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真的是盛世吗?百姓的生活到底如何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26浏览:39分类:历史
康乾盛世其实是一个美好的骗局,皇帝和大臣坐在大殿里自嗨,百姓该饿死的还是饿死。
为什么说能干的康乾皇帝祸害了中国?在很多人看来,这绝对是博眼球的说法,我们康乾盛世,开疆拓土,富国强兵……
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社会制度压制了中国人的创新思维,将愚昧和麻木植入到民族内部。尤其是满清一代,行政封闭和思想禁锢使中国与国外缺乏信息交流,而打击压制中华传统文化,最为害深远。
中国几千年的gdp,清末全贡献给了别人
明末和清末的类似对比并不鲜见,但是明末在我们看来,那么荒唐的王朝,却比清末有骨气多了。
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澳门陷入混乱无法控制局面。香山知县蔡善继获知此事後,“单车驶澳”,亲自出面处理了这一宗案件,平息了骚乱并制定了《制澳十则》,规限葡萄牙人不得在澳门置物业、盖房屋等活动,使葡萄牙人无机可乘。
在颁布《制澳十则》后,蔡善继行使法权对“夷目”施以笞刑,葡萄牙人亦不敢反抗。葡萄牙人犯罪,可由葡萄牙人自行处置。牵涉华人的,需交中国官员审判。笞刑就是打屁股,常有葡萄牙人,被送去广州打屁股。
不信?去查查度娘,有个词条: 蔡善继治澳。他那套东西,满清也拿来用,但是用不好,还是在南边出了乱子。
有个朋友,在我这篇文章发出去之后,很不满,给我发邮件反驳说,“清朝政府开疆扩土,相断平定了新疆、收复了台湾、召回了西藏、蒙古(沙俄当时还在拉拢),东北也自然纳入了版图(虽归明朝管,便事实上等同于独立),疆域比明朝扩大一倍还多,仅次于元朝时期,是我国目前960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三大国土面积的重要基础,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土地比什么都重要。”
打住!收复台湾,郑成功的功劳不要算在康熙头上。荷兰大员长官揆一修书予郑成功,表示同意“和谈”,率领残敌五百人狼狈退出我国领土台湾,沦陷了三十几年的台湾,从此重回中华。
读书少也不骗你。葡萄牙、荷兰在那个时候不是小国,是大国。恩,英、法还只是小弟,还排不上号,隔了世纪呢。
所以,皇帝都怪怪的明王朝敢于碰硬,或者说大臣们出马就行了。又有人会反驳,郑成功跟明王朝有毛关系,自立为王好嘛?别着急,1662年(清康熙元年,永历十六年)五月初八郑氏被人毒杀,死前大喊:“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先帝,先帝,先帝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再看大清帝国,能做得是什么,没有拿着不平等条约以泪洗面,而是一步步万劫不复(不过,康乾两位皇子倒是生了不少,可是最后接班人都四处物色。一个王朝的衰落,到最后连女儿都生不出来)。
所以,清末那几场时间不太长的战争,却把中国几千年的gdp,全贡献给了别人,老百姓能不穷得易子而食吗?
明朝的一个知县和一个残明地方势力,都能将崛起的西方冒险国逼回去,而清朝举国之力却是一败再败。不同的王朝,造就的完全不同的结局。为什么?是因为我们教科书上说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崛起,我们没办法了吗?
说好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呢?
拿1840年鸦片战争来说吧,网上类似的分析很多,列举大家对满清不应该败的这么几条理由:
1、国力:道光时清朝人口4万万,gdp约占世界30%,明明白白一个东方大国。英国当时还没成为"日不落",gdp约占世界的5%。
2、战势:英军兵少,而清军兵多;英国后方太远,清朝在本土作战。
3、兵力: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
4、武器:当时英军使用的武器,海军虽用蒸汽机装备,但很多还是帆船;陆军虽使用后膛装弹的火枪和火炮,比清军先进一些,并不像后来差距拉得那么大。
5、军费:道光皇帝不差钱。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白银没有外流,还没给日本呢。
6、道光皇帝身后是有”小推车“的,在鸦片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只是到了后来,老百姓失望透顶,才出现了带路党。
读书再少也骗不了你,战争以清王朝的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英军以较少的兵力、较小的代价战胜了中国。“这种失败,连教科书都看不下去了。
说好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呢?其实,这句是奏折的最后一句,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九《汉纪二十一》,陈汤给汉武帝的奏折里写的,还有一句类似的是“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出自哪?万历皇帝朱翊钧《平倭诏》:“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大明王朝做到了,万历皇帝毅然出兵,大明将士血洒三千里江山,拯救了朝鲜,让日本人的侵华整整推迟了三百年。《明史》称“东洋之捷,万世大功。”一个自秦汉以来无比自信的民族,真实gdp领先了几千年,突然就落后了,还落后的一塌糊涂。真的是封建阶级战胜不了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战胜不了无产阶级吗?
