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是怎么区分的?有哪些含义?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29浏览:46分类: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春秋五霸称雄;战国时期,战国七雄并列。很多人都将春秋与战国合二为一,称之为春秋战国时期,然而,对于二者的区别,并没有多少人能搞清楚。那么,问题来了,春秋和战国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春秋五霸意气风发,战国七雄犬牙差互,所谓乱世出英雄,春秋战国时期,各路诸侯或盟或伐,人才也是数不胜数,贤臣良将的典故数不胜数,所以很多时候,人们常常将春秋与战国合二为一,称之为“春秋战国”,也经常将春秋和战国就这么理解成一个时期。那么问题来了,春秋和战国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一、春秋在前,战国位后
周人发迹于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经周文王、周武王时,殷商已是“谗恶进用、忠良远黜”武王伐商,建立周朝。然盛衰无常,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燃烽火而戏诸侯,哪知第三次犬戎真的来犯,大多诸侯王不闻不顾,至此西周灭亡,周平王元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迁之后的周朝,史称东周,东周开始的这一年,便是春秋时期的开端,也是战乱的开始。
战国是继春秋之后的又一次大变革,如果说春秋时周天子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话,那战国时期,周氏王朝的势力已经是日薄西山了。周王室衰微而七雄兴起,中原持续动荡,至秦朝统一六国终止,因此时间的先后,是春秋战国最大的不同。
二、春秋争霸,战国统一
自东周开始,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春秋五霸人人闻名,然此“霸”非取周而代之,而是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质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大国互相攻交伐战,小国抱团取暖,在轰鸣的铁骑下,无数小国被吞并、或成附庸,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为之后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
战国与春秋暂无明确的时间界限,但公认的战国开端便是“三家分晋”,经过春秋时期百余诸侯国互相兼并,战国时只剩下二十几个相对强大的国家,各家的兼并战争使得诸侯变少了,胜出者疆域变大了,人口变多了,财富也集中了。原本分散在各家诸侯手中的土地人口财富,都集中在了少数几个诸侯手里。征战也不只是简单的夺城掠池,百姓希望有个安定的环境,国君图谋天下归一,七雄相争,要的不是只做“霸主”,而是要取代周室,“以天子自居”。
三、君权下替,加固王权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天子”之称名不副实,周王室也只等同一个中等诸侯国,然而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国,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弑君现象屡见不鲜,虽然大部分都是发生在春秋早期,但战国的开始正是“三家分晋”,三位大夫瓜分晋国,君权下替。战国时,国君学聪明了,为了避免大权旁落,不仅任人唯亲,同时也重用出身卑微之人,士人阶层得以崛起并与外戚互相周旋,在君王的有意安排下互相争斗,似两虎相争而君王得利,王权得以加固。四、国无定界,郡县代邑春秋时期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便是国与国之间少有界定线,对于这百余诸侯国来说,“国”只是后世定的称谓,那时的大国尚有城池,但一些小国只有些县、邑,虽称一“国”,实为一家,并没有国家形态。而战国则不同,随着国士不断开疆拓土,为了方便管理,便设立郡县以取代县邑,大国之间便互相划分国界,约定土地,所以战国有国界。
不仅如此,春秋战国还有许许多多的不同点,比如春秋的官僚制度便是官位世袭、土地世禄,但战国时期,布衣们也能登上朝堂,也能拜爵封侯;还有农业制度,春秋多为氏族集体劳作,而战国时小农经济迅速发展,男耕女织已成社会主导,林林总总。
