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四处得罪人,为什么还能一直升迁?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28浏览:44分类:历史
面目棱棱,刚气烈烈。势力苞苴,莫我敢敓。严肃者政,苛刻匪心。非汉法吏,乃古直臣。——《孙承恩集》
无论什么时候,清廉的官员总会得到我们的称赞,在古代就有这样的一位臣子,不仅在当时得到了一致好评,更是在千百年后也同样作为我们的榜样,那就是包拯。我们对于包拯的印象可能都来源于影视剧中他黢黑的皮肤和头上的月牙印记,因为这实在是太具有个人风格了。除了他的个人外貌以外,他最值得我们铭记的应该是他的为人。包拯做官从来只考虑百姓,并不会专门去攀附权贵,如果案件涉及到了权贵也从来不会手软,这就让他在朝廷中树敌众多,但是包拯四处得罪人,为啥还能26年里升迁25次?专家:你看他靠山。
包拯生活在宋朝时期,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这个朝代的文官非常之多,但是包拯还是在其中脱颖而出了。在公元1027年的时候,包拯参加了科举考试,之后正式踏入了仕途。他一开始只是小小的县官,并没有任何的大权,甚至为了父母守丧而放弃自己的官位,失去了好几年的做官时间。但是即便是从县官做起,包拯也并不在意,因为他并不在乎官职的大小,只要是能够为了百姓服务,他就会认真地去做事。正是因为包拯的这种精神,他当官的地方的百姓都非常爱戴他,对于这样的官员朝廷也自然会重用。
此后的包拯就开始了自己的升迁之路,从户部判官做到了开封府的中臣,在道图阁直学士,他的仕途可以说是非常平坦了,让许多人羡慕不已。这样的平坦并不是通过巴结送礼得到的,恰恰是因为他的认真做事,他对于每一桩案件都非常认真,只要是经过他手的案件,就一定不会出现冤假错案,一定能够得到百姓的认可。因为他太过为百姓着想,往往也会得罪一些官员,这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很多的权贵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强行侵占百姓的土地,包拯知道了这个情况以后,就强行拆去了这些被权贵占去的土地,将土地还给了百姓。这个举措可以说是得罪了很大一批权贵。不仅如此,包拯还经常弹劾一些做错事的官员,无论官员的大小,只要被他发现了不正义的行为,他就会上报给皇帝。
因为朝廷中有了包拯这样的官员,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破坏了官场的“生态平衡”,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得过且过,一朝遇到这样一个较真的人,难免会感到有一些不习惯。但是他们却不能不忌惮,一边纠正自己的行为,一边会记恨这样认真的包拯。实际上包拯认真起来连皇帝的面子都不一定给,但是包拯能够在这么多年之间一直升迁,他背后的靠山正是皇帝。宋仁宗是一个非常开明大度的皇帝,他非常欣赏包拯一心为了社稷着想,所以很多时候包拯态度上可能不太尊敬他也无所谓,反而非常依赖包拯。
除了皇帝以外,还有一个力挺包拯的人就是太后了。那时狸猫换太子这桩案件可以说是震惊了举国上下,这样一桩大案子,最后是通过包拯查证出来的,所以太后非常感激包拯,把包拯当成了恩人,人们对待恩人总是非常好的,太后对包拯更是非常器重。但是这两个人都并不是包拯最大的靠山,他最大的靠山应该是站在他身后的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对于皇帝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有了百姓的拥护,这个皇帝才能够久坐帝位,如果得罪了百姓激起了民愤,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包拯是一个为人民办事的人,这些事情百姓自然都看在眼里,所以他们会非常簇拥包拯,这样被百姓拥护的官员,谁敢去惹?
结语
中国人口基数实在是太大了,这就代表着不是每一句民意都能够清晰的传到官员的耳朵里,但是这并不代表官员可以不顾民众的意愿,因为艰难才恰恰要去做。百姓推选出来符合自己心仪的官员是为了给自己办事的,并不是想选出一个只会奴役百姓的官员。这就启示着官员们必须要尊重民意,以民意为重,尤其是在我们中国,官员更是要尽心尽力地为人民服务。如果官员罔顾人民的意愿,甚至鱼肉百姓横行乡里,只顾着为了自己的谋福利,那么这些事最终都会暴露出来,这些人也必定会受到国家的制裁,得到法律的惩罚。
猜你还喜欢
- 11-30 古代官员没有明确的退休年龄,但为何退休后要回老家?
- 11-30 要知道古代是没电没网的,古人在夜晚真就日落而息吗?
- 11-30 宋朝为何会出现文人士大夫为主的社会形态呢?
- 11-30 古代利用护城河来拖缓敌军进攻,那么护城河里会有鱼吗?
- 11-30 潼关作为中国十大名关之一,它在古代究竟有多大的意义?
- 11-30 究竟是从几时起,宋朝开始患上了这没救的“软骨症”?
- 11-30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官员的行为,宋朝有怎样的老规矩?
- 11-30 古代没有电灯,古人夜读会不会导致近视呢?
- 11-30 宋朝一直都是“看来富裕”的印象,但为何不去发展军事实力?
- 11-30 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在攻城时真的是采用梯子吗?
- 11-30 在古代历朝历代中,有明文法律规定驸马不可以纳妾吗?
- 11-30 对于古代的纳妾制度,即使是宋朝时期为何也觉得贵?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