康乾盛世的毁人不倦真相
康熙前面的三个皇帝,实在没什么可说,除了杀就是征,入关之前杀自己人,入关时杀异族人……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在摆脱了多尔衮之后,24岁就染上天花去世了,还是说说康乾”盛世“吧。
康熙厉害。首先命好,因玄烨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福临把他选为继承人。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还智擒鳌拜,平定三藩,统一台湾,驱逐沙俄,大破准噶尔,修治黄河、淮河和永定河,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学。咋一看,战功赫赫,成绩斐然,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真的是这样吗?
所以,皇帝伟大与否,标准是什么?经常被拿出来讨论,屁股决定脑袋,结论就众说纷纭。伟大的君主不一定伟大,他的伟大是为了皇位安虞、江山永固还是民族未来、藏富于民。一国之君的伟大与否,不要看一时的浮华,而要看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更不能以君主的个人能力论雄才大略。
早就有人逐一分析康熙做的大事,了解了解真相:
智擒鳌拜,说明康熙很能干?不过,这和伟大没有一点关系。不过是清政府内部的皇权争夺战,变更的仅仅是国家实际领导人。这是康熙为自己而战,没有涉及到国家民族的贡献,和百姓也无多大关系。
平定三藩之乱,更是为了维护皇权。康熙和吴三桂争着当老大,结果大打出手。战争还是康熙挑起的战争。这不过是一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夺权战争,和贡献沾不上边。康熙最终胜了,也只因为他的手段比吴三桂高明,说明他确实能干。没有涉及到贡献,自然也和伟大没有关系。
有人会说:康熙维护了领土的完整!
我弱弱地问一句,如果你是吴三桂,你胜了,会允许分裂吗?这场战争,不管谁胜,国土都是完整的,不存在分裂的可能。这和沙俄分裂新疆、苏联分裂外蒙不是一回事。
接着是雅克萨之战。此战发生在康熙年间,清政府战力最强的时期。沙俄投入的兵力也就450多人(+600援军),还是远征。弹药和粮食都有限,远没有大家想象中的规模巨大和惨烈。清军数倍于沙俄军(第一次:清军2500,俄军450;第二次:清军2100,俄军826 ),还在雅克萨城的南、北、东三面掘壕围困,在城西河上派战舰巡逻,水陆两军同时进攻,打了大半年才了事。这种战斗和结果有什么自豪的?
尼玛,《尼布楚条约》,把西伯利亚的150万平方公里土地送给俄国,这时是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离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东洋之捷,才81年!
这就是伟大的康熙和雅克萨之战,就像清政府后来的战争一样,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内行是因为知己知彼,所以打起来格外有劲(算了,不说了)。
不知道历史学家出于什么原因,大肆褒奖割地的雅克萨,中国虽然赢了并没占到便宜,反而失去了外兴安岭以北的小部分领土和以尼布楚为中心的蒙古东北部地区。
雅克萨之战,中国虽然赢了,却并没占到便宜,反而失去了外兴安岭以北的小部分领土和以尼布楚为中心的蒙古东北部地区。难道,以一胜利之师,割地求和,是康熙传下来的祖训吗?