但不可否认,即便是社会动荡、民心难安,但春秋战国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农业大发展、社会大进步,为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于二者的区别,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描述:
二者名称的由来不同。"春秋"之名,得于孔子编撰的《春秋》,因书的记事与春秋时期历史阶段基本吻合,故名"春秋"。"战国"之名,因其时代特征——各诸侯纷争战乱不休而得。
二者的主力构成不完全相同。春秋是春秋五霸,战国是战国七雄。
二者战争的性质不同。春秋时期的战争,主要需求是领土扩张,掠夺称霸,是奴隶主大国争霸战争。战国时期的战争,则升级为封国间的相互兼并战争,以灭亡对方为目的,并最终导致一个统一国家形成。
二者周王室所处地位不同。春秋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向"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过渡,周王室虽然已经在衰微,但依然是各诸侯国名义上的共主,诸侯依旧需要履行义务。譬如定期朝见、上供、协从作战等,周王室依然具有一定的号召力。战国时期,由"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转向"礼乐征伐自卿大夫出",周王室彻底衰微,不仅表现在其统治的地域的缩小,不过局促于一个小地方苟延残喘,更表现在各国势力的坐大,不再听命服从于周王室,也不再主动履行义务,以至于周王室穷困衰微,为了生存甚至违反"天子不可向诸侯索要供物"的规矩。
二者所展现出的时代潮流不同。春秋时期,所展现的更多是从诸侯在周王室统一管辖下治理地方到分裂为数个小国家,彼此混战,这时天下是分裂的。战国时期,由于长期战乱,一方面加速着民族融合,一方面也使人民逐渐厌战,渴望出现一个强大势力统一全国。因而已经由分裂开始转向统一,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兼并性质更浓,为秦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铺垫。
二者中"礼"的地位不同。虽然提起春秋战国,我们常常会笼统的概括为"礼崩乐坏",但二者崩坏的程度其实是不同的。春秋时期,以周王室为天下共主的意识有所动摇,但尚未完全摧毁,两军交战,一定程度还遵循着合乎礼法的作战方式——双方都需列好阵势才可作战,不可对失败者赶尽杀绝,不可以杀老者和小孩。譬如最后因作战而死的宋襄公就是一例。
到了战国时期,双方交战讲究"兵不厌诈"、"出其不意",譬如鬼谷子的出现,《孙子兵法》的流传于世,就是很好的证明,这个时候"礼"基本已经破坏的很严重了,双方交战也不再点到为止,演变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大规模坑杀俘虏的情况也不少见。
二者所展现的社会风貌不尽相同。从经济方面来看,相较春秋时期,战国时新兴地主阶级势力更大,对经济的控制权逐渐从旧贵族转移到他们手中;从文化方面来看,相较春秋时期,战国时文化的"地区化"更加明显,譬如就出现了"东方齐系"、"东北燕系"、"南方楚系"、"北方晋系"、"西方秦系"这五大文字系统。综上看来,将东周划分为春秋和战国,是有其必要性的。
透过春秋与战国时期的这些不同,我们也能感受到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潮流。可以说正是这一动乱的时代,才使周王室一些陈腐的东西被打破,社会出现积极革新的风气,新的思想与新的发展交叠出现,这无疑为古代中国走向更广阔的未来奠下坚定基础。
猜你还喜欢
- 11-30 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开始尝试穿怎样的衣服来度过夏天?
- 11-29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公子为质子的生活是怎样的?
- 11-29 关羽当时正处于三国乱世,《春秋》对他有很大的实用性吗?
- 11-29 春秋时期各国之间互相竞争,这一时期的货币有多少种?
- 11-29 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宰相一职,它与丞相究竟有何区别?
- 11-29 东胡在春秋战国时期强盛一时,那么它又是怎么消失的?
- 11-29 春秋战国是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哪“四大改革家”?
- 11-29 古代的宝剑真的能做到“削铁如泥”吗?真相是什么?
- 11-29 春秋时期除了是一个大分裂时期,为何还是一个大混乱时期?
- 11-29 齐桓公在春秋时期的时候,为何被公认为春秋五霸的首领?
- 11-29 周天子没有存在感后,春秋五位霸主的结局有何各不相同?
- 11-29 关于春秋五霸,为何说齐桓公是毫无争议的伟大君主?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