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高丽王朝并不强大,为何却能存在那么久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28浏览:42分类:历史

  高丽王朝是十世纪建立在朝鲜半岛上的政权,是继统一新罗之后成为朝鲜半岛历史上又一统一的国家。元末明初,1388年,高丽禑王派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出高丽地区后,发动兵变谋反成功,1392年在开城废黜高丽国王,夺取政权,高丽自此彻底灭亡。

  高丽始于公元918年,即我国五代十国的后梁时期。后高句丽弓裔部将王建在其它部将的拥立下,推翻弓裔,改国号高丽,年号“天授”。935年,高丽合并新罗后,于次年灭后百济,统一朝鲜半岛后三国,定都开京,立国近500年,直至1392年朝鲜王朝的建立。

  太祖王建的儿子高丽惠宗即位不久,爆发“王规之乱”。王规是庆州土豪兼开国功臣,将两个女儿嫁给太祖,一个女儿嫁给惠宗。太祖的后、妃、嫔之中,有名有姓的就有二十九个,每一个的背后都是地方豪族。因此惠宗继位之后便面对一大群失意的母后及其背后的豪族,战战兢兢地在过日子。

  豪族之中以王规最跋扈,公然结党争权,又暗施阴谋,一心一意希望惠宗早死,以便自己的外孙能够登基为王。惠宗忧惧而死。惠宗的弟弟定宗幸亏有叔父王式廉带兵回来,铲除王规,才能继位。高丽建国之初,王室力量薄弱,甚至不足以自保。定宗与王式廉没几年也都死亡,原因不明。

  定宗的弟弟光宗王昭继位,光宗经常读唐太宗的《贞观政要》,发现自己的处境与唐太宗有颇多相似之处。在949年的税务规范化之后,不愿意继续每日担惊受怕,决定要强化王权,削弱地方贵族,开展了一系列改革,来推动稳定的、以王室为中心的政治体系,并发展经济和军事。光宗确定了“外王内帝”的方针,对中原王朝自称国王,在国内自称皇帝。内政他首先推行《奴婢按检法》,没收了富裕家庭的私奴。

  在后三国时期战乱之中,各地方土豪都把俘虏及灾民当奴婢。土豪的奴婢的数目竟有到达数千人,甚至上万的。光宗下令调查,如果是良民便放回去自行营生。光宗又鼓励密报,以种种残酷的手段,铲除异己,造成奴告其主,子告其父;小人得志,忠良受害的现象。于是乎人人自危,竟不敢在路上耳语。光宗又推行科举制度,经由考试任官,建立新的官僚体系。这是知识分子企盼已久的,而新起的贵族莫不痛恨。

  第六代成宗认为光宗的改革造成严重对立,为了要缓和,遂重用大儒崔承老,采取比较温和渐进的手法。地方豪族又被吸收到中央。贵族子弟也可以经过所谓的“荫叙制度”继承特权,与科举并行。

  穆宗继成宗而立,与母后不合,明争暗斗,一旁虎视眈眈的大臣又有机会干政。穆宗十二年,武将康兆领兵进京,入宫逼死穆宗,立穆宗的长子显宗为王,实际上是傀儡。康兆后来在与契丹战争中败死,但是显宗成为另一个权臣金殷傅的囊中之物。金殷傅将三个女儿都嫁给显宗,成为下一任高丽王的外公。此后金家又如法炮制,以外戚的身分牢牢掌控王室及朝政。

  从显宗到第十一代文宗,一共有四代,历时50余年,超大门阀“安山金氏”成为真正主宰高丽王朝的豪族。文宗之后到第十七代仁宗的八十几年间,另有“仁州李氏”取代“安山金氏”,以外戚的身分掌控朝政。高丽仁宗既是权臣李资谦的外孙,又是女婿,关系十分奇怪而复杂。高丽的安山金氏及仁州李氏是两百年前日本平安时代藤原摄关家掌控天皇家的翻版。

  契丹紧邻高丽,对高丽是一大威胁。高丽太祖天授25年契丹述律太后派使臣带50头骆驼送给高丽。太祖王建自认与渤海国的高句丽人同文同种,对于先前契丹击灭渤海国愤恨不平,怒斥契丹为“无道之国”。这时太祖王建不但不接受好意,还将契丹使臣流放,又将骆驼弃置于开城万夫桥下,全部饿死。历史上称这件事为“万夫桥事件”。述律太后大怒,两国开始交恶。

