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诸葛亮和姜维为何都不断的进行北伐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29浏览:45分类:历史

  首先,如果诸葛亮不北伐,那二三十年后季汉必亡,这是没有万一之幸的。但北伐若成,即便不能直捣黄龙克复中原,如果能拿下长安,吴国打胜合肥,将搅动宇内再次天翻地覆重新洗牌。事实上第一次北伐形势比上后几次当真算是极好的了,当时的陇西不像后两次北伐时那样城防坚固久经战阵,可以说十数年来未闻大战也不为过。疑兵之计的成功加上三郡叛魏,致使魏国朝野震动,明帝甚至亲临长安。对冷兵器战争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决定一场战役的关键因素不是军备兵力物资城防等等数据指标,而是军心士气、舆论流言。诸葛亮中军自祁山而来甚至还未爆发一场较大规模的战役,陇右五郡即失其三,太守东遁,整个关陇地区惶恐不安。

  倘若没有失街亭,倘若能再大胜一场,魏国君臣是否敢固守长安,吴国会不会再北上合肥形成东西夹击之势都实所难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这句出自《诸葛亮传》的话更是被高频率的出现在各类影视剧中。我知道很多人对这句话不屑一顾,认为它就是个口号,就是个洗脑催眠,就是为了穷兵黩武的理由借口。可事实不是如此!事实上由北向南横扫天下易,由南向北克复中原难,而出川地扫清六合更是难上加难,或许高祖勉强算是一例,可他面临的形势比武侯实在好上太多。偏安则生迟暮之心,失进取之志,此至理莫能免之。我敬佩诸葛武侯殚精竭虑尽忠职守的赤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一手擎天独力支撑的才智。他亦知自己是逆天而行,可他还是做了。

  他是万代下臣子的典范和楷模,正因为有了他,司马仲达的所作所为也显得不那么暗黑和必然了~这里再说几句丞相黑的点吧,例如穷兵黩武,大权独揽,纸上谈兵等等。其实这些问题确实不能说错,但如果你笃信不疑那就真有问题了。自古名君圣主谁没有几分穷兵黩武,谁不大权独揽?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甚至包括太祖)赫赫功业谁人不是在万千白骨之上建立起来?真当我朝疆域版图是充话费送的咧?而国力强盛民生富足那是汉文景,唐高武等休养生息而来,但人们为什么多只记得武帝太宗?至于纸上谈兵不通军事,压根不用驳斥,真信了这点还是回去多读点书吧。他们成功了我们敬佩,但对没成功的武侯,大家是不是应该多一点宽容。

  至于姜维,说实在的不太想谈这个人。他北伐的目的太过功利,远没有丞相那么纯粹。说是继承遗志,其实更应叫以北伐而自保。或许穷兵黩武这种词放在他身上才更加契合吧。北伐的确很难,凭一州之地攻下北方大国,换作其他人都会被笑做痴人说梦,那为什么还要北伐?一、诸葛亮与先主有知遇之恩,又受先主嘱托,从根本上,他一不可能投奔曹魏,二不可能不管不顾颐养天年,他必须要北伐,用己方的有生力量消耗曹魏的力量,小小的益州论屯田肯定屯不过偌大的北方,等你积攒够力量后去找曹魏挑战,那不好意思,曹魏那时的力量已经是你的几倍了。

  从刘备夷陵惨败,五十万军队灰飞烟灭之后,蜀国就已经失去了翻盘的机会了。关羽襄樊之战水淹七军灭了于禁军团,使得蜀国的军事实力直追魏国,但随后吴国吕蒙偷袭荆州,俘杀了关羽,又使得蜀国实力跌回了第二,不服输的刘备尽起50万大军讨伐吴国,结果遇到了陆逊惨遭败绩,数十年积累起来的精锐尽丧,实力直接跌到三国垫底。这个时候,即便吴国和蜀国加起来,也不足以和魏国争雄了,好在吴蜀有天险优势,占尽地利,也不怕魏国来攻。

  但是蜀国的劣势就开始凸显了,失去了荆州困守四川的蜀国犹如被关进了囚笼,失去了大量的青壮又使蜀国养不起太多的军队,而且刘备本就是外来户,难以得到四川本土士族的支持,人家本就是奔着你能一统江山去的,如果你只想当土皇帝人家还不如支持刘璋呢,对跟随刘备来的荆襄士族也是一样,四川的空间太小,蛋糕早就被本土士族分净了,想要获取更多的利益就必须要对外扩张。所以,为了掳掠人口,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为了获得大义,为了得到士族的支持,北伐势在必行。所以诸葛亮决不能看着曹魏安心发展,一定要北伐不断骚扰牵制住曹魏,让魏国没法做大做强,不然的话蜀国就会加速灭亡。

  最后,姜维为什么要北伐?这得从他的身份说起,他原本是魏国的人,没有诸葛亮一手提拔就没有他现在的地位,但诸葛亮一死,他的靠山就没了,身居高位眼红的人可多了,暗地里参你一本,你咋死的都不知道,刘禅对姜维可没有对诸葛亮那种感情,所以姜维也必须要北伐,如果他身为将军终日在朝中一事无为,到时候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而继承丞相遗志兴兵伐魏是最好的避祸和立功的方式,同时,他也不可能投魏,他以前只是魏国一个没地位的参军,哪怕他现在去魏,魏也给不了他蜀国的地位,基于他的恩师和他以前在魏国的待遇,他不可能去投魏。因此,基于以上几点,北伐即使再难,诸葛亮和姜维还是必须得伐魏。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