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为什么没有除掉慈禧?真的是没能力吗?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29浏览:41分类:历史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同治十三年十二月,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光绪十五年,载湉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光绪皇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这样的,4岁继位38岁去世,在位34年空留一生叹息,一生都是软弱无能。确实,光绪从登基的那一刻,似乎就注定了是一个悲剧,成为傀儡皇帝。同情弱者,是每一个人的本性,长久以来光绪也是人们同情的对象。查阅资料,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光绪大婚后亲政表现出两个极端,有时候精神抖擞,要努力处理朝政;有时候则无精打采,整日意志消沉。
翻看光绪老师翁同龢的日记,字里行间我们发现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原来那个清秀文弱的皇帝,有着完全相反的一面:暴躁、偏执、骄纵、目空一切。早在光绪12岁时,翁同龢就发现了这个学生的性格异常。比如光绪九年三月十五日,光绪在后殿里突然大发脾气,原因不详,在生气中光绪用手拍打钟表上的玻璃,碎玻璃将手扎得鲜血淋漓;六月二十日,光绪又生气了,还把太监的脸都打破了。
如果暴躁的性格,让人不寒而栗,正如翁同龢在日记中写道,“圣性如此,令人恐惧。”光绪是皇帝,只要一发脾气就无数人俯首在他面前。对那些太监宫女们来说,抬头看一眼皇上,都是令人生畏的事情。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写道,“每当回想童年,我脑子中便浮起了一层黄色,轿子、椅垫子、窗帘等等,无一不是黄色。要知道这些黄色只能自己拥有,从小就让我形成了唯吾独尊的意识。”
末代皇帝溥仪尚且如此,光绪更是如此。畸形的生长环境,健全的人格始终没有完全发育起来,许多心理特征仍然停在了儿童阶段。这样的结果就是:光绪成年后仍然变现出如同儿童一样的缺乏耐心、又十分固执,一旦要有所需求就希望能立刻得到满足。不仅如此,当光绪自我意识觉醒后,势必希望能有所作为,可大权被慈禧太后牢牢掌控,这让他苦恼不已。根据光绪本人口述的病史记录《病原》中记载,光绪遗精已经有20多年,临死前一年每月很多次,冬天较为严重,可见光绪体质很不好。
身体的抱恙,让光绪更加苦闷,把怒火发在了御医们身上,“屡服汤药,寸效全无”、“名医伎俩,仅止如此,实在可叹!”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暴毙,临死光绪的病症是这样的:胸闷气短,咳嗽不断,大便不通,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全身疲倦乏力。到了傍晚时,肢体发冷,牙关紧闭,进入昏迷状态,不久死亡。
110年前的冬天,北京城接连出了两件大事。11月14日,38岁的光绪皇帝在被囚禁10年后,在瀛台驾崩了。诡异的是,过了不到一天,74岁的慈禧太后也去世了。如此巧合让人们产生了无尽的联想和猜测。何况,据说两天前光绪还在瀛台水边散步来着。
而就在光绪去世的当天,病入膏肓的慈禧太后就传旨,立3岁的溥仪为嗣皇帝,溥仪的父亲,也就是光绪皇帝载湉的异母弟醇亲王载沣,任监国摄政王。溥仪父子又是在两天前就被早早招进宫内的。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慈禧是不是知道自己已经来日无多,密令害死了一直与自己矛盾不断的光绪皇帝。
要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的亲缘关系,其实还是很近的。光绪皇帝载湉的父亲,醇亲王奕譞是慈禧的老公咸丰皇帝奕詝的亲弟弟。而且亲上加亲的是,光绪的母亲也是叶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所以,慈禧既是光绪的伯母,又是他的姨母。关系不可谓不亲。可是,都说“无情最是帝王家”,在权力之争面前这点亲情又算得了什么呢?