  当时在我国对契丹百依百顺的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刚死,继任者对契丹出言不逊,契丹正准备出兵南下,予以惩处。述律太后对高丽虽然怒气勃勃,只能暂时忍耐,不愿分兵对高丽采取行动。契丹后来在中国越陷越深,更是抽不出力量与高丽另辟战场。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派人到高丽提出结盟的要求。高丽从来就认为契丹人是野蛮人,因而与宋朝建交,在清川江以北各地筑城造镇,积极准备与契丹人打仗。但是宋朝忙于收拾南唐、后蜀等在南方割据的国家,与辽国有二十几年没有战争,高丽也不敢单独与辽国为敌。

  宋朝统一中国之后,与辽国开始正面对决。宋太宗两次大规模出征,都大败而回。这时辽国的皇帝是辽圣宗,实际上是由萧太后临朝摄政。萧太后明断果决而胸怀万里,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巾帼英主。恰好在这时宋朝的夏州发生党项羌叛乱。萧太后大喜,立刻派人前往扶植这个势力,封叛军领袖为王。一个新生的西夏王国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宋朝的另一个心腹之患。

  契丹统和11年,萧太后任命萧逊宁为统帅,倾全国之兵80万人攻打高丽。辽军势如破竹,一路打到蓬山郡。在辽国大军威胁之下,高丽大臣分成主战及主和两派。主战派誓守山河,主和派主张割让部分土地给辽国,以免亡国。不过辽军在节节胜利之后,很奇怪地却不再往前,而是催促高丽派人去谈判。

  高丽君臣猜不透辽国的意思,而仍然派中军使徐熙前往。谈判的结果完全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辽国不但同意撤兵,并且将“鸭绿江东数百里地”原来高句丽的土地全部划归高丽。换取高丽与宋朝断交,向辽称臣,并使用辽国的年号。而实际上高丽一直没有完全断绝与宋朝的外交来往。

  在萧太后的大战略计划中,明显地是以宋朝为主要的敌人,因而故意向高丽示好。萧太后又不愿意高丽误以为辽国软弱,所以先出兵给高丽颜色看,然后见好即收。如此高丽既得到好处,又知道辽国的利害,才会愿意背叛宋朝,死心塌地与契丹结盟。萧太后解除了后顾之忧,从此可以放心,专心一意对付宋朝。

  11年后,萧太后大举出兵华北,随即与宋朝签订澶渊之盟,不但获得承认华北占有的土地,得到每年巨额的纳币、纳绢,又确保后来100多年的和平。澶渊之盟又为辽国铺路,使辽国在后来得以没有顾忌地向蒙古草原及中亚扩张,在亚洲北方建立一个比宋朝还要大的帝国。

  前面说到康兆弑杀穆宗,立显宗为王;辽圣宗自认辽国是高丽的宗主国,大怒,亲率40万大军渡过鸭绿江,问弑君之罪。康兆也率30万大军迎敌,结果兵败被杀。契丹接着又攻陷开城,显宗出逃。契丹烧杀抢掠,开成的宫殿、宗庙及民屋都付之一炬。原来高丽得到的江东六郡又回到契丹手中。

  显宗9年,辽圣宗又派萧排押率10万兵力再攻高丽,同样直接攻到开城,而久攻不克,于撤退时遭到高丽统帅姜邯赞截击,只剩下数千人回到辽国。双方经过十年战争,都已筋疲力尽,于是讲和罢兵。从此数十年之间两国没有再发生大的战役。不过高丽怕辽国侵略,决定再加强防御工事,在北方就原有的长城继续建造,经过几十年,完成千里长城,西起鸭绿江口,东至大海。

  女真人于11世纪末开始崛起,女真与高丽原本相互贸易和好,女真人用来制作兵器和农具的铁还是来自高丽。高丽有一次邀请女真人来,却将两个女真酋长及部属拘留不还,两国于是交恶。

  女真与高丽的第一次战争发生于高丽肃宗九年。当时完颜女真部队追击其他部族的女真人到咸兴平原,离高丽千里长城的要塞定州不远。高丽出兵驱逐完颜女真部队,结果大败,死伤惨重。高丽全国引为莫大耻辱,于是重新组训军队。

  3年后,大将尹瓘又率17万大军出关,对外号称20万。其中有步兵、骑兵,还有僧兵,分别称为神步军、神骑军、降魔军。两军缠战两年,各自建造9座城镇对峙,最后女真人仍然以少胜多。高丽不但惨败,并且将9座城送给女真,又将先前扣留的两个女真酋长送回,请求讲和。

  乌雅束的弟弟完颜阿骨打继位后称帝,建立金国。接着以小吃大,在12年内灭掉辽国和北宋两个大帝国。高丽仁宗无奈,只能向金国投降,称臣入贡。虽然是一项耻辱,但也因而免去亡国的命运。

