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为了让李渊起兵反隋,李世民做了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28浏览:43分类:历史

  你知道李世民吗?今天历史屋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在不久的将来它成为了整个华夏最了不起的统一王朝。每每百姓骄傲感慨,都会系数那些开国先烈的英勇与谋略。只是,当提及“国父”之时,明明第一任皇帝是李渊,为何李世民的影子总在脑子里挥之不去呢?

  因为无论谋划称帝、招兵白马、统兵作战,李世民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新唐书》记录了这么一段,非常有趣,又非常值得揣测:李世民想要反隋,万事俱备,但想到父亲李渊还不知道这一切,可就犯难了。老实说吧,他老人家没准不答应还会把自己臭骂一顿,就算他心里真答应,可万一抹不开面子呢?

  于是和朋友一合计,李世民想出来个混招…从晋阳宫找来几个美女,趁着李渊酒醉不省人事的时候送到他屋里。在当时,臣子和宫女过夜可是犯了大忌的,等到李渊醒来,纵使千万个不乐意也只能反隋了。毕竟已经犯法,左右都是个死,还不如图个痛快。

  这让我们想起来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那篇文章,陈胜吴广因为天气原因道路不通,耽误了行程,左右是死,还不如起义呢。

  当然,后世考古发现的秦简证明,在秦代延期征戍不是死罪。要么是秦二世暴政下,不按照国家法度治国,要么是陈胜吴广不了解详情。但是总而言之呢,置之死地,总会生出绝处逢生的欲望的。

  李渊知道李世民的计谋后,非常吃惊,“你怎么可以这样呢!”。于国法而言,主动犯法,于家法而言,又陷害自己的父亲,怎么说都算得上大逆不道了。但是李渊又道“我爱护你,所以不会去举报你的!”在这以后,起兵反隋了。

  这时候我们不妨揣摩一下李世民行此计的心理:

  大业十三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的留守,晋阳宫监,成为一个地区的最高军事首领,言外之意——他有兵。在掌握兵权的这段时间里,李渊四处剿匪、平乱,同时呢他的儿子李世民很乐于私下结交各路英雄,把逃难的、没出路的,却又有天赋异禀的人收到自己麾下,言外之意——他有人。隋朝末年,社会矛盾尖锐。首先多次用兵错失了建国初期休养生息的机会,民怨沸腾;其次,兴修水利,筹备军饷,一定程度上把财政压力转交到百姓手里,以至于民变和军阀叛变四起,意思是——隋朝离灭亡不远了。以上种种条件,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是什么?一个借口。一个让李渊甘愿放弃贵族身份,投身不稳定事业的借口;一个让李渊放弃和隋朝的亲缘关系(他的姨妈是独孤皇后),大义凛然只谈民生和理想的借口。这个借口,李世民找到了,而李渊就真的不懂吗?未必。

  后面的事情我们就都知道了。同年十一月,李渊对外宣布“隋炀帝呢,已经不太适合做皇帝了!尊他为太上皇吧!让他的孙子杨侑做皇帝。”同时,把自己封为唐王、大丞相、尚书令。另一边也有野心的宇文化及一看“不行!我再不做点什么就来不及了!”于是乎杀了隋炀帝,自己称帝。李渊一看这可好,最后一层窗户纸你帮我捅破了,“谢谢您嘞!”,随后接受王杨侑的禅让,建国大唐。

  后记(解释一个历史争议):唐朝的建立,最源头要从晋阳起兵反隋开始算起,但是若说“动意”者,历史一直是有争议的,有部分人觉得是李世民,还有人觉得李渊是主谋。史料是这样说的(经过翻译):

  《旧唐书》,唐太宗李世民和刘文静谋划起兵。《新唐书》,李世民觉得隋朝必亡,所以开始筹划建国,这些前期准备李渊是不知道的。我们可以看到,新旧唐书都以李世民谋划为主要观点,而后来的《资治通鉴》也取这个意思,只是细节描述的更多,例如在说到裴寂时称其本来与李渊是旧交,后来跟着李世民一起游说。而还有部分历史学者,在考证历史资料时,发现对李世民的出生年月记载有误,也就是说,很可能景阳起兵时他还小。

  这个历史争议的意义在于,如何判断李渊的心性,是颇具城府呢?还是为人稳妥。但不管哪种结论,作为一个举兵反隋的隋朝贵族,魄力肯定是有的,再看其建国后的步调,计谋应该也不缺。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