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汉景帝为什么一直没有庙号?汉武帝为何没有为父亲定庙号?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28浏览:44分类:历史

  汉景帝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屋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刘启去世,其子刘彻即位,即孝武皇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汉武帝。不过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汉文帝刘恒去世后,其子刘启为其定庙号为太宗。但汉景帝刘启去世后,终汉武帝一朝,刘彻这个儿子都没有为父亲定庙号,不仅刘彻没有给父亲上庙号,就是后来的皇帝也没有为汉景帝上庙号,所以汉景帝一直是没有庙号的。

  不过,这在后来看起来似乎是不合理的、令人奇怪的,但在整个汉朝包括西汉和东汉来说,确实很正常的,因为汉朝的庙号比较珍贵,按照当时的标准来说,汉景帝确实是没有资格得到庙号的。

  所谓庙号,顾名思义,是和祭祀有关系的,君王去世之后,一般都会修建专门的家庙进行供奉祭祀,而庙号正是用来供奉祭祀的君王称号。但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家庙的数量会越来越多,这样后人在祭祀的时候就比较困难,因此家庙就会在几代之后被毁掉。

  所谓“天子七庙”,也就是说君王只祭祀七代祖先,过了七代之后,家庙就会被毁掉,而将他的神主合并于太庙进行祭祀。这是对于一般的君王来说的,如果这个君王生前立下过大功,则会获得庙号,有了庙号,他的家庙就能一代代流传下去,被后代子孙供奉祭祀。

  也因此,庙号在最开始是很少的,除非对国家和百姓有大功,值得永世祭祀的君王,才在死后给上庙号,最早时期的庙号可追溯至商朝,再往上因为缺乏史料因此不好判断。商朝时期能有庙号的君王也不过两三个,都是给得有大功的君王。

  商朝之后,庙号消失了很长时间,周朝时期仅有谥号,并没有庙号。而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废止了庙号和谥号,因为庙号和谥号都是君王去世之后,儿子以及朝臣商定的,这就形成了一种“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秦始皇不愿意这种局面一直延续下去,因此废止了庙号和谥号。

  不过秦朝存在的时间太短,尽管秦始皇曾废止了庙号是谥号,但并没有形成定例,汉朝建立之后,庙号和谥号再次出现了。而且庙号依旧遵循商朝时期的规制,非大功大德者不能拥有。西汉时期拥有庙号的君王有四位,分别是刘邦、刘恒、刘彻和刘病已。

  刘邦能有庙号那是理所当然的,他是大汉王朝的建立者,创基立业曰“太”,因此刘邦的庙号是太祖。刘邦去世之后,汉朝差点改朝换代,皆因吕后对刘汉宗亲的打压和对吕氏家族的提携,以至于吕后去世之后,汉朝出现了短暂的动乱,即诸吕之乱,吕氏家族被清除,而代王刘恒被迎回长安即位,即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之后不仅没有成为朝中重臣的傀儡皇帝,而且还迅速稳定了局势,励精图治,开启了“文景之治”,将汉朝打造成了一个强盛的王朝,因此,刘恒对汉朝时有大功的,他将父亲刘邦打下来的基业发扬光大,因此庙号为太宗。

  有了文景之治的铺垫,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后又了雄厚的财力和人力去开疆扩土,打造了汉武盛世,因此汉武帝对汉朝也是有大功的,庙号是“世宗”,虽然后世多认为汉武帝穷兵黩武,但在当时来说,汉武帝确实是立下了大功,因此有庙号并不为过。

  汉武盛世之后出现了昭宣中兴,昭宣中兴虽然起自汉昭帝刘弗陵,但真正功绩是属于汉宣帝刘病已的,因此汉宣帝刘病已才是真正的中兴之主,死后庙号为“中宗”。这就是整个西汉的庙号情况,西汉有15位皇帝,仅有四位皇帝得了庙号,不到三分之一,这个比咧足以说明西汉时期的庙号有多珍贵了。

  当然,这里可能有人会为汉景帝打抱不平,毕竟文景之治的缔造者是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为何刘恒有庙号而刘启却没有庙号呢?