  高丽王朝与日本的平安王朝有若干相似性,前段是外戚掌权,后段是武人干政。高丽仁宗时,李资谦自恃是仁宗的外祖父兼岳丈,专权跋扈。仁宗不满,暗中联络群臣,竟被幽禁。后来与李资谦同党的武将拓俊京反戈,协助仁宗将李资谦拔除。李资谦之乱虽然被平定,但是高丽贵族跋扈的情况并没有改变。

  一般人对于大部分贵族的无能与腐败非常失望,改革的声音逐渐高张。贵族都聚集在开京,因此部分改革派主张釜底抽薪之计就是将国都迁往西京平壤。高丽仁宗也同意,命令以僧人妙清为首的改革派开始重新建造西京。过了几年,西京建好了,以金富轼为首的开京贵族却攻击西京派利用图谶、邪说、迷信蛊惑人心,坚决反对迁都。

  金富轼是“庆州金氏”门阀的代表,也是高丽时代的大学者、大历史家。韩国第一部史书《三国史记》便是金富轼奉命编撰的。仁宗听了金富轼的建言,改变主意而不迁都。西京改革派大失所望,于是在1135年举兵造反。金富轼带兵前往,经过两年多才平定叛乱。这一场内战使得西京附近残破,内部对立更加严重。

  高丽王朝和宋朝一样,重文轻武,武将的地位远远落于文臣之后。但高丽比宋朝更糟的是文臣大多是贵族出身,家室显赫,拥有良田美宅。相对地,武将却大部分生活寒伧,因而个个内心里忿忿不平。经过两次以武力平定内乱,武人事实上已经直接掌控大部分的军队,但是文臣对武将仍然是颐指气使,甚至公然侮辱。仁宗的儿子毅宗生性淫逸放纵,建了许多豪华宫殿,带头与贵族们过着荒诞奢靡的生活,使得武将们更加反感。

  1170年,大将军李绍膺于大庭广众之中被文臣韩赖掌掴,摔倒在阶梯下。早先也曾发生武将被文臣用火烧胡须的情事。数十年的仇恨,终于忍耐不住而爆发。以郑仲夫、李义方为首的将领发动兵变,杀尽所有的文官,并且将毅宗放逐,另立毅宗的弟弟为王,是为高丽明宗。

  这一场流血政变称为“庚寅之乱”,之后,高丽王朝中几乎所有的官都由武人出身的担任。武人一旦掌权,也和贵族文臣没有两样,开始强夺土地、农田、豪宅,争权夺利。20多年中,武人之间如狼群争肉,又连续爆发数次的流血政变。1196年,政权落在崔忠献、崔忠粹两兄弟手中。当初发动庚寅之乱的武将们自相残杀,已经没有一个留下来。

  崔氏家族废掉明宗,其后又陆续拥立四个高丽国王。前后六十年中,高丽国王等于是傀儡。崔忠献又建立起私人部队,称为“都房”,历史上因而称他的政权为“都房政权”。崔忠献以为军队私有化便无惧于叛变,却没有料想到都房政权将来要面对的并不是国内的叛乱分子,而是无敌于天下的蒙古铁骑。

  1215年,成吉思汗攻破金朝中都北平,尽得华北之地。被金朝统治多年的契丹人有一部分趁机起来,想要复国独立,却被蒙古兵追杀到高丽国境之内。崔忠献的儿子崔瑀这时执政,派兵协助蒙古军队击灭契丹的残存势力。蒙古借机要求高丽称臣入贡,崔瑀拒绝。双方于是开始敌对。不过成吉思汗因为忙于西征,暂时没有发起攻击高丽。

  成吉思汗回来后,派遣使者到高丽,在返国的途中却遭到杀害,两国关系更加恶化。然而成吉思汗又忙于征伐西夏,还是暂时没有对高丽采取报复。蒙古灭了西夏,成吉思汗同时病死,继位的窝阔台开始派兵征伐高丽。

  1231年,蒙古大将撒礼塔率领大军,一连攻破高丽四十几座城,连开京也被攻破。高丽只得求和,同意俯首称臣。蒙古与高丽签订和约后,崔瑀害怕蒙古人再来时无法抵御,决定迁都到江华岛。崔瑀的举动激怒了窝阔台。

  当初成吉思汗兵临金国中都,金朝求和。但金朝在与蒙古签订和约后,立即迁都到汴京。成吉思汗大怒,认为金朝不相信和约,完全没有诚意,并且别有图谋。窝阔台对崔瑀迁都的想法也一样。自此之后,42年间蒙古兵断断续续地侵入高丽,前后9次。

