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伉继承了卫青的长平侯爵位,为何最后被处死了?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28浏览:36分类:历史
下面由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卫伉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元朔五年,西汉中央下达了一条最高军事指令:举十万大军向匈奴进军。这被看作是元朔四年匈奴入侵代郡、定襄、上郡的全面反击。北击的队伍分为三路,采取从驻地调兵的方式向匈奴腹地包抄、围堵。匈奴的领土广阔,且多为高山草原,分而击之是必要选择。
大军一路从朔方出发,一路来自右北平,这二路估算有七万人左右。第三路则由卫青带领着三万人,在高阙集结。
高阙这个地方很有门道:它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杭锦后旗西北,是阴山山脉的一处缺口。它自元朔二年被卫青军队占领,是一块军事要地。
匈奴右贤王过于自信,觉得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汉军无法到达,谁料当夜卫青就率领三万人从阴山缺口攻来,简直是“从天而降”。最终汉朝大胜,这虽是诸多将领以及三路军队配合的结果,可是卫青的判断力、决定性,还是无法忽略的。
正因如此,汉武帝要赏,重重的赏。
彼时,卫青已然是长平侯,食邑3800户。武帝进封他为大将军,也就是汉代军事领域一把手,且加食邑6000户。其实在当时,金钱与地位对于卫青来说已经不是稀罕物了,武帝进而给卫青的儿子们封爵。
《史记》载,卫青的三个儿子卫伉,卫不疑,卫登,都成了“侯”,而当时他们的年纪均不到十岁,当然未曾出仕,因此是沾了父亲的光。
卫青死后,按照嫡长子继承的习惯,由卫伉继承长平侯爵位,那是在元封五年,也即公元前106年,然而十五年过去,卫伉却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究其原因,有两点需要聊一聊:
一:从自身出发,卫伉性格猖狂,不够稳重
《汉书》中说,大约在元鼎元年,卫伉有过一次“矫制不害”,所谓矫制,即假传圣旨,所谓不害,是指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个罪名,直接造成卫伉失去了一开始获封的爵位。
犯一次错误,可能是他年轻气盛,也可能是情况紧急,来不及请旨。然而到了天汉二年,卫伉又一次“阑入宫,完为城旦”,所谓阑入,即没带通行证闯入皇宫,完为城旦,说的是带着发须去边塞服兵役。
这件事情,发生在卫伉继承长平侯的第五至第六年,这让他再一次失去侯爵位。
两次事件,足以说明一些性格上的问题。而性格,又将影响人生路口的选择。
二:他所处的时代,恰好是时局动荡期
武帝晚年,虽然国家表面上一派欣欣向荣,然而针对“储君”的角逐早就暗中进行。明面上,至少有两个派别:一是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在他们背后有丞相公孙贺,太仆公孙敬声,诸邑公主以及少数卫氏子弟,是强大的外戚后盾。一是李夫人的爱子昌邑王,虽然他本人未必有争夺之心,但是李广利等人也为之谋划过不少。
征和二年,公孙敬声私下挪用军饷案爆发,被下入大牢。不久,游侠朱世安又告发公孙敬声、阳石公主行巫蛊之事。这把大火总算是燃了起来,卫伉彼时跟他们是一根绳的蚂蚱,武帝一彻查,即将卫伉一同处死。
很久以后,巫蛊之祸终于水落石出,那是江充、李广利等人,利用刘彻病重而撒下的一张大网。可是对于卫伉因何而死这个问题,却一直未谈及,我想有三种可能:
1,公孙家是被冤枉的,一直以来,卫伉都与外戚集团亲近,卷入其中,难以辩驳。
2,公孙家不是被冤枉的,确有不臣之举。反思公孙敬声挪用军饷,以及卫伉假传圣旨的前科,这个可能性似乎怀疑的合理。
3,公孙家有没有被冤枉,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彼时外戚抱团儿,武帝很是忌惮。很可能,有人已经掌握了卫与公孙联盟的证据,这个联盟未必一定是造反,但是在那个敏感时点,即便是普通的联盟,也会被误认为是别有用心。
总结:卫伉本人不是靠才华加官进爵的,属于典型封建社会官二代。等到做官,做的也非常差,既不慎独亦不守法,念及卫青,武帝对他大概是先抱有希望又跌入失望的。而最为致命的是,卫伉卷进了武帝晚年夺嫡大战,彼时太子集团的智囊所剩无几,卫青、霍去病等人也都不在,失败在所难免,卫伉也就成为炮灰了。
猜你还喜欢
- 11-30 汉初三杰对西汉有着很大的功劳,但为何会有不同的命运?
- 11-29 西汉建立之初如何发展经济?汉武帝时期得到怎样空前繁荣?
- 11-29 是什么将戚夫人推向深渊的?她不争后位的话能否平安终老?
- 11-29 汉朝之所以分为东汉与西汉,是因为中间出现了怎样的断层?
- 11-29 西汉皇位的继承人是轮不到刘贺的,但为何却是他当皇帝?
- 11-29 昭君出塞是哪位西汉皇帝在位时期?而这位皇帝后悔了吗?
- 11-29 汉元帝也曾想好好治国,为何却造成了西汉王朝整体滑坡?
- 11-29 昭君出塞是流传千古的故事,她让西汉与匈奴的关系改变?
- 11-29 从西汉开国至汉武帝时期,百姓的财富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 11-28 在西汉三个皇帝统治期间,名将李广为何却难以封侯?
- 11-28 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具体状况如何?它又是怎么开通的?
- 11-28 贾谊的文学才能,对西汉初年文学的发展有什么贡献?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