康乾对漠北蒙古的准葛尔部进行了种族灭绝,残忍得罕见,用从西方引进的火炮屠杀英勇的准葛尔人,从此准葛尔成为了一个地名。乾隆皇帝继承了先帝的屠杀事业,是屠杀的总指挥,“数千里内,遂无一人”。
康熙治理黄河淮河,哪个朝代没治理过呢,哪个朝代没有批示过”一定要把黄(淮)河治好“?明朝30年不上朝的万历帝还治理过黄淮河的水患,而且治理得不错,能说万历帝伟大吗?(万历二十三年(1593年),总理河道的杨一魁与礼科给事中张企程共同提出“分杀黄流以纵淮,别疏海口以导黄”的建议,然后施工,“分泄黄水入海”,“分泄淮水东经里下河地区入海”。“于是,泗陵水患平,而淮、扬安矣”。)
康熙与他的对手彼得大帝,几乎一样的勤奋好学。不过,康熙的好学是为了装点门面。彼得大帝——俄国最杰出的沙皇,他学习消化吸收,将西方化的政策实施,使俄国变成真正的强国。康熙对科技有政治动机,学汉文化也没有他早死的父亲真诚。他要让汉族大臣看到:他是一位多么能干和智慧的皇帝。恩,满人有文化。同期,彼得大帝还向清政府提出派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知道了吧?
所以,在康熙的统治下,中国一步步地步向衰落,俄国在彼得一世的带领下,走向世界前列。一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170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到世界总值的23.1%,而俄国仅占3.2%,但俄国1700—1820年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幅度远远超过欧洲和世界平均速度,更远远超过中国,大踏步跨入西方列强行列。短短一百多年以后,中国就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同时也沦为俄国的阶下囚。
康熙年间,戴梓发明的28连发的,当时最先进的火器,康熙弃之不用。还说:以满洲夙重骑射,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有马上枪箭熟习者,勉以优等。戴梓发明的“连珠火铳”的武器,也叫二十八连珠火铳。铳背是弹匣,可贮存28发火药铅丸。铳机有两个,相互衔接,扣动一机,弹药自落于筒中,同时解脱另一机而击发。康熙将戴梓举家流放盛京35年,这位当时就著名的机械、兵器制造家被逼的卖画为生。
清朝后期,左宗棠在西北平叛,从一处明代炮台遗址挖掘出开花弹百余枚,不禁仰天长叹:"三百年前中华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传,以至被列强所欺凌。"看到没?这就是康熙造的孽。不仅不发展科技,反而打压科技,明末的科技,清朝却无迹可寻,令后来的能臣李鸿章不得不找德国进口开花弹。
除了彼得大帝,康熙和路易十四也同处一个时代。明末清初,全球的变革时代,中国遭遇满清入关,中国变革进程中断,祸害无穷。
更大的祸害,就是所谓有个人能力的康熙。
路易十四奢靡无度;热衷芭蕾;没有兴趣参与任何科学活动;期望成为亚历山大那样的欧洲霸主。咋一看,有点荒唐,不学无术之人还爱做梦。康熙一生节俭勤政;对西学颇有研究;以大禹为自己的治国偶像。很不错的样子。
接着是两人的作为:
路易十四大力支持国家普及科学。他接受大臣的建议,成立了法兰西科学院,法兰西建筑学院和法兰西喜剧院,其成员享受国王的津贴,研究活动受到资助。康熙,则忙着进行文字狱,以维护满族统治的合法性。
路易十四发动了大量的对外战争,打造了一个鼎盛一时的法国。康熙热忠打内仗建功立业。对外只和俄国发生过冲突,面对俄罗斯一股小小的远东军,康熙并没有表现出军事才华。
路易十四为了发展海外贸易,拓展海外殖民地,将国门大开。加强法国与欧洲及世界的联系;而康熙在开海禁海问题上,长期犹豫不决,最后以禁海告终。禁海不仅使中国造船技术一路滑坡,也导致离奇事情的发生:明末对世界地理已有相当程度的认识,绘制了世界地图,虽然后期海禁,但没有真正实现全面海禁。清末呢,竟没人知道欧洲在哪,因为销毁了奇技淫巧类书籍,连《天工开物》都遭到禁毁,两百多年后才从法国国家图书馆找回明最初刻本。
比较下来,皇帝的个人能力,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眼光和优秀的辅佐人才。如果既有个人能力又有人才相佐,比如毛先生,可以实现宏图伟业了。
康熙晚年,禁止公开讨论天文预兆和历法研究。因为这些内容,涉及到清朝的合法性。1715年,康熙在科举考试中也禁止了相关内容。此前两年,乡试和会试的策问,都已禁止涉及天文、乐律和计算方法。就这样,文字狱成了清朝的一项基本国策。以一人之力,成功改变考官及书生的兴趣几百年,真是能干至极。清朝后期无知无能的种子,就是康熙一粒粒播下的。这也是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突然明白:皇帝能干未必就是好事。有时,甚至会成为某些民族的灾难。当康熙和他的子孙,将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因素几乎完全耗竭,国家发展潜力陷入油尽灯枯之境。社会动荡加剧、行政体制僵化、内部调控失灵,中国已如一潭死水。
黑暗的大明朝,真的暗无天日吗?
