”改为“大清”,以图取代明朝显得天命所归。
第四种说法,发音近似。
在满语中,“金”与“清”的发音近似,汉语“清”即是满语“金”的发音。
因而,将国号“大金”改为“大清”,是选取发音近似的合适字代用,改汉语不改满语。
此举是为了让汉人易于接受。
第五种说法,取意吉祥。
在蒙古语中,“戴青”的涵义是善战。女真族精于骑射,骁勇善战,而且在民族文化上与蒙古族有很多相同之处。
另外,清朝乾隆皇帝曾写有诗句“天造皇清,发祥大东”,提出以五色配五方,则东方为青色,是个吉祥的方位和颜色。
“青”与“清”字同音。因而国号中有“清”字,寓意美好、尊贵。
第六种说法,笼络人心。
皇太极在定国号“大清”的前一年,改族名女真为“满族”。
“满族”在满语中的发音接近于“曼殊”。曼殊本是佛名,意为“清之帝王”,是佛的化身。
因此皇太极将国号改为“大清”,对笼络包括佛教信徒在内的各族人心,树立自己的帝王形象,都有好处。
以上几种说法,各有道理。
遗憾的是,史料中并未相关的确切记载,因而成为一桩历史悬案。这一点令后人十分尴尬。
另外,有一点不得不提。
皇太极将国号改为“大清”,这里的“大”字不仅仅是个形容词。
在国号中加个“大”字,是标榜王朝正统性的一种方式,关系到国体和国运。
这个规矩,源自于元朝。
忽必烈气吞山河,席卷四方,并且接受了汉文化的熏陶,定国号时从《易经》中取了“大哉乾元”一句话,因而以“大元”为国号。
《元文类》卷四《经世大典叙录·帝号》中记载: “元也者,大也。大不足以尽之,而谓之元者,大之至也。”
忽必烈认为自己取得了历史上朝代前所未有的宏图大业,因而用“大”、“元”两字表示最强大、极盛之意。
于是“大”字成为正式国号的一部分。
至于人们常常称呼的“大汉”、“大唐”、“大宋”,“大”字只是个尊称而已。他们的正式国号只是单字的汉、唐、宋。
“大元”之后,成为惯例,双字国号“大明”、“大金”陆续面世。
明朝人朱国祯在《涌幢小品》中就说道:“国号上加大字,始于大元,我朝因之。……其言大汉、大唐、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国尊称之词”。
与将国号改为“大清”相映的是,皇太极同时改元“崇德”,即年号。
当时明朝皇帝的年号是“崇祯”,即“崇尚祯祥”。
“崇德”是“崇尚道德”,与“崇祯”相对。
显而易见,“清”对应“明”,“大清”对应“大明”,“崇德”对应“崇祯”。
这种学习借鉴明朝或者说是针锋相对的做法,耐人寻味。
所以,通晓多民族文化、拥有雄韬伟略的皇太极,将国号“大金”改为“大清”,不是醉酒后癫狂所为,也不是一时兴起任性而定,肯定有一定的道理说法。
无论怎么解释,“清”与“明”一样,都包含有很多褒义,是国号的优质选项。
例如洁净,纯洁,与“浊”相对;明白,明晰;高洁,高尚,高明;公正,廉洁;太平,不乱等。
做为远在东北一隅的游牧部落女真,想要对抗甚至取代疆域广阔、底蕴强大的大明王朝,简直是痴人说梦,蚍蜉撼树。
但是,皇太极已从明王朝这头巨象身上看到了老迈的衰弱气象,而自己却在茁壮成长。
因而这时除了树立远大目标、顺势而为之外,还必须坚定信念,祈求通过改国号、年号,以感动老天爷的眷顾,从而顺应天命。
皇太极前后在位十七年,重用汉官,富国强兵,为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一系列必然和偶然事件的交错中,“大清”最终取代了“大明”。
继而逐步统一全国,成为继蒙古族建立元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大一统的政权。
这个历史现象,可以说是事物的发展必然,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天命。
“大清”到“中国”之名的蝶变历史贡献
中国古代对“正统”问题十分重视,尤其是在王朝替代时确定道统、法统等方面,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
改国号为“大清”之后,清朝后来也并未一直使用这一个国号。
在国际交往中,清朝还正式使用过“大清帝国”、“中华大清国”、“中国”、“中华”等国号。
例如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清朝和沙俄签订了具有现代国际法性质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其碑文上写有:“大清国遣大臣与鄂罗斯国议定边界之碑……凡山南一带,流入黑龙江之溪河,尽属中国……中国所有鄂罗斯之人,鄂罗斯所有中国之人,仍留不必遣还……”
当时清朝的首席代表索额图的全衔是:“中国大圣皇帝钦差分界大臣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
在这里,用了“大清国”、“中国”国号。
这是以国际条约的形式,第一次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清朝在与美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望厦条约》中,首次出现了“中华大清国”的国号,在结尾注明了“中华”国号。
国号也是国与国之间交往的一种信息传播工具,是一个国家的名片。
清朝这种将几个国号混用的行为,实际上也得到了当时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
晚清时期,许多国家在翻译的时候,将“大清”和“中华”等国号都统一译为“China”。
而且,清朝也逐渐引入西方现代文明概念。
例如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确定"黄底蓝龙戏红珠图"(即俗称的"黄龙旗")为国旗,宣统三年(1911年)确定《巩金瓯》为正式国歌。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国号到国旗,还是进行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清朝进行了近代化的探索和改革,在向一个现代意义的国家蝶变。
然而,天命有限,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
清朝经过传十二帝、享国近三百年而覆亡。
“大清”也由此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有国号的封建王朝。
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走向鼎盛,综合国力远胜于以强盛著称的汉唐,取得了我国历史上朝代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
同时,国家空前统一,疆域辽阔,生活着50多个民族。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使得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国的格局最终确定。
从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到满族等民族名称,从大金、大清到“中华大清国”、“中国”、“中华”等国号,清朝实现了由“夷”到“夏”的身份嬗变。
更具有意义的是,清朝将“华夷一家”为核心的“中华大义”,进一步发扬光大为五十多个民族认同的“大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团结,以及疆域和文化意义上的“中华”理念涵义最大化,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猜你还喜欢
- 11-29 每逢朝代更迭要先确立国号,那么国号又是由什么决定?
- 11-29 在南北朝的那些王朝中,陈朝为什么会以国姓为国号?
- 11-27 在奴隶制和封建制时代,国号的由来大致有哪些情况?
- 11-27 明朝与后金爆发宁远之战,大体上有哪三个取胜的原因?
- 11-26 吴三桂自知不足以三分天下,为何最后选择了投降后金?
- 11-24 后金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后金统治者努尔哈赤简介
- 11-02 宣华夫人是谁?独孤皇后为何会容忍她呢?
- 11-02 独孤伽罗的身世如何?他是如何成为杨坚的皇后的?
- 11-02 高颖是什么人?为何能被称为“隋朝第一功臣”呢?
- 11-02 蜀汉灭亡到东吴灭亡,这期间三国的局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11-02 赤壁之战曹操有没有出尽全力 曹操为什么会溃败
- 11-02 杨坚为何会推崇一夫一妻制?他的目的是什么?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