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能让秦国走向强大 秦国统一六国为何还花了百年时间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27浏览:44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商鞅和秦国,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李斯
公元前356年,秦国咸阳,秦孝公正因为变法之事正左右为难。
面对甘龙等守旧派提出的疑问:“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站了出来,并进行了针对性地回答:“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从此拉开了秦国变法的序幕。
商鞅仅一人就让秦国从此走上富强之路,我们在历史课本中归纳总结的关于秦始皇的诸多政绩,其实大部分都是商鞅变法内容的延续,比如说统一度量衡、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等。
除此之外秦国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统一调度做到行令禁止,也是全靠商鞅提出的诸多办法,比如说编订户口,强调农业发展鼓励垦荒以达到增加税收,采用“连坐法”,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开辟了“军功制度”划分二十等爵位等。
商鞅这些办法以我们如今的目光来看并不一定完美,但对当时的秦国的确造成了极大的正面影响,以至于哪怕他之后因权势过大以及触动了贵族利益而被秦惠文王所杀,但秦惠文王却依旧保留了商鞅变法的政策,这些政策不仅一直保留到了秦始皇时期,对之后的封建社会统治同样产生着重大影响。
那么问题来了,商鞅变法既然这么厉害,为何秦一统六国却花费了百年之久?其实我们可以用成绩来举例。我们都知道假如想要一个次次考30分的孩子,将成绩拔高到及格线60分,或者说70分,其实很容易;但如果想要这个孩子的成绩从60分或者70分,提升到优秀的90分以上,甚至100分满分,这其中的难度会难上数倍,当时的秦国也是如此。
原本的秦国在战国列强中并不出彩,只能说占了个偏安一隅的便宜,但不论是文化还是实力,都差了很大一截;商鞅变法一出,一下子就将及格线以下的秦国给拉到了合格的水准,让其具有争霸天下的机会。但机会只是机会,想要真正一统六国,对于当时的秦国来说还有“三座大山”亟待解决。
第一座大山:义渠国
这个义渠国就是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那个义渠国。《后汉书》有云:“及平王之末,周遂陵迟,戎逼诸夏。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逼迫周平王迁都的乃是诸多戎狄部落,义渠就是其中最为强大的一支,位于秦之西北。
秦国的建立本就是因为秦襄公援助周平王有功,因此获封岐山一带,让其抵御戎狄,所以说秦国跟义渠的恩怨可以说是贯穿着秦国的全部发展历史,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
公元前前430年,秦躁公在位时期,义渠大举攻秦,一路从从泾北直打到渭南,达到鼎盛时期。秦国明白想要一统六国,必须先解决自己身侧这一心腹大患,因此在商鞅变法之后,秦惠文王最先做的不是挥兵中原,而是趁着义渠内乱去收复义渠。
但此时的秦国只能做到让义渠臣服,无法真正打穿义渠;义渠方面呢表面看似恭顺,实际上有着诸多小心思。直到宣太后执政,改变了对义渠的政策,玩起了怀柔,利用自身为饵引诱义渠国君。
义渠国君不见得真心爱慕宣太后,大概率也是打着通过宣太后收复秦国的主意。但最后还是宣太后旗胜一招,在公元前272年“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引得义渠群龙无首,这才真正覆灭了义渠国。
第二座大山:内部动乱
虽然自秦惠文王以来,秦国一连几任统治者都属于励精图治那种,哪怕是看上去最“荒唐”的秦武王,至少在国事上面还是很不错的。只不过再强大的统治家族,在面对执掌权柄的问题上,还是难免进行权力争斗。
在秦武王因“举鼎”而亡后,宣太后立刻展现出了强大的政治手腕,将在燕国为人质的儿子公子稷迎回,打败了一众竞争者登顶王位,公子稷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秦昭襄王。你以为秦国内部动乱到这里就结束了?并不。
虽然扶持儿子登上王位,但宣太后并不满足于当一个颐养天年的太后,而是开启了临朝称制之路,并大肆提拔自己的亲信,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权利。在权势面前,哪怕是亲母子也能反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秦昭襄王与宣太后之间同样充满着箭弩拔张的氛围。
最终还是秦昭襄王更胜一筹,在范雎的帮助下终于从宣太后手中夺过权柄,并将其提拔的“四贵”驱逐出咸阳,自此安定了秦国内乱。
第三座大山:六国鼎盛
杜牧在《过秦论》中其实已经点出了这点:“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国与国之间的实力,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存在,秦国的强盛一方面来自于本身发展良好,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六国的不思进取。
举个例子,在商鞅变法的同一时期左右,吴起也在楚国进行了变法;不过吴起变法同样触动了楚国贵族的利益,被楚国贵族用箭射死。后来的楚肃王虽然将杀死吴起的那些贵族全部清缴(并非为吴起,而是因为他们杀吴起伤害到了楚悼王的尸体),但吴起变法的内容他也没有继续采用,这就导致在国家强盛方面楚国开始落后秦国。
战场之上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秦国之所以自商鞅变法百年之后才真正覆灭六国,其实也是一直在等待这么一个六国本身衰败不堪的时机。在六国强盛时,秦国选择避其锋芒暗自发展;等到六国从自身内部开始溃烂后,秦国便开始挥军出征,这就是为何要花费百年之久的原因所在。
从这篇文章中大家应该已经看出来了,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第一个大一统政权,大秦帝国的崛起绝非嬴政一人之功,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因此哪怕六国中再多的阴谋阳谋去阻止,结果都是失败。
从秦国的第一位君王,秦惠文王开始,秦国的领导者们就全都在为一统六国准备着,且期间没有一位统治者拖了后腿,这其中还包括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太后,大秦宣太后。这些秦国的领导者们为此所做出的努力,并非寥寥数语能够说清,想要读懂大秦崛起的奥秘,得从这套《大秦帝国》中寻找答案。
猜你还喜欢
- 11-30 都说“秦晋之好”,晋国为何却成为了秦国最大的阻碍?
- 11-29 如果赵国一直和秦国耗着,那么赵国最终是否能赢得胜利?
- 11-29 秦国在阴晋之战元气大伤,魏国为何却没有乘胜追击?
- 11-29 在魏国、齐国相继衰落之后,赵国如何单独抗衡秦国?
- 11-29 在古代诸多法律之中,哪条奇葩法律来源于冷酷的秦国?
- 11-29 如果秦惠文王不杀商鞅,而与他共同经营秦国会发生什么?
- 11-29 楚国商业经济很是发达,为何却被西北之地的秦国所灭?
- 11-29 在战国那个乱世年代,最后统一六国的为何却是秦国?
- 11-29 在真实的历史上,秦国人尚黑究竟是有着哪些原因?
- 11-29 齐国称霸的时间最长,为何最后只能眼看着秦国一家独大?
- 11-29 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卫国这个诸侯国为何得以继续存国?
- 11-29 商鞅因在秦国积极实行变法而成名,那么他的老师又是谁?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