有清一代,从努尔哈赤幽禁致死他那有野心的弟弟舒尔哈齐,处死自己儿子褚英;多尔衮与侄子争夺皇位,逼死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多尔衮死后又被侄子顺治皇帝毁墓掘尸;到雍正与几个兄弟之间为了皇位你死我活的争斗,一切早有先例。
光绪当上这个皇帝也是一个意外。原因是,他的堂兄兼表兄同治皇帝载淳19岁便早早病逝,而又没有子嗣来继承皇位。而早就垂帘听政的太后慈禧,也不愿意从载淳的下一辈“溥”字辈中挑选接班人,因为那样一来,自己就成了太皇太后,再隔代垂帘听政就没有道理了。于是经过反复权衡,选择了亲妹妹的儿子,年仅4岁的载湉。这样继续垂帘控制朝政也就顺理成章了。
载湉被选中去宫里当小皇帝,给位于宣武门内太平湖畔的醇亲王府给来的大概不是喜悦。当慈禧宣布载湉为嗣皇帝时,醇亲王奕譞竟然失态地跪下连连叩头,嚎啕大哭直至昏迷不醒。也难怪,好容易得了个儿子却失去了天伦之乐,今后只能以君臣相见。
载湉被抱上金銮殿当上大清第十一位皇帝,比他的堂兄当初即位同治皇帝还要小两岁。幼年的光绪受到慈禧悉心的照管,五岁时起就为他选定学问和书法俱佳的常熟人翁同龢为老师。翁同龢中过状元,还当过同治的老师,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翁同龢从教授光绪启蒙识字开始,与光绪以师生关系相处长达24年,后来自然成为帝党的一员。少年时代的光绪,在翁同龢的指点下,开始阅读历史典籍。他曾经以汉章帝为题,以史为鉴写了一首五言诗,被翁同龢称赞为“帝王御书第一篇上乘之作”。
慈禧一方面对光绪着力培养,一方面又对他严加管教。为了切断光绪同他的父母之间的感情纽带,甚至不让他见自己的亲生父母。慈禧的亲妹妹思念儿子,带着光绪喜欢的食品,要求进宫探望,每次都被慈禧无情地阻拦回去。直到多年以后,醇亲王的福晋病危了,光绪才获准重新迈进醇亲王府大门。光绪在10多岁时就已经开始对此表示不满,曾经为了发泄心中的怒火,一拳打在花瓶上,弄得右手鲜血直流,把太监们吓得魂不附体。
相反,慈禧竭力通过潜移默化树立起自己与光绪之间所谓的母子关系。光绪后来称呼这位姨妈为“皇阿玛”,也就是亲爸爸,并一直使用着这个奇怪的称呼。少年光绪胸怀大志,雄心勃勃,想如同先帝康熙和乾隆那样,再次营造一代盛世。为此他十分勤奋。老臣们都认为,光绪是自嘉庆朝以来最勤勉的皇帝。他16岁时,就已具备了“披阅章奏,论断古今,剖决是非”的能力。
自信满满的光绪,一到了慈禧面前就变得蔫了,慈禧常常大发淫威,训斥这个皇帝。有一次竟然鞭笞了他,弄得光绪听到大声的动静变胆战心惊的,在慈禧那里请安时竟至浑身发抖。慈禧这么做,自然是为了树立威信,让光绪绝对服从自己。
在光绪的婚姻大事上,慈禧更是表现出她的霸道和对光绪的控制。17岁的光绪,按照朝廷惯例该娶皇后了。他看中了江西巡抚德馨的女儿,可是慈禧却处心积虑地安排叶赫那拉家族,自己弟弟桂祥的女儿做了皇后,也就是隆裕皇后。而光绪自己喜欢的人选,连退一步作为嫔妃也得不到慈禧的允许。作为皇帝,却连选择妃子的权力也被剥夺了,光绪遭受到难言的羞辱。难怪有人说:“皇帝名为亲政,实则虽君亦臣,母子实同君臣。”。
成年后的光绪开始亲政了,可是这这是一个表面现象。搬到颐和园去的慈禧并没有安心去颐养天年,而是时刻关注着紫禁城里的一举一动。她授意弄出一个太后“训政”制度:“一切事件,先请懿旨,再于皇帝前奏闻”,“凡遇召见引见,皇太后升座训政”,实质上与垂帘听政并没有什么区别。
尽管如此,年轻的光绪皇帝还是利用这稍显宽松的环境,开始试图实现自己革旧图新的抱负。他的身边很快聚集了一批主张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人士,以至于形成了与慈禧的后党相抗衡的帝党,毫无疑问,这就引起了慈禧的警惕和忌恨。所以说,皇帝与太后之间的冲突已经不可避免。
中日甲午战争开始后,光绪极力拒和主战。但是终因朝廷腐败,军队国防外强中干,清朝遭到惨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痛定思痛之中,光绪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国家强盛。1898年6月,光绪在帝党支持下,毅然决定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便是著名的戊戌变法。
