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举史上的南北榜案,最后是如何解决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27浏览:37分类:历史
南北榜案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屋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早在明朝就有分区设线的规矩,之前,科举取士是不分地域的,全国都考一道题,但是在明朝,因为地域问题,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很多人命丧黄泉,到底出了什么事儿,我来给大家娓娓道来。
话说洪武三十年春天,正好是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举办的时候。这一年科举,朱元璋任命刘三吾为主考官,纪善,白信蹈为副主考官,主管会试阅卷。会试进行得很顺利,选出了五十二名成绩最优秀的举子为进士。他们有机会进入最后一关——殿试。在之后的殿试中,一个叫陈安的福建人一举夺魁,被钦点为头名状元。
本来一切都很平常,没想到榜单刚一张贴出来就引起了轩然大波。为什么,这次科举选出的进士竟然清一色的都是南方人,没有一个北方人。虽然每年被选中的方举子都要多于北方,但是北方人一个都选不上的情况还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这引起了北方举子的强烈不满,他们心想:“这不是在搞地域歧视,阻断我们北方人当官的路吗?听说主考官刘三吾是湖南茶陵人,一定是他有私心,想要照顾他的南方老乡,所以只录取南方人。”
于是,发榜仅仅六天之后,落地的北方举子们纷纷上街游行,抗议刘三吾等人舞弊,偏袒南方人。有的人联名上书,到礼部衙门前击鼓鸣冤。还有数十名举子拦轿喊冤。于是,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没过几天,整个南京城乱成了一锅粥。南北方的举子哪怕素昧平生,只要听说话的口音不一样,就会互相对骂,甚至大打出手。他们都放弃了读书人的斯文,各个像见了仇人一样,打架斗殴的事件时有发生。明朝政府不得不派出军队才勉强镇压住了闹事的人群。
北方举子闹事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不禁大怒,决定好好调查此事。三月初十,朱元璋命侍读张信,侍讲戴彝等十二人成立‘调查小组’从北方举子的试卷中选出成绩比较好的人,增加北方人的录取名额。‘小组成员’把所有北方举子的试卷仔细地复审了一遍。
二十天后,他们把复审的结果上报皇帝。说这些举子写的文章的确文理不佳,赶不上南方举子。而且言辞中还有犯忌讳的地方,确实没有一个人符合录取条件。这次科考公平公正,没有舞弊行为。
结果一出,再次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在朱元璋的面前告刘三吾等人的黑状。说刘三吾他们故意把写得差的文章给陛下看,有意蒙蔽陛下。朱元璋听后大怒,决定严惩三位主考官。刘三吾的朋友们看不下去了,劝刘三吾说:“您没看见现在北方举子都闹成什么样了吗?您就顺着皇上的意思,录取几个北方举子不就没事了吗?何必跟皇上较真儿呢?”刘三吾说:“科举有科举的规矩,就应该按规矩办事。考试成绩才是科举取士的标准。那些北方人确实学识浅薄,没有办法和南方人比较。如果我把没有资格考取的人录取了,对那些通过实力考取的人就不公平了。”
有人把刘三吾的话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的心里很不高兴。他又问另外两位主考官,没想到他们的回答跟刘三吾如出一辙。朱元璋心说:“真是三位迂腐的老书生,不识时务。北方举子都闹成这样了,他们还那么死拧。于是,愤怒的朱元璋大开杀戒,翻起了十几年前刘三吾曾经支持过蓝玉的旧账,说刘三吾,纪善,白信蹈三人和蓝玉是同党。纪善,白信蹈被凌迟处死。
刘三吾因为年纪太大,已经是八十五岁高龄的老人了,所以免于一死,流放到三百里外的漠北戍边。又说状元陈安贿赂考官,将陈安处以车裂的酷刑。新及第的进士们一律取消资格。至于刘三吾,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要去三百里外,荒凉苦寒的边塞,那滋味儿比死强不到哪儿去。建文帝初年,刘三吾被召回,但因为边塞生活凄苦,遭受如此沉重的打击,加上年事已高,不久就病故了。
