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很有智谋,他为什么如此惧怕诸葛亮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29浏览:35分类:历史
三国时期,曹操和司马懿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曹操更是少有的枭雄。曹操和司马懿分别作为魏国和晋朝的奠基者,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其独到的眼光。可是人们却更加的推崇曹操,而不是司马懿,历史上的曹操与司马懿差距有多大?
魏武曹操,晋宣司马懿。虽然生前皆非帝王,但实有开国之伟绩。都是枭雄,连评价都有很多类似:深谋,权变,诡诈,酷虐……然而事实上,格局却是差得挺大的。《三国演义》中,相对来说是贬曹操,捧司马懿的。张松说的曹操那些败仗,“濮阳战吕布,宛城遇张绣,赤壁逢周郎,华容道遇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之时,夺船避箭于渭水之日”,正史中只有濮阳战吕布、宛城遇张绣、赤壁逢周郎、夺船避箭才是真的。割须弃袍和华容逢羽,以及后来汉中被射掉牙齿,都是罗贯中编的。
而司马懿在小说里,被塑造成了诸葛亮终身对手。事实上,没有那么多事。诸葛亮最后的两次北伐,第一次打得司马懿是“畏蜀如虎”,击杀张郃,另一次就是五丈原。
《三国志》中注引都吐槽:“仲达虽据天下十倍之地,杖兼并之众,拥精锐,据牢城,而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孔明来去自如。”司马懿坐拥十倍的地盘,手握精锐之兵,占据险要地段,却只敢自我保全,任诸葛亮来去自如。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大概按照罗贯中的想法,诸葛亮乃天人也,得搞个超牛对手才能与之匹敌,所以凭空加了司马懿很多的戏份,才显得有诸葛亮的时候,司马懿能有对手;没有诸葛亮的时候,司马懿就天下无敌。但是,司马懿终究还是差曹操许多。
曹操从一归乡校尉起兵的时候,群雄林立,海内大乱,东汉名存实亡。等到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天子从长安东奔,文臣武将死于沟壑,洛阳已成断壁残垣。汉献帝却与乞丐无异。所以曹操的匡扶汉献帝,与项羽扶立楚怀王类似,凭空扶起了个朝廷。实际上那时,天下哪里有什么汉室?
曹操这辈子,破黄巾,平群寇,挟天子,击李郭,杀吕布,扫袁术,破张绣,灭袁绍,安定河北,抚平关中。起家之时仅有一郡之地,不过十几年,天下十三州,获其九州半,江山的三分之二。论武,坐拥天下三分之二。论文,有三曹豪诗,建安风骨。其人虽酷虐变诈,却实不失为奸雄。
在历代的开国之君中,论起家的基础与最后的成果悬殊对比,有生之年功成名就,能与曹操媲美的,不过就西汉刘邦、东汉刘秀、大唐李渊父子、蒙古成吉思汗、大明朱元璋以及上个世纪“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开国太祖了。其他的,始皇掌权之时秦已有天下之半,南北朝不足观,杨坚获天下最易,宋太祖多少还承了柴荣之基业,满清立国也是经数代之功。陈寿说曹操乃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虽然有吹捧之嫌,却不可否认,确实是旷世之奸雄。
而司马懿呢?内忌外宽,猜忌权变,雄略而内断,英猷而外决,的确是个人物。但是:曹操借汉室威名,凭空打下天下三分之二。而司马懿是受遗二主,佐命三朝。平过孟达,平过辽东,扛过了诸葛亮(虽然葬送张郃,虽然自己人也都吐槽他畏蜀如虎),但算个好干臣。本来也有机会成为一代忠臣。可惜趁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靠权谋、变诈、不守信用,坑了权臣曹爽,还连带坑了蒋济。
当时曹爽的部下,谋士桓范建议曹爽征召兵马和司马懿展开对决。而司马懿让太尉蒋济对曹爽说,“太傅指洛水起誓,只会要兵权,不会谋害你。”曹爽考虑了一整夜,选择相信司马懿,交出兵权。可惜的是司马懿根本不明信用为何物,正月发起兵变,二月时曹爽被司马懿所诛杀。司马一家自此掌权。司马懿没有忘记蒋济,封他为都乡侯,不过蒋济自觉失信于人,传递了假消息,害了曹爽,于是拒绝了封赏,同时当年也发病逝世。
也就是说司马懿一生最关键的一次得手竟是一次内乱,还是通过阴谋以及失信获得的,实在是不算光彩吧?司马懿的后代晋明帝司马绍曾问王导,司马氏如何得天下。王导如实的说了。司马绍羞得脸往榻上一搁,说得国如此,怎能长久?连自己后代都看不下去了,就不能怪历史对曹操与司马懿厚此薄彼了。
罗贯中《三国演义》虽常调侃曹操,但到了后来,还是给了他段好诗为他送终。最后一句我记得是,“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曹操是有资格谈笑风生,煮酒论英雄,鄙夷天下论者的。当年他曾自称“天下无我,不知几人称孤,几人称王”,这话着实不是吹牛:袁术这个假皇帝,不是他搞掉的吗?各色伪称帝者,又被他干掉了多少?即使酷虐变诈,终是英杰雄奇,拥天下三分之二,是他靠实力打下来的。
司马懿后世子孙奠定基业,夺取天下,却是靠着权变和忍耐、阴谋与诡计、动辄灭三族,坑来的。不过从最终的结果上看,自然还是会觉得司马懿好一些,厚黑,狠辣,能忍,省事儿多了。不过西晋享国却不到四十年,还不如魏国。世上的许多事,并非谁笑到最后才是谁笑得最好。
以个人论,魏武纵横天下,鞭挞寰宇,对手皆是外人,逢乱世;司马懿终生在意的是权力和自己。其格局大小,论才具高低,一个是眼里有沧海横流的枭雄,一个却是伺机而动的权谋家,着实不在一个档次啊!
