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李纯做了哪些事?为何能够削藩成功?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29浏览:57分类:历史
唐宪宗李纯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力图中兴,扭转了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再度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从而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重振中央政府威望,大唐得到了中兴。
李纯原本的名字叫李淳,是唐顺宗李诵的长子。他父亲李诵即位后,立为太子,改名李纯,是唐朝的第十二位皇帝。李纯在位十六年,只使用了"元和"一个年号。他在位的这十六年,大唐又呈现了兴旺气象,历史上称为"元和中兴"。
李纯生于大历十三年,第二年,他爷爷即位,他父亲被立为太子。童年时期的李纯很聪明。《旧唐书》本传上说,他长到六七岁的时候,时为太子的李诵把他抱在膝上,逗他说:"你是谁家的孩子啊,怎么会在我的怀里?"小李纯机智地回答道:"我是第三天子。"李诵听了,又惊又喜,从此对他疼爱有加。因李诵健康不太好,即位后政事就由李纯处理。《旧唐书》上说,他四月被册封为皇太子,七月便"权勾当军国政事"。八月,便于宣政殿即位。
唐宪宗是中晚唐诸帝中少有的励精求治、挽救国势的统治者。他削平藩镇、维护大唐统一,选用贤能之人为大臣,革除弊政,为唐朝的繁荣复兴做了应有的贡献,造就了"元和中兴"。史书在评价他时说:"今之举盛烈者,贞观、开元、元和而已。"将他和太宗、玄宗并称。可见历史对他是认可的。宪宗最为后人称道的便是"削平啸聚",他在位期间,极大削弱了藩镇的力量,困扰中晚唐的最大问题藩镇割据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平定刘辟叛乱
元和元年,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去世,"节度副使刘辟自为留后",上表请求宪宗允许自己继任。宰相杜黄裳建议宪宗趁此良机,削除剑南西川节度使的权力。宪宗采纳杜黄裳的建议,下诏征刘辟入朝任职。刘辟接到诏书后,见未能如愿,公然起兵反叛。
此时,朝廷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主张剿,一种主张和。宪宗此时态度坚决,他力排众议,对于藩镇的叛乱,坚决镇压。他任命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为统帅,率军伐蜀。高崇文所率唐军军纪严明,所向披靡。当年九月,唐军攻取成都,生擒刘辟。刘辟叛乱就此被平定。
平定淮西
淮西节度使吴元济长期以来倚仗实力雄厚,不断进攻周边藩镇。宪宗对此一再忍让,元和九年,他决定针锋相对,派兵讨伐吴元济。于是,宪宗一朝最有成效的削藩战争拉开了序幕。在平定的过程中,宪宗坚持"用人不疑",对叛军将领尽量采用感化的方式进行劝降,劝降后又给予重用。在中央的感召下,丁士良、吴秀琳、李佑等叛军将领先后临阵倒戈。宰相裴度又派李愬、李佑率领九千士兵,冒雪奇袭淮西治所蔡州,一举生擒叛军首领吴元济。经过四年艰苦平叛,淮西重新归属了中央版图。
安定魏博
魏博田氏一直是唐代藩镇中老大难的问题。元和七年,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其子田怀谏继为节度副使,总揽军务。此时,魏博内部发生叛乱,田怀谏部将田兴不服统帅,举兵反叛,生擒了田怀谏,并且上表朝廷,表示愿"守朝廷法令,申版籍,请官吏。"对于朝廷来说,这简直就是天降喜事。
面对突如其来的胜利,很多大臣表示怀疑,请求派人前往魏博视察情况。此时,宪宗再一次力排众议,接受宰相李绛的建议,断然下诏,封田兴为魏博节度使,"赐名弘正",还"以钱百五十万缗赏军士,六州百姓给复一年。"田兴对此感念不已,此后对朝廷忠心不二。终田兴之世,魏博镇没有发生过一次叛乱,而且一直是中央极为倚重的力量。
唐宪宗恩威并施,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战,杀鸡儆猴,各地藩镇对中央刮目相看,纷纷归顺。唐宪宗虽然没有从根源上根治藩镇割据,但藩镇实力被削弱,藩镇之祸在宪宗朝得到极大缓解,为元和中兴创造了安定的政治环境。
宪宗在位期间,除了在军事上削弱藩镇外,在政治上也有所作为。他用贤人,择贤相,元和时期涌现出很多贤相,比如杜黄裳、李吉甫、裴垍、李绛、武元衡、裴度、崔群等,不仅富有真才实学,有战略眼光,而且直言敢谏。宪宗还任用高崇文、李光颜、李愬、乌重胤等一批有勇有谋的良将,这些将领平定藩镇叛乱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内有贤相,外有良将,国家安得不治呢?