再说朱元璋处置了刘三吾等人之后,北方举子们这才心满意足,心里说:“皇帝真是好人,为我们主持公道。”但是科举取士的名额都没有了,这怎么行。于是朱元璋下令再举办一场科举,这一次,朱元璋亲自阅卷,录取了陈安伯等六十一人为进士。六月的殿试之后,又钦点韩克忠为状元。这次录取的人,清一色的全是北方人。北方举子心花怒放,他们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通常科举考试都是三年一度,洪武三十年这样一年两次的现象实属罕见。由于之前发榜在春季,而且录取的都是南方人,所以被称为‘春榜’或‘南榜’。之后发榜在夏季,而且录取的都是北方人,所以被称为‘夏榜’或‘北榜’。这就是明朝科举史上著名的‘南北榜案’。
这次科举录取的都是南方人,看似很不合理,实际上是有原因的。朱元璋虽然灭了元朝,把蒙古人赶回了漠北草原。但是北元,还有元朝的残余势力依然时不时地南下骚扰百姓。有时候甚至会发动战争。兵荒马乱的北方缺少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而南方远离战火,相对安宁,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比北方好的多。南方举子的科考成绩自然比北方的好。这是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结果。
朱元璋明知三位主考官,还有状元陈安等人都是冤枉的,依然要大开杀戒,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他的残暴嗜杀。朱元璋也有自己的苦衷,他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笼络北方士人。朱元璋毕竟是草根出身的皇帝,而且是由南向北打下天下的。他需要北方人支持,来巩固根基。所以朱元璋要录取一些北方人来补充官员队伍,让朝廷官员南北平衡。刘三吾学问很高却不懂官场,看不出朱元璋的用意。按现代的话来说就叫“不会领会领导意图”。所以‘南北榜案’是朱元璋为了笼络北方读书人玩得一套把戏。只是可惜了三位主考官,坚持原则却招来无妄之灾。更可惜的是状元陈安,靠自己的实力考中状元。本以为可以光宗耀祖,却无辜地卷入南北榜案,招来杀身之祸,堪称历史上死得最冤的状元。
南北榜案发生的第二年,朱元璋就驾崩了。到了洪熙元年,明仁宗吸取了南北榜案的教训,改变了科举全国统一出题的旧制,规定按定额取士。也就是根据南北方的人口比例,教育程度等因素划分录取比例,分别出题考试。规定的比例是:每次科举录取南方人十六名,北方人十四名。到了宣德、正统年间,改分南北中三卷,录取比例是:南方五十五名,北方三十五名,中原十名。科举录取不平衡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如今高考分区出卷,按比例录取就是传承了明朝的制度。这种制度照顾了地区文化教育的差异性,让录取更加公平。看来,改革常常要伴随着试错,只有在惨痛的教训中总结经验,找到正确的方法,才能不断进步。
猜你还喜欢
- 11-28 明朝的南北榜案是怎么回事?朱元璋又是如何处理恰当的?
- 11-02 宣华夫人是谁?独孤皇后为何会容忍她呢?
- 11-02 独孤伽罗的身世如何?他是如何成为杨坚的皇后的?
- 11-02 高颖是什么人?为何能被称为“隋朝第一功臣”呢?
- 11-02 蜀汉灭亡到东吴灭亡,这期间三国的局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11-02 赤壁之战曹操有没有出尽全力 曹操为什么会溃败
- 11-02 杨坚为何会推崇一夫一妻制?他的目的是什么?
- 11-02 姜维掌管蜀汉军事大权后做了什么?他的北伐是如何进行的?
- 11-02 阿巴亥作为努尔哈赤的老婆 努尔哈赤临死前为何要她殉葬
- 11-02 陈霸先死后,他的儿子结局为何那么惨?
- 11-02 清朝既然不得百信民心 清朝为什么还能维持近三百年时间
- 11-02 于谦为什么会遭人嫉恨?他最后为何含冤遇害?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