  实际上我们看刘启的一生,他固然与其父缔造了文景之治,但主要的功绩是汉文帝刘恒的,在这一点上,刘启即位之后只不过是遵循了汉文帝的基本国策,是汉文帝的延续,而并没有在汉文帝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单就汉景帝来说,他在位时的功绩并不突出,而且还有不少的错处,可以说汉景帝一生有功有过,其功不足以让人忽略其过从而获得庙号。汉景帝在位期间发生了一件大事,即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的发生是因为汉景帝在晁错的建议下进行削藩的结果,这本来是汉景帝为加强皇权采取的一个必要举措,但这期间还掺杂了私怨。汉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曾打死了吴王刘濞的太子刘贤,这让原本就对朝廷不满的刘濞更加在私下里积极积蓄力量,成为势力最强大的一个诸侯王。

  诸侯势力大增,对皇权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刘启重用主张削藩的晁错开始进行削藩,削藩的开始就是对吴国的会稽郡和豫章郡下手,刘濞自然不愿意,于是他联合七个诸侯国打着诛杀晁错、安定国家的旗帜起兵。刘启知道后一面派周亚夫、郦寄、栾布等将军攻打诸侯国,一面又在吴国丞相袁盎的建议下将晁错杀掉。

  晁错有什么错呢?汉景帝并没有怎么考虑,就将晁错给杀了,他以为这一杀能解决问题,殊不知刘濞起兵的对象从来就不是晁错,汉景帝这很显然是自损了一员大将。当然七国之乱也没有持续多久,三个月就被周亚夫等人平定了。

  七国之乱的平定,让刘启从诸侯国那里收回了大部分的权力,收回诸侯的官员任免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诸侯割据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皇权得到最大程度的稳固,当然,诸侯势力虽大受打击却并未伤到根本,因此汉武帝时期才有了著名的推恩令。

  而周亚夫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大功,并在后来成为景帝朝的丞相,但周亚夫这个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刚正不折,极不会揣摩汉景帝的心思。汉景帝因为栗姬的关系想废掉太子刘荣,但遭到了周亚夫的极力反对,再加上周亚夫在平定七国之乱的过程中得罪了梁王。

  这一件件一桩桩让周亚夫在朝中遭到了排挤,渐渐地,汉景帝对周亚夫的信任也减少了。周亚夫始终坚持汉高祖刘邦的约定,即“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当窦太后想封王信为侯的时候,周亚夫极力反对,这一次倒是合了汉景帝的意,而第二次,汉景帝就生气了。

  汉景帝原本为了鼓励匈奴人归顺汉朝,准备封匈奴将军唯许卢等五人为侯,周亚夫又是极力反对,这一次汉景帝并没有采纳周亚夫的建议,而是坚持封侯,周亚夫只好托病辞职,汉景帝顺水推舟就让周亚夫退了休。

  汉景帝后来还试图再起用周亚夫,不过在请周亚夫的过程中,汉景帝发现周亚夫还是一如既往的臭脾气,于是打消了再用他的念头,再后来就有了周亚夫要谋反的传言,原因就是周亚夫的儿子买了五百甲楯,这成为周亚夫的罪证,汉景帝并没有给周亚夫机会辩白,而周亚夫为了自证清白,绝食五天而亡,为国家立下大功的周亚夫就这样死了。

  我们看,无论是刘贤的死、晁错的死、周亚夫的死以及还是太子刘荣的被废,汉景帝额处置方式都是不妥的,因此,就汉景帝的一生来说,是有功有过而且其功不足以盖过其过以得庙号的。

  实际上,别说是汉武帝并没有给汉景帝定庙号,即便是定了,或许还会被下掉,要知道西汉皇帝中原本除了刘邦、刘恒、刘彻和刘病已之外还有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平帝刘衎等,也曾是得了庙号的,只不过后来被东汉光武帝刘秀以功绩不够而下了。

  因此西汉只有四位皇帝得了庙号,而东汉只有三位有庙号。倒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后,庙号泛滥了起来,到了隋朝时期则趋于稳定,基本每个皇帝都能得到庙号。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