  为什么攻势会断断续续呢?因为在这期间蒙古人事实上是从事三面作战;一面进行先后两次大规模西征,一面征宋,又一面征高丽。其间蒙古大汗从窝阔台又三传到贵由、蒙哥、忽必烈,并且发生严重分裂及内战。

  高丽的新国都江华岛在汉江口,蒙古兵不善水战,望着广阔的江面而无法进攻,于是在高丽国境内大举屠杀。高丽王朝号召人民起来抗战。人民纷纷响应,结果死伤惨重,农村破败。许多重要的古迹、庙宇被破坏,佛经、图书被烧毁。高丽文臣大多是主和派,对于都房政权坚决主战,导致国家丧乱,极为不满。

  1258年,主和派谋杀最后一任的都房掌权者崔谊,送太子王倎到蒙古军营去求和。蒙古人同意签订和约。太子王倎在第二年继位为王,是为高丽元宗。从这时起,几乎每一代的高丽国王都必须把太子送到蒙古,以作为人质;而在高丽国王死后,蒙古人又将太子送回来,继承王位。高丽成为蒙古的附庸国。

  12世纪开始,日本国内战争不断。战争中失败一方的武士在国内四处流浪,被称为“浪人”。久而久之,也有部分武士乘船到高丽沿海打家劫舍,被称为“倭寇”。

  高丽高宗时,倭寇为患已经十分严重。元朝既是高丽的宗主国,高丽不免向元朝诉苦。高丽大臣向元世祖忽必烈建议派遣使臣到日本,并说可以担任向导。忽必烈原本就是野心勃勃,想把日本也收入版图之内,正中下怀。

  不料日本室町幕府对蒙古派去的使节态度冷淡,引起忽必烈不满,因而在1274年及1281年两次派大军渡海远征日本。然而两次却都遇到台风而全军覆没。忽必烈远征失败对于高丽来说是一场大灾难。

  高丽挑动忽必烈,却被逼迫而不得不征调兵勇数万人,又花费巨资来建造船只,供应军粮、军需,以致于国困民贫。元朝两次出征也引起日本人的愤恨,尤其是原先居住在对马岛、壹岐岛及平户岛附近的人民,纷纷誓言要报仇。战争因而带给高丽严重的后遗症。

  从这时起,倭寇比起原先的规模更大,扩散更广,并且手段更狠毒。日本镰仓幕府在后来渐渐式微,人民生活越来越苦,成为浪人的武士越来越多,参加倭寇的人也越来越多。1333年,镰仓幕府灭亡,南北朝战乱时代开始,倭寇在高丽肆虐也达到最高峰。

  高丽沿海的农村饱受倭寇袭击,农民纷纷逃到内地。农田废耕导致饥荒,政府税收严重不足。海上的运输和贸易也因为倭寇而中断。首都开京得不到接济,发生暴乱而宣布戒严。高丽王朝耗尽财力、物力、人力用于对付倭寇,然而成效有限。在日本的南北朝期间,高丽也找不到一个在日本能号令天下的人,可以请求协助。

  高丽王朝正在为南方的倭寇问题而焦头烂额时,在北方又发生严重的状况。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政权已经走到尽头,天灾人祸导致人民起义,其中最主要的是以明教为主导的“红巾军”,遍布华中及华北。

  红巾军首领刘福通发动四路出兵,大举攻打元朝。其中的北路军及东路军在抵达辽东之后,于1359年首度越过鸭绿江,侵入高丽。红巾军攻破西京平壤,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又是一场大灾难。

  红巾军后来虽被击退,经过两年又有十余万人渡江而来,竟攻陷高丽首都开京。恭愍王落荒而逃,京城居民纷纷弃家逃难,满路狼藉,哭声震天。红巾军在开京停留数月,京城残破。高丽各道兵马20万人在开京集结,由总兵官郑世云指挥,最后终于将红巾军赶回辽东。

  恭愍王喜好享乐,开京被占领时,依旧是声色犬马。郑世云击退红巾军,恭愍王却开始猜疑,认为会威胁到自己,竟唆使其他将官杀害郑世云,然后又将这些将官一一逮捕处死。

  红巾军虽然退了,倭寇却仍是驱不走的梦魇。击退红巾军有功的将领,如李成桂和崔莹,都继续投入围剿倭寇的战役中。对于这些将领来说,郑世云的惨死是一面鲜明的镜子,让他们知道一定要明哲保身,而最好是在暗中建立自己的势力。

  1392年七月十二日,右侍中裴克廉等胁迫恭愍王妃废黜恭让王。十七日丙申,在右侍中裴克廉、判三司事赵浚、奉化郡忠义君郑道传、同知密直司事南訚等亲信的劝进下,李成桂在松都寿昌宫即位,时年五十八岁。高丽王朝灭亡。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