慈禧没有闲着,她随即做出了反击。几天后,她一天内连发三道懿旨,逼迫光绪连下三道谕旨,做出三个重大举措:一是解除了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翁同龢的所有职务;二是所有授任新的二品以上官员,均要到慈禧处跪叩谢恩;三是任荣禄为直隶总督,由荣禄统辖北洋三军。
这样一来,实际上是架空了光绪,帝党不仅失去军机大臣的关键位置,朝廷其他人事大权也尽在慈禧掌握之中。为了保险起见,她还将京津地区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光绪和他的帝党已经注定难有作为了。没有退路可走的光绪只有硬着头皮坚持走下去,试图通过推进变法维新,造成既定事实,以巩固自己的地位。戊戌变法的过程和失败的原因不再赘述了,关于这些也是众说纷纭。
结果却是众所周知的,是以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等六君子在北京菜市口被杀头而告终。眠眠一次去北京时,曾经去寻访过菜市口附近那处谭嗣同当年居住的浏阳会馆,如今故址还在,不过里面已经成了破败的大杂院。
失败后的光绪下场可想而知。这天深夜,慈禧太后从颐和园急忙回到宫中,宣布重新训政。几天后临朝训政时,令光绪跪在面前大加训斥,如同审讯一般。大臣散朝后,光绪被押去瀛台软禁起来。瀛台是西苑的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岛上有亭台楼阁,景色倒是秀美,原是清朝历代帝后夏季避暑的所在。光绪被囚禁在那里后,慈禧就令人拆掉了小岛与外界唯一相联的小桥。
每天早晨,用小船将光绪皇帝送到对岸上早朝。光绪也从此更加成了傀儡,上朝时难得开口,凡事都由慈禧决断。散朝后,小船再将光绪送回瀛台。其间,慈禧太后还曾经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试图取代光绪。不过由于得不到列强的支持,最后只好作罢。光绪被囚禁后不久,又一次遭受打击。他最喜爱的珍妃因为受牵连,被囚禁在其它地方。
1900年庚子之变,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仓皇出逃山西,临行前下令将珍妃扔到宁寿宫外的井中溺死。珍妃的死让光绪失去了精神寄托,身体也越来越差。1908年初,光绪皇帝得了感冒。谁也没有想到的是,竟至一病不起,直到11月l4日,38岁的光绪死于瀛台涵元殿。
关于光绪的猝死,人们猜测是慈禧害死了光绪,也是不无道理的。光绪被囚瀛台后,各国列强对他的处境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心。英、日驻华公使再三要求觐见光绪。英国在华报纸还发表文章抨击慈禧。这让慈禧既恨又怕,非常紧张。不久,就传出光绪有病了,并下诏广布天下,遍求天下名医为光绪治病。给光绪看过病的医生都认为,光绪得的不过是并不严重的慢性病而已。当洋人向总理衙门建议,派一名医术高的西医给光绪看病时,慈禧立即派人回绝了。
光绪被囚禁中,受到慈禧的虐待,境况很惨。据说严冬季节,都没有足以御寒的被褥衣物。大殿的窗户纸残破不堪,也没人来修。有同情皇帝的太监帮助他一下,便会受到慈禧的严厉惩处。他甚至吃的伙食也很差,甚至有饥饿难耐摘木槿花充饥的时候。慈禧对光绪这么百般折磨,看起来真有将他往死里逼的意思。
光绪生病前,仍然关心国事,早朝之际甚至还关注世界上发生的一些大事。他还一直在向慈禧的御前女官德龄学习英文。如此一副渴望东山再起,重掌朝政的样子,怎么能不引起慈禧担心和嫉恨?
前些年,有关部门对光绪遗体头发进行了化验,发现其中砷的含量高出正常值上百倍。地宫内并没有污染的迹象,与光绪皇帝葬于一室的隆裕皇后,头发中砷的含量也很正常。而头发中砷含量的超常,正是慢性中毒的表现,从而证实光绪是死于砒霜中毒。
就连末代皇帝溥仪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也说:“西太后自知病将不起,她不甘心死在光绪前面,所以下了毒手,这也是可能的。”似乎更证明了这个说法。不过这些都还只能算是猜测,光绪猝死依然是一个百年之谜。
光绪的一生,是幸运的,也是悲剧的。他能从一个无知孩童变成名义上的九五之尊,享受大清帝国至高无上的尊贵和奢侈,他是幸运的。他力争变法,妄想依靠几个文人墨客来夺权亲政,不但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不能保全,自己也深陷权力的泥潭,最终淹死在权欲之中。作为一代君王,一个男人,他有无数次机会杀了慈禧,为何不敢去杀?他是真的没那个能力杀慈禧吗?还是不敢杀?不舍得杀?也不能杀呢?