根据史料记载,曹操生前曾对继任者曹丕说过这样一番话:“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由此可见,身为一代雄主的曹操,早就看出来了司马懿的不臣之心,并特意叮嘱曹丕注意此事。然而,遗憾的是,知道并不意味着做到。曹操虽明白司马懿此人是一个颇具野心之人,但并没有诛杀司马懿,反倒是三番五次地将他放过。而曹操之所以会有如此做法,或许本身就是一种无奈之举。
其一:司马懿势力过于庞大,其背后代表着整个世家大族集团
众所周知,自西汉武帝以来,世家大族集团便日益兴起,到东汉时期又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世家大族虽一度受到战争的冲击,但其发展的总趋势仍然是向上的,其势力也是与日俱增。而司马懿,出身于河内温县,正是世家大族的典型代表。在创业初期,曹操就因为诛杀了边让、孔融等士族人物,而造成了巨大的政治危机。出于引以为戒的缘故,曹操不敢也不能再重蹈覆辙。
为此,他对待司马懿及其背后的世家大族多了一份纵容,而少了一些杀戮。可以说,当时世家大族势力日益膨胀的大背景,使得曹操不敢轻易动司马懿。这一点,是曹操不根除司马懿势力的深层原因,也是曹操颇为无奈的背后之因。
其二:司马懿当时尚有剩余价值
对于一个帝王而言,利益永远是最大的政治考量。在当时竞争如此激烈的大环境下,人才的多寡、质量的优劣,往往影响着政权的强衰。在曹操看来,司马懿虽有不臣之心,但他所具备的杰出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对自己以及以后的继承者来说,都是颇为需要的。特别是对曹丕而言,曹丕代汉需要司马懿的支持,而日后魏国抵御蜀国北伐,同样也需要司马懿这样一位善于用兵之人。为此,出于利益考量的缘故,曹操虽屡次萌生诛杀司马懿的想法,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放过他。这背后,其实是一场利益的较量。
其三:司马懿的伪装过于成功
众所周知,司马懿是一位极具城府、工于心计之人。在曹操活着的时候,司马懿便深知曹操绝非庸主,故而隐忍待发,蛰伏多年。后来,司马懿虽不得已而受曹操征辟,但仍是极力伪装,小心谨慎,丝毫不敢暴露自己内心深处的野心和欲望。或许是由于司马懿的伪装太过于出神入化,曹操数次放弃了诛杀他的想法。或许,还有另一种解释,那便是曹操把除掉司马懿的重任交给了后来的继承者。
然而,曹操还是高估了他的曹家子孙。与善于玩弄权术的司马懿相比,除了曹操之外,其余人都不是司马懿的对手。也正因为如此,才落了个西晋代魏的政治结局。
综合以上三点,或许能够解释曹操三番五次放过有不臣之心的司马懿的原因。事实上,曹操此举,本身就是一种矛盾之举、一种无奈之举。曹操不杀司马懿,本质上是一个反复权衡之后的结果。不过,遗憾的是,曹操低估了司马懿,却高估了他的曹氏子孙。
猜你还喜欢
- 11-30 作为拥护汉室的一面旗帜,孔融又是如何成为曹操的政敌?
- 11-30 在三国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曹操又是如何享年六十六岁?
- 11-30 曹操也是个性情中人,史书记载他到底有哭过几次?
- 11-30 说到曹操身边的谋士陈宫,他为何要联合吕布背叛曹操?
- 11-30 曹操为何不去提前找到诸葛亮,并邀请他出山协助自己?
- 11-30 徐庶才华胜于程昱十倍,但他为何却未受到曹操的重用?
- 11-30 建安二十四年到二十五年之间,为何成了三国的关键年份?
- 11-30 刘备在与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时候,他为什么会神色大变?
- 11-30 对于汉献帝封给曹操的司空职位,在历史上有怎样的来源?
- 11-30 东吴的名将也很多,为何曹操只钟情于蜀汉的武将?
- 11-30 程昱劝说曹操杀了刘备,但郭嘉为何只让曹操防备刘备?
- 11-30 如果诸葛亮选择辅佐曹操,曹操能在有生之年统一天下吗?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