但是,宪宗的这种优良作风并没有持续到底。到了他执政的后期,开始重用宦官。他的心腹宦官竟被他任命为左右神策将军、兼河中、河阳、浙西、宣歙等道行营兵马使,身居的要职的不断揽权,暗中培植个人势力。有大臣进谏,要防止宦官专权,宪宗却回答说:"吐突承璀只不过是一个家奴,不管给他多大的权力,我要除掉他,还不是如同拔掉一根毛那样轻而易举。"
除了任用宦官外,他还在奸臣的怂恿之下,信仙好佛。为追求长生不老之药,大肆炼丹。为求佛法护佑,曾派遣宦官到凤翔迎接佛骨舍利。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上疏进谏。宪宗竟勃然大怒,准备对韩愈处极刑。是裴度等大臣苦谏方才保住韩愈性命,改贬潮州刺史。
唐宪宗沉迷于丹药而不能自拔,《旧唐书》说:"上自服药不佳,数不视朝。"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二十七日,宪宗在大明宫中和殿暴死,具体原因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估计是丹药吃太多中毒了。唐宪宗李纯二十八岁即位,在四十三岁的壮年去世,令人惋惜。如果他能一直保持前期的优良作风,假以时日,他一定能成为一位和唐太宗媲美的帝王。可惜,被宦官所误、被丹药所误,他就这样和伟大帝王的称号失之交臂。
唐宪宗凭什么功绩与李世民和李隆基并列,成了大唐最杰出三位帝王
一、大唐建国160余年已经呈现出明显颓势,关键时刻出现唐宪宗李纯,力挽盛唐气象。
贞元二十一年,七月二十八日,唐顺宗下发一道全国性的旨意,将帝位禅让给刚刚册立为太子三个月的李纯:“其军国政事,权令皇太子纯当”于是李纯开始以太子身份监国。虽然李淳早期在政治大漩涡中命运并不明朗,却在同一年里的几个月发生重大转机。以至于这个年轻人在接见百官拜贺时竟然泣不成声,在强大的命运安排,这个年轻人的激动绝对发自内心的感慨。
放眼此前的一百多年里,大唐的所有宫室弟子和太子们,没有几个接班如他一般的顺遂,要么刀光剑影,兄弟相残;要么父子相争,最后扭曲了人伦纲常。只有他,遇到了一个背靠如山的父亲唐顺宗。而此后的一个月,这个年轻人全部继承了其父的衣钵传承,唐顺宗再度向全国宣布重大决定:“令太子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制敕称诰。”李淳从四月被册封太子,七月监国,再到八月受禅登基,命运顺畅的大船乘风破浪,直达人生的最高峰。
登基后,他将名字的淳改为纯,以此表达他要澄清天下之意。与此同时他对自己规划了奋斗目标“嗣贞观之功,弘开元之理”,进一步“举贞观、开元之政”,意思是就是要追逐大唐盛世的复兴,要与李世民和李隆基这样的先人并驾齐驱。对此,他对翰林学士李绛进一步阐释说:“朕不佞,欲庶几二祖之道德风烈,无愧谥号,不为宗庙羞,何行而至此乎?”
在他看来,大唐已经出现严重问题,甚至道德和文化都已经出现病症,而他的登基就是要力挽大唐风气的颓势,才不愧对列祖列宗。李绛回答说:“陛下诚能正身励己,尊道德,远邪佞,进忠直。与大臣言,敬而信,无是小人参焉……。”一语总结出此前的大唐数十位高层人物的最大缺点。希望这位年轻皇帝能够从上到下纠正大唐的不正风气和亲贤臣,远小人的强烈建议。
二、讨伐藩镇,不畏困难,坚决推进“以法度裁制天下方镇,对西川、夏绥、镇海获得空前成功。
虽然登基之初,百废待理,这个年轻人却要首先抓住对藩镇的讨伐,以此树立大唐绝对权威。在大范围调整了人事安排后,开始对不服从调度的地方节度使进行有针对的打击。元和元年(806)其父太上皇唐顺宗去世,李纯在着手处理丧事时,剑南西川节度使进一步得寸进尺要求李纯批准他兼领剑南东川、西川、山南西道三川节度使的要求勃然大怒,并予以驳回。
刘辟于是发兵进行武力夺取东川,再进而夺取山南西道,以此全面实现割据三川的野心。此时,面对国力虚弱和臣下反对的不利多种因素,年轻皇帝坚决力排妥协众议,前后九月,对西川进行大规模用兵平叛,这是即位以来唐宪宗面对的最大严峻挑战,也是考验他的关键时期。李纯处理重大事务的能力相当突出,他态度坚决,指挥得当,用人无误,战争获得了胜利。这不仅是其在位第一次征服藩镇,而是李唐25年以来对藩镇的最大一次压制,震慑了其他方镇,为进一步推进他绝对权威的“以法度裁制藩镇”提供了坚实保障。