前面说了,30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虽然有明亡于万历之说。但不上朝是万历帝对君权制约制度的消极对抗。君权受到压制,怎么可能?很黑很专制的。是啊,已经专制到皇权都受到了压制了!
皇权受压制时,万历帝没有因为大臣与他作对而杀过一人。不上朝也并不是不办公,有的公司老板就是不喜欢开会,万历年间的很多大事小情,都是万历帝处理的。如万历三大征(明亡于万历指的是战争消耗,不是指不开会,不开会公司就倒闭?不可能),利玛窦进京传教,建立教堂,万历都了如指掌(此刻想起了陈宝国的表情)。
再看清末,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这句话的存在就是个笑话,注意,不是指林则徐的存在,林公我是敬仰的。除大清国闭关锁国之外,中国历朝都是开放的,真正的第一人哪能跑到清朝去呢?林则徐不过是清朝看世界的第一人罢了。对不起,度娘告诉我,这句话是魏源说的,古人也不全对,尤其姓康的,哼!
事实上,明朝的皇权是有限的,内阁是成熟的,你和皇帝是可以谈笑风生的。内阁首辅,在有明一朝,扮演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往往是一些德高望重的饱学之士,除了偶尔出现的混蛋和喜欢斗争的聪明人,首辅们还是为帝国热情地工作着,除了实在躲不过去的丁忧,大明皇帝懒,喜欢休假,机构却能一直正常运转,和奥巴马先生有点像,是吧?
很多人都说过,大清国之前,皇帝在"治统"之外,还存在着一个"道统"。明朝的官员很骄傲地认为自己掌握着道统,因而经常和皇帝争执。官员常常不以皇帝的标准看问题,动辄在朝堂与皇帝发生争执而据理力争。有时皇帝气得没招了,就打大臣的屁股。即便这样,这些官员依然义无反顾,甚至死谏,这还会为身后带来无上的荣誉——被皇帝处罚了,获得了整个国家,各个界别的代表委员的赞赏,如果认为大臣是对的,皇帝错了,皇帝甚至不知所措,不惜贿赂大臣们。“吾更爱真理”,在野蛮人的清朝之后和之后,都还是真理,在康熙乾隆那里,他们才是“真理”,因为,清王朝,通过野蛮人的努力,把道统收到皇帝手中,大臣没法和皇帝讲道理了,秘密立储君了,不用找大臣商量谁当太子了,道统和治统统一的王朝,历史上只有满清一个。大清国,真是极品。
清朝是如何实现的呢?来看看聪明网友和我的分析——
首先:皇帝大力提倡程朱理学。这个不新鲜,只是程度加重了很多和太多。读书人熟读八股,只为科考得中,两耳不闻窗外事。富国强兵的技术和思想却鲜有涉及,极大地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读书人的智慧和良心都没了,国家怎么能好?嘿,这位网友,读书人其实没有错,考试大纲上面没有的内容,看个毛啊?科技又不加分,干嘛去上培训班?(明朝虽然也提倡程朱理学,但影响有限。)
其次:侮辱和痛贬名儒的人格,使他们颜面扫地,根本没资格以名儒自居。更别指望他们像明朝官员那样和皇帝争高下了。康熙三十三年,康熙帝召集翰林官员作文。题目:理学真伪论。自己做考官,翰林官员当考生。羞辱这帮以才学自居的文人,包括自己的老师熊赐履和一些已经过世的名儒。骂这些人是假道学,同时以皇帝的威严痛斥当世名儒。告诉人们:真正懂道学的是皇帝,真理在皇帝手中!大臣失去道统,就失去了制衡皇权的王牌。治统与道统的统一,使得清王朝成为历史上最为专制的王朝(新朝没有旧的好,不是倒退吗?)。
更可悲的是,清朝的文武百官,自称奴才,口称主子。为什么要称“奴才”,不称“臣”了?奴才最听话,臣还可以称为“大臣”,奴才就只能是“狗奴才”啦!