首先,想杀慈禧很难。无论一些书上如何贬低、抹黑那个老太婆,她都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从发生政变夺权,到她死去的这二三十年中,慈禧就是另一个武则天。清朝到了那个时期,已经烂到底了。外有各国列强虎视眈眈,内有各种农民起义和各怀鬼胎的权臣大佬,她还能维持那么大的版图,那是很需要能力和手段的。说慈禧根本就不懂治国的人,才是一些真正幼稚可爱的人。
光绪,作为一个儿皇帝。是在众多平庸之辈中,被慈禧选中的幸运儿。作为慈禧的侄子,光绪是慈禧一手带大的。丛琴棋书画,到文治武功,慈禧对于光绪的培训,很像今天的特种兵,那是下了一番狠功夫的。所以说,光绪和慈禧之间是有感情的。不同之处在于,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在权力斗争面前,慈禧是心狠手辣。为了扫除障碍,她可以不顾一切去铲除对手。而光绪从小就在慈禧的强大阴影下长大,那种懦弱和胆怯,是我们这些自由之人无法理解的。光绪虽然没有权力,但如果想弄死一个六七十的老太婆,他还是有很多种方法的。问题就在于,他既没有那个胆量去做,也没有理由去做。
作为大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慈禧身边有多少能人志士,而光绪手里有什么呢?慈禧是搞政变起家的,对于玩阴谋那一套,她比谁都清楚。光绪想刺杀慈禧,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但作为皇权的继承人,光绪从小接受的教育是文武双全的。在大内之内,高手如云,他如果真的有刺杀慈禧之心,还是能够培养出几个死士的。即使他不找人帮忙,无论是指缝藏药,还是单掌劈喉……光绪都有能力杀掉慈禧的。但是问题在于杀掉慈禧之后怎么办呢?
对比明末的崇祯,光绪有他的能力强吗?而当时效忠慈禧的大臣有哪些?有李鸿章、张之洞,有袁世凯、曾国藩……而光绪有谁?只有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些空谈误国的文人。就算光绪成功刺杀了慈禧,他能够镇得住这些大臣吗?他能够保全自己的性命吗?如果真的发生那样的事儿了,军阀割据的场面就会提前发生。在没有绝对把握权力之前,光绪去刺杀慈禧,那是百害无一利的事情。只有不懂权术的人,才会想出如此幼稚的假设。
至于慈禧晚年为什么非要弄死自己的这大半个儿子,道理也很简单。当时光绪已经被软禁了十年,如果慈禧想杀他,早就把他给杀了,为何非要在自己临死之前杀掉这个和她有着几十年感情的孩子呢?首先是因为光绪才在知道了慈禧病重之后,面露喜色,他隐隐感觉到他的机会来了。这才是慈禧要杀他的主要原因。
慈禧考虑的不是个人仇恨,而是她死后的整个大局。如果她死后真的光绪上位了,就凭光绪那两把刷子,他能够驾驭得了大清帝国吗?当时的保守派势力那么庞大,如果光绪再玩戊戌变法那一套,不但他自己会玩完,整个大清江山也会很快倒塌。任何一个人都不想看着自己一手经营几十年的公司倒掉吧,慈禧也一样。从自私的角度去想,如果光绪真的成功了,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大清成功过渡到了文明社会,那所有历史罪名都会推给慈禧,这是无论哪个人都会想到的结果。杀掉光绪,对慈禧来说,是再正确不过的选择了。
后期的很多文人,为了贬低慈禧,而故意抬高了光绪。从光绪的所作所为来看,就算没有慈禧存在,戊戌变法就真的会成功吗?就算戊戌变法能够成功,成功之后的光绪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他不过是想借助别人的力量来掘取皇权而已,他会真的放弃最高统治权,来推广君主立宪吗?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他和唐宋元明那些末代皇帝一样,无论怎么做,都不会有好结果的。只要封建王朝的本质不变,其他的都是扯淡。换谁来当家,都将是一个鸟样。这么肤浅的道理,有人会想不明白吗?
猜你还喜欢
- 11-30 清朝的军队还是比较多的,那绿营兵算是个怎样的兵种?
- 11-30 清朝地方官员有养廉银,那么京城官员也有类似补贴吗?
- 11-30 养廉银作为清朝特有的俸禄制度,它又是怎么创建的?
- 11-30 在中国博大的酒文化中,清朝的皇帝都喜欢喝哪些酒?
- 11-30 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清朝的亲王们有着哪些权利?
- 11-30 中堂最早出现于唐朝,它在清朝时期是什么品级的官员?
- 11-30 清朝很重视对皇子的教育,那么有什么相关教育制度?
- 11-30 清朝给京官的俸禄非常的低,大多数京官如何想着法子捞钱?
- 11-30 鳌拜都为三代清朝帝王出生入死了,为何还认为他是奸臣?
- 11-30 当我们翻开清朝的历史,皇位为何不按照嫡长子继承制?
- 11-30 在嘉庆皇帝接手清朝后,清朝为何一步步走上没落的道路?
- 11-30 清朝九品十八个级官制体系中,正一品大员都有哪些职位?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