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保卫战中赵国为何能够让秦国损失惨重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27浏览:50分类:历史
“长平之战”,大家都知道,赵国败于秦国。最后赵国四十万士兵,也被秦国名将白起给屠杀殆尽。可是,按理经过说这样一场决定两国生死的战略决战后,赵国几乎是损失了全国将近八成的士兵,实力大大缩减,应该很快会灭亡。可是神奇的是,在经过长平之战后,经过了三十多年,赵国才最终被秦国灭亡,更难以置信的是期间赵国还再次大败过秦国,报了自己的“长平之战”大仇。
邯郸保卫战能取得胜利,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其一、秦军无战心;其二、赵军拼死抵抗,且占有地利;其三、魏国、楚国各派十万援军支援赵国。以有心战无心,以合众而暴寡,故秦军必败!邯郸之战,秦军伤亡三十余万人,其中有两万人投降赵军;加上长平之战的损失,秦国伤亡六十余万人,实力大损,延缓了统一的步伐。长平之战后,白起并没有因为坑杀四十万赵军而懊恼,他命令秦军休整十日,然后东进一战灭赵国!
秦军包围赵军之后赵国总共还组织了大约十几次的突击,试图从外面打破包围圈。但是呢,由于这些后勤部队并不是战斗部队,打不了硬仗,赵军在这个时候大约又损失了2万多人(也就是说,长平之战赵军的实际损失应该是47万人)。之后,赵军上党守将拒绝再次出击营救(没有武器,人员也不精锐),他把部队带回到壶关,做好邯郸保卫战的准备。所以呢,赵军在长平之战后大约还剩下13万男丁(14~45岁之间的男子)。其中,由于上党守将的正确指挥,其中有8万是14~16岁的孩子,这些人在几年后便是赵军的主力。
后期秦内部发生君臣不和,内乱,以及修郑国渠等一些力事情,拖延了进程。长平后没多久秦王就挂了,后面的继承者一个三日,一个三年,然后有了各种内斗内乱,而内斗的结果就是对外发展受限制。也就是说,秦要灭赵,要等到国力强盛到可以应对各国合纵。
猜你还喜欢
- 11-30 秦赵渑池会结束以后,廉颇为何会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 11-30 廉颇作为赵军转战四方时,攻齐、伐魏、破秦是否有过败绩?
- 11-29 廉颇主动找蔺相如赔不是,真的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吗?
- 11-29 将相和成了一种美谈,那么蔺相如和廉颇的关系究竟如何?
- 11-29 廉颇的晚年发生了什么?赵国为何要弃用他这样的大功臣?
- 11-29 廉颇对于赵国是无愧于心,但为何却客死在楚国寿春?
- 11-29 廉颇对赵国的忠心毋庸置疑,但晚年为何却逃往魏国?
- 11-29 廉颇在赵国未尝一败,但为何却没能在魏国建立功业?
- 11-29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一说法与战国名将廉颇有何关系?
- 11-29 在长平之战中,赵王为何要用毫无经验的赵括换掉廉颇?
- 11-29 如果长平之战不换成赵括,廉颇将军最后能守得住吗?
- 11-29 扁鹊是战国时期的一位神医,那么他的医术究竟学自何人?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