最后,当然就是杀头了。明朝能容一个骂皇帝的海瑞,海瑞让皇帝都害怕他,为什么,皇帝最怕这种道德完人,喜欢腐败分子。清朝呢?不能容一个哭庙的金圣叹。专制与否,已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用雾里看花了。康熙初年,庄廷鑨修《明史辑略》,获罪,牵连致死七十余人。此外,满清律规定:凡汉人三十人以上集会者,以谋反罪论处。这和朱元璋不一样,朱元璋搞权力斗争,杀的多为武夫,其后世子孙,被大臣指责的一无是处,也不敢擅杀一人。清朝文字狱之烈,专杀有思想的文化人。周海滨注曰,这真是“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康熙是一个能干的人,但他不是一个好皇帝。其实,康熙是个很糟糕的皇帝,有时候还是影帝。那么,谁才算是伟大的皇帝呢?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以及被我刚刚除名的康熙帝?隋文帝杨坚与秦始皇嬴政,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从乱世中统一的皇帝。而且,中国的皇帝普遍是打江山的,不会治江山,后来治江山的明君,又不是打江山的是杨坚。开皇之治,直接带来后世唐朝的辉煌。隋文帝杨坚究竟是一位多重要的人物呢?要对这个问题作出判断,可以试着把他与欧洲帝王查理曼相比较。两个人的生涯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罗马帝国灭亡约三个世纪以后,查理曼成功地重新统一了西欧广大地区。在汉王朝灭亡约三个半世纪以后,隋文帝成功地重新统一了中国。现在,查理曼在西方远比隋文帝在中国有名气,这是不公平的。第一,他成功地统一了中国,而西欧许多重要的地区(如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南方)却从来未被查理曼征服过。第二,隋文帝建立的重新统一行之久远,而查理曼的帝国不久就四分五裂,从未再次获得统一。第三,唐朝取得的文化成就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中国政治统一后出现的经济繁荣,而查理曼王朝的文艺复兴却随着查理曼王朝的灭亡和他的帝国的崩溃而夭折。最后还有一点,隋文帝实行的科举考试制度具有长期深远的影响。
乾隆不是个好皇帝
撇开题外话,也撇开既不容忍“贪”又不容忍“懒”,喜欢考核县太爷、好大喜功,急于求成、勤劳的雍正,再来看看康熙的孙子乾隆。康熙在雍亲王府就是后来的雍和宫,第一次见到孙子弘历时,弘历已经十岁。弘历就是后来的乾隆。对于乾隆的荒谬,很多人代我做了统计,摘录如下——
乾隆时,文字狱达到顶峰,发生了160多起。少则牵涉百人,多则牵涉万人。思想被禁锢得连文化科技都无法正常发展。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捕风捉影,甚至一些疯子的言语也被定为逆案而处死,荒唐至极。
刘三元,本疯癫。某日对人说:我是汉室后裔,要众官扶持。结果被杀。一个疯子,一句疯话,就掉了脑袋。
王锡侯,因不满《康熙字典》为一家之言。用了十七年时间,编成一部新颖的字典:字贯。因字典中有康熙、雍正的庙讳及乾隆的名字,乾隆大怒:下令把王锡侯处斩,子孙六人处死,全家二十一人连坐,妻媳及未成年之子为奴。
尹嘉铨,自称古稀老人。乾隆说:我称古稀老人,早已布告天下,他怎么也敢自称古稀老人?绞死。(没一点点涵养和胸襟,还称十全老人。)
徐骏,已过世。遗著《一柱楼诗》中有: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乾隆认为壶儿就是胡儿,诽谤朝廷,嘲讽满清没文化。结果,徐骏被剖棺戮尸,儿孙和地方官员全部斩首。
这些都是真实的事,不是故事,而是事故。
乾隆朝还修订了《四库全书》,他安了好心吗?历史学家吴晗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唯一幸免于难的就是汉字。后来,日本人犯了错误,在强大的汉文化下,日语教学,自取其辱。
乾隆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全国图书都要进献检查。乾隆三十九年命各省查缴"诋毁本朝"之书,尽行销毁。乾隆四十年令四库馆臣对所收书籍"务须详慎决择,使群言悉归雅正"。不仅不利于满清的文献被禁毁,连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篡改。查缴禁书竟达三千多种,十五万部还多,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乾隆心想:秦始皇算什么,敢跟我比?)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