此外,正当唐宪宗集中精力处理西川事务时,在关内,发生了杨慧琳在宁夏率兵拒绝唐王朝命令的事件,这样,显宗陷入了两头作战的不利局势。然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操作得当后,事件得以迅速平息,不久杨慧琳的人头也传到了京师。唐宪宗在登基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平复夏绥、西川的反叛,各地方镇对其越加敬畏,甚至许多方镇节度使开始提出入朝的臣服的请求,达到了唐太宗时期地方官定期入朝的管理水平。
尽管此后在不断清除藩镇的路上遭遇一些挫折,但通过李纯的坚强意志最终全面实现对藩镇的全面清理。三十三岁那年,唐宪宗在颁布《削夺王承宗官爵诏》中表达了自己以仁恕治理天下,不以武功为夸耀的愿景,虽然此前讨刘辟,伐浙西,先后获胜,但“颇怀惭德,盖不获得已,岂乐于斯”。
另一方面李纯暗示,凡是与朝廷对抗者,终究必败!甚至此后的几年里,唐宪宗几乎是一边发展民生,一方面持续征讨淮西之役,这场平定藩镇割据是其重要一个举措,是显宗影响重大而深远的事件。这场耗资巨大、规模空前、挑战严峻,历时长达三年,靠着唐宪宗的能力与意志最终实现平定。如同一盘散沙,在唐宪宗挥动大扫帚之后,又将大唐曾经失去的去荣耀与威严再次聚拢。
为了这一结果,唐宪宗花费大量的国库积累,甚至带头省吃俭用支持前线。对此他说:“朕所以恶衣非食,蓄积货财,正为欲平定四方,不然,徒贮之府库何为。”靠着如此强大的意志力,唐宪宗终于在十余年后全面平服藩镇,获得空前权威,李唐的天下再次被他抓在了手上。
三、唐宪宗的个人作风和战略定力,除了全面平定唐代藩镇最大顽疾,让他最终成就了中兴大唐的一国之主。
唐宪宗的政治生涯几乎一直在于藩镇作斗争,这成了他一生重要的事业,也正因此强大事功让他与唐太宗、唐玄宗在历史上并驾齐驱。登基不久,唐宪宗的带动下,开启了久违的良好氛围,鼓励大臣直言极谏,自己虚心纳谏,“为君推诚,为臣尽忠”,其一朝君臣关系非常和谐。
唐宪宗个人品行修养极好,除了善于学习外,严于律己,勤于政事。甚至为了筹措平藩经费,长期“缩衣菲食”,生活十分简朴。在位十余年里,兢兢业业,无论是“大雪深数尺,天气奇寒”的严冬,还是“大暑方甚”的酷夏,唐宪宗都坚持上朝不辍,勤于政务,堪称大唐的劳动模范。
此外,在关键时刻,唐宪宗始终能保持战略定力,在平定藩镇时,多次遭到重大挫折和失败,作为战略制定者,他均能临危不惧,遇难不乱。在全面平服藩镇后,他怀柔吐蕃等外部威胁,创造了有唐一朝与吐蕃关系最好的记录,甚至在平叛时,吐蕃请求出兵帮助进攻方镇的地步。
到了贞元三年,吐蕃与李唐关系开始恶化,唐宪宗派西川节度使韦皋大败吐蕃军队,此后,吐蕃再度与唐朝修好,在与当时的回鹘、党项、沙陀、南诏等各地关系,均通过实力最终保持了安定局面。他一生虽然在位十五年,政务繁忙,始终坚持学习,“以天下无事,留意典故,每览前代兴亡得失,皆三复其言。”甚至他亲自带头著书立说,构建唐朝软实力,在用人上更是“赏功罚罪,任用以公”,15年间所任宰相均十分优秀,如杜佑、李吉甫等人,虽然难免金无足赤,大多都是一时英才。
猜你还喜欢
- 11-30 李辅国作为唐朝一介宦官,权势地位如何超越前辈高力士?
- 11-30 李纯这位唐朝皇帝,真是因怕外戚干政而选择不立皇后吗?
- 11-30 在唐朝时期,入仕为官除了需要考试外还要什么推荐?
- 11-30 神童在每个朝代都有,唐朝如何创立了科举的童子科?
- 11-30 与周代不同的是,唐朝的鹿鸣宴具备了儒家哪些功能?
- 11-30 有汉朝宦官干政的教训在前,唐朝为何还这么宠信宦官?
- 11-29 在唐朝时期,哪八位诗人被时人称之为“酒中八仙”?
- 11-29 骈体文在唐朝时十分古板,因此韩愈发起了怎样的改革运动?
- 11-29 对于古代的军事制度,在唐朝以后逐渐暴露出哪些弊端?
- 11-29 按照唐朝政府的官方规定,最紧急通讯要求日行多少里?
- 11-29 在唐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骑兵起到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 11-29 对于阿拉伯帝国的名称,中国的唐朝为何称呼他为“大食”?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