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梁武帝看出侯景的野心了吗?侯景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28浏览:44分类:历史

  下面由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侯景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南北朝时期的中华大地上,多的是豪杰和乱兵。

  有一个青年,二十来岁,喜欢骑马射箭、结交兄弟、游走于各个军事团体中间,企图谋划个光明些的未来。此人名叫侯景。《北史》里说,侯景有先天残疾,一个腿长一个腿短,因而对于武艺,虽然懂得,却不自恃。联系到后来的他的作为,大概以才智出众。

  侯景望了眼天,发现单打独斗难免错过良机,不如投靠一个较大的势力,站在巨人肩膀上,总是事半功倍的。

  他的第一个选择,是尔朱荣。当时北魏首屈一指的权臣,巨人中的巨人。

  作为投名状,528年,侯景生擒葛荣,平定叛乱,以此获得定州刺史的职位。时年,他刚满25岁,正是一展身手的好机会。

  530年,孝庄帝诛杀尔朱荣,尔朱家的势力奋起反击,形成与皇室相抗衡的敌手。当时高欢审时度势,选择与皇室站在一起,举兵消灭尔朱氏,从此成为新一代权臣领袖。

  此时侯景27岁,他对于事业上获得的快感远远没有满足,他需要一个新的跳板,此人就是高欢。

  相应地,高欢对侯景也委以重任,给他兵给他权,让他放心大胆干。

  《梁书》中记载:高欢多次嘱咐儿子高澄,侯景此人狡诈,反复无常,要小心提防。

  可见,高欢是知道侯景不安分的。知其深,为何又委其重任呢?乱世之中,用人是第一要务。

  其实,一个阵营倒下了,另一个阵营吸纳了对方的人才,是再常见不过的事,要不然无法解释,朝代更迭里,有的家族长盛不衰。可是南北朝不同,小型政权太多,连年征战,军权下放也很严重,在这个缺乏“稳定”的大环境中,豪杰皆想称帝,被压迫多生兵变。因而,侯景的“反复”倒成了致命伤。

  这一点,宇文泰也看出来了。

  高欢去世以后,高澄上位。出于“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担忧,也是出于对高澄的不信任,侯景反了。

  这个人很有趣,反了许多人,可是每一次,都倒头又投靠了别的势力,却未见自己称帝、拥兵偏安一隅,直到最后一次才有了不同。

  国内呆不下去了,侯景想到西魏的宇文泰。而宇文泰的态度却很坚决:不吸纳。这一点很好理解,当时的宇文泰可是西魏实质上的当家人,该有的都有了,实在没有必要吸收一个不稳定因素进来。

  侯景不甘心,于是将目光投向了南方,南朝梁。那里的梁武帝是一代英主,其年轻时叱诧风云,侯景也是听过他的传说的。心向往之的同时,送去了一封示好信。

  相应地,梁武帝礼貌接受,并且封其为河南王。

  你想啊,侯景本是羯族人,自小生长于北方,为了前途远离故土,还入了异族,是多大的决心和魄力。越是有魄力,也就越可怕。

  这个威胁,难道梁武帝没有看出来吗?

  未必,分析一下彼时南朝梁的战况,就能猜测出梁武帝的一点心思:梁国正值北伐时期,且与高澄大战,而侯景原本就是高澄旗下,对东魏战术了解,反叛后带着部众与高澄打得不可开交。梁武帝这一招“借力打力”,意图就是牵制北部战场。

  换言之,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

  而结局是大家都知道的,没多久侯景就反了,梁武帝晚境凄惨,没饭吃,没水喝,直到去世。究其原因,梁武帝轻敌了。

  面对着侯景这个杀不死,剿不灭,还反复缠绕的敌人,高澄特别厌恶。虽然几场战役下来,把他逼到了江南流域,但是其势力卷土重来是早晚的事。冷静下来一想,你梁武帝可以借力打力,我为何不可呢?

  遂心生一计:派人去南朝梁议和。

  梁武帝接到议和以后,欣然同意,然而和平的背后有一个矛盾他并未注意到:高澄上一仗没有败,却议和了。

  侯景知道议和后,非常恐惧,他自己是高澄的判臣,因为这个身份,梁武帝礼遇他。可是一转眼,梁武帝和高澄成了好朋友,自己不就是他们共同的敌人了吗?所幸侯景心里也没有所谓的“忠心”,大不了反了吧。

  于是势如破竹,直接打到了梁都。

  远在北方的高澄眼见将两个敌人推向了斗争的漩涡,会心一笑。完全不顾及身边的安全了。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