明清之际,黄道周、张煌言、袁继咸、钱肃乐、顾炎武、黄宗羲、孙奇逢等人的著作,都成为禁书。。《天工开物》《物理小识》《武备志》《明将军传》等非常有用的,记录中国明朝科学成就的书籍也被清朝列为禁书。吴三桂的《反满檄文》,《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略》,在中华本土消失了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后,才从日本找回来。
沙俄去胡子,满清留辫子,后者就在毁中国的路上,孜孜不倦,死后才已。鲁迅说:对我最初的提醒了满汉的界限的不是书,而是辫子,是砍了我们古人的许多的头,这才种定了的,到我们有知识的时候大家早忘了血史。满清就是这样阉割了中华的光辉科技和灿烂文化,使中国回到了欧洲中世纪黑暗蒙昧的境地。
思想没了,文化没了,科技没了,后来钱也没了,只剩下鞭子。发展了几千年,又回到了长发披肩的原始社会。日本嘲笑:中国发展5000年不如日本发展50年。丰臣秀吉及其余孽哀叹:兵力不济,奈何不生于大国。
中华文明被毁灭,最后毁灭了清王朝。帝国的皇帝个个勤政,皇帝小皇太后来帮忙,皇太后资历不够,皇亲国戚来添乱,这么勤奋热心肠的家族,落得丧权辱国的境地,却国破人未亡,没有人在景山吊死,也是醉了。
在康乾的高压统治下,奴性文化在帝国畅行无阻,没过多少年,整个清王朝就成了毒品王国,只能在飘飘欲仙中找到存在感,出了门,人人都是老爷,愚昧、麻木、扭曲和奴性,直到现在,一张张苦大仇深的脸还在,可见大清国的危害之惨烈。
《四库全书》名义上是为了综合古今典籍,实际上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彻底的清洗。乾隆统治的六十多年,是中国文化最黑暗的年代。什么“戏说乾隆”,“乾隆下江南”,看着银屏里的歌颂,想着文字狱的悲凉,多少人生活在历史的错觉里,付诸于后来人的笑谈中,唉……
欲灭其国,先去其史。《四库全书》就是乾隆皇帝的一个大阴谋,而留下来的《四库全书》也在危害中国文化。为什么?因为里面的错误太多了,不信,去查查,有学者在研究哪些句子是错误的,一句话,就像现在的盗版书,比盗版书更可恨的是,它的错误,多是别字,我们还看不出来。
新朝总是喜欢丑化前朝,以彰显自己的政权合法性。妖魔化明朝,让大家误会了这个还算宽容的王朝。而恶贯满盈丧权辱国的清朝,还被提及康乾盛世,以及被某些人称之的”千古一帝“康熙。满清篡改捏造历史的本领,实在是前无古人。(抗战期间,日本在我国东北推行奴化教育和满清如出一辙。日本人说过:征服中国不必在乎手段残酷。因为征服中国后,东条英机就不再是屠杀者,而是中国的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网友评论)
满清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女真族民不过百万,渔猎文化滞后于农耕文化。面对高人一等的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了自信,如何让这群人绝对的服从,只有文字狱,奴化政策,愚民统治,培养奴性。这就是满清极力丑化扭曲汉人政权及历史的目的,也是文字狱的目的,更是让汉人留辫子的目的。从此,朝堂之上,满汉虽全席,却是奴才声声,国人的愚昧和奴性,就是这样被满清种植下了。而满清后期的屡战屡败,除了落后之外,很大程度上就是满清不愿胜。三元里抗英,更是说明了英国根本没有想象中的强大。满清贵族说过"汉人一强,满人必亡。"即使国难当前,朝廷首先提防的还是汉人,而不是友邦。于是,"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事,也就不难理解了。
明末,传教士利玛窦的《中国札记》这样记载中国:这里物质生产极大丰富,无所不有,糖比欧洲白,布比欧洲精美… …人们衣饰华美,风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礼,谈吐文雅。而乾隆时来访的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则说: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 …很多人没有衣服穿… …军队像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
比不上明末,这就是康乾盛世的本质。
清朝这个专制残暴和扭曲都达到顶峰的朝代,骨气和思想,早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中国传统的为官直言敢谏,为史秉笔直书的观念彻底被摧毁,后来又被东西方列强欺负和蹂躏,国人的自卑和媚外也顺便产生了,于是带路党和汉奸就被培养了出来。被征服和奴役的太久,都进了潜意识,形成了习惯,谁征服不如一碗饭来得实惠。所以,有人评价说:“直至现在,还有那么多贱骨头,自己不行,却认为祖先和文化有问题。漠视那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
撒切尔夫人说过:"中国成不了超级强国。因为中国没有能够推进自己,削弱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染性的学说(思想)。"
怎么办?
只有绕过清朝,去找寻失落的骄傲,被康乾盛世以降遮蔽的民族性。因为清朝,思想禁锢的朝代。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国,却是思想的沃土。
王阳明,李贽,王廷相,顾宪成,吕坤,顾炎武,黄宗羲……而260年的清帝国,没有培养出思想家,培养出了家教大师曾国藩和修修补补破烂王朝的众多糊裱匠。所以,孙中山先生疾呼”驱除鞑虏还我中华“是有道理的。
从胸怀上看,汉唐明的中国和类似于现在的美国。对外表现为自信、开放、开明和吸收。真正闭关锁国的只有满清一朝。在朝政上,无能的八旗官员把持政务,坐吃山空可以,独当一面时,就当上了投降派。
七下西洋郑和、足智多谋姚广孝、百科全书式的王爷朱载堉;史上唯一封侯的女将秦良玉;文武兼备王阳明;西学宰相徐光启……明朝的开放与精彩带来了文化上的独具一格。而满清却盛产奴才,奴才哪来的人格和思想?
忠奸并存,斗争激烈,胸怀广阔,开明吸收,群星璀璨,波澜壮阔---这才是真正的大明朝。明朝的太监名气特别大。实际上,明朝有贡献的太监远多于祸国者:七下西洋的英雄郑和;助徐阶清除大奸臣严嵩的黄锦;助张居正改革的冯保;危险之中保护小皇子的怀恩等,都是太监。太监是一个群体,有好有坏,不是一些人认为的:只要是太监,虽然没蛋都是坏蛋。说到乱政,慈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灾难之深重,明朝太监无法匹敌。更何况,皇帝还会利用太监去牵制大臣。皇帝,文官集团,太监,三者制衡,让国家在斗争中前进。
读懂被遮蔽的明朝,露出被美化的清王朝,能干的康乾皇帝祸害了中国。正如网友对本文的精彩评论所言:”正当中华民族需要摒弃封建专制思想文化,实现中国的“文艺复兴”的当口,满清入主中原,它全盘继承了比满人的渔猎文化高出不知多少倍的汉民族的农耕文化(主要是封建国学),并将其发挥到了极致,以至于扼杀了中华民族步入近代工业社会的希望,继续在农耕文明的地垄沟里翻筋斗。这才是满清导致中华民族一蹶不振的根本原因。
猜你还喜欢
- 11-30 清朝的军队还是比较多的,那绿营兵算是个怎样的兵种?
- 11-30 清朝地方官员有养廉银,那么京城官员也有类似补贴吗?
- 11-30 养廉银作为清朝特有的俸禄制度,它又是怎么创建的?
- 11-30 在中国博大的酒文化中,清朝的皇帝都喜欢喝哪些酒?
- 11-30 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清朝的亲王们有着哪些权利?
- 11-30 中堂最早出现于唐朝,它在清朝时期是什么品级的官员?
- 11-30 清朝很重视对皇子的教育,那么有什么相关教育制度?
- 11-30 遏必隆被定有十二条大罪,康熙皇帝为何却没有杀死他?
- 11-30 布尔尼作为康熙皇帝的表兄,为何在三藩之乱时背后捅刀?
- 11-30 清朝给京官的俸禄非常的低,大多数京官如何想着法子捞钱?
- 11-30 康熙也称得上是一位明君,他对儿子的教育为何是失败的?
- 11-30 鳌拜究竟还有着多大的权利?竟能直接威胁到康熙的统治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