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和亲制度是怎么来的 这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26浏览:43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西汉和亲制度,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间的相处往来是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分外关注的问题。各民族因为种种利益矛盾关系,往往会兵戈相向,相互攻伐,硝烟四起。汉族统治者为了实现安边的政治目的,用和平友好的方式解决民族矛盾,安抚四夷,两个民族之间的和亲政策便发展起来。
自汉代高祖刘邦时,便有了和亲,自此这种民族政策在两汉相沿不断,尤以“昭君和亲”最为出名。关于王昭君的和亲匈奴,史料上记载的不多,正因为此,更加刺激了历代文人对于昭君故事的创作热情,以及对其身世生平的慨叹。
一、匈奴崛起,胡强汉弱
历史上的匈奴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它的文明程度远远落后于当时的中原地区,因其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特性,生产力低下,加上地处蛮荒,几百年来,匈奴频频举兵滋扰中原,但在当时也受到了大量打击。公元前四世纪末,匈奴趁七国争霸之际,迅速地发展势力,将势力扩展到秦赵燕边境,对三国构成了强有力的威胁。
秦朝末年,中原混战,使得匈奴再次获得了扩大势力的良机,公元前 209年,冒顿杀父代立,匈奴日益强大。冒顿单于志向远大同时工于心计,在他的领导下,匈奴很快强盛起来并迅速吞并了当时比较强盛的东胡,后又西击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最终将秦时大将蒙恬夺取匈奴的土地全部收复。
匈奴在冒顿的统治下蒸蒸日上的时候,此时的中原却是楚汉相争,自顾不暇。中原战事不断,疲于兵革,没有精力遏制匈奴势力的扩张,反而给匈奴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于是匈奴在冒顿的领导下迅速的强大起来,军队扩张到几十万人。
匈奴在冒顿单于的领导下不断崛起,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日渐鼎盛。在冒顿单于的领导下国势如日中天,此时的中原,经历了持久的相争,刘邦终于战胜了项羽,西汉王朝刚刚建立。西汉建立之初,经历了长期的社会动荡,从秦末的农民大起义到楚汉之间的持续对峙,致使当时的中原地区经济萧条,民生凋敝,国力空虚,百废待兴。
二、白登之围,刘敬献策
西汉初期,政治上基本沿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地方行政上,除了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外,汉初还分封诸侯王,形成郡国交错的局面。早在楚汉之争时期,刘邦为了笼络人心,打败项羽,曾分封了韩信、英布、彭越等一些重要将领为王。
汉初,被封的异姓王有七个,此外还封了功臣萧何等一百四十多人为列侯。这些异姓王的存在,对汉天子的统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汉高祖六年春,匈奴大举进犯马邑,驻守在马邑的韩王信因遭受汉高祖的猜疑而叛降匈奴,匈奴于是引兵攻打太原,直逼晋阳,刘邦亲自率兵前往应战,结果被匈奴围困在白登。
经历了白登之围后,刘邦内忧外患。在内有不断反叛的诸侯,在外冒顿频繁滋扰。面对兵力强盛,屡次犯边的匈奴以及频频反叛的诸侯和将领,刘邦心力交瘁,再次问计刘敬。刘敬认为,汉朝天下初定,不应该以武力征伐匈奴,且冒顿杀父自立,并非仁义之人,应该作长远谋划——与匈奴缔结和亲之约。
刘敬的和亲计策为汉朝换来了短暂的安宁,此后虽然匈奴多次犯边,然而受制于经济、兵力等因素,也并未对汉朝的社会和经济产生沉重的打击。此后文景两帝时期为避免加重百姓的负担,以使恢复不久的正常的经济生活得以避免再次受到破坏,因此每每对待匈奴的入侵采取被动的措施,并不组织军队主动出击,于是和亲之约在文景时期便一直相沿不断。
尽管西汉初期的和亲政策并没有就此改变匈奴侵扰的状况,但也并非毫无益处可言,它为西汉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西汉初期几代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社会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空前繁荣,四海之内殷实富足,国力日渐昌盛。
西汉历经文景之治,与民休息,五六十年间,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至汉武帝即位时,国家财政又上了新台阶。经过文景二帝的治理,西汉经济实力雄厚,为此后大规模反击匈奴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马邑之战,武力征伐
经历了文景时期的休养生息等一系列的发展经济民生的政策之后,西汉王朝的国力已空前强盛。到了汉武帝时,为了加强皇权,武帝刘彻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对内推行“推恩令”,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在思想上,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巩固中央集权。
在军事上,汉武帝积极地发展军事力量,壮大军队,准备以武力征伐来取代带有妥协性质的和亲政策,从而彻底地解决来自北方匈奴的威胁。汉武帝即位之初,依然奉行和亲约定,厚待匈奴,互通关市,然而和亲政策没有换来安定和平,反而让匈奴日益骄纵,屡屡侵扰,因此壮志雄心的汉武帝下定决心一雪前耻,采取军事手段举兵讨伐匈奴。
汉武帝在位期间,多次举兵征讨匈奴,并且派名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乘胜追击,使得匈奴节节失利,无力招架。与此同时,汉武帝为了完全制胜匈奴,接受张骞的建议,大力经营西域,破楼兰,降车师,与乌孙和亲,安边结托,共同夹击匈奴。
在西汉和乌孙的联合夹击下,匈奴节节败退,势力大不如前。由于战争带来的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从此此后汉武帝不再主动出兵攻打匈奴,由重视军事发展而转向重视农耕,重新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四、汉强胡弱,赐亲单于
除了汉朝对匈奴的一系列军事打击政策之外,由于匈奴作为一个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性,使得其对外部自然环境条件的依赖性很大,加之战乱频仍和天灾屡降,导致匈奴大批牲畜死去,赖以生存的畜牧业遭受了沉痛的打击,百姓生活贫困不堪,难以为继,种种现实因素使得匈奴迫切地希望停战和亲。
与此同时汉匈双方的势力彻底转变,由最初的胡强汉弱转变为胡弱汉强,汉匈和亲也从最初的主动转变为被动,后来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在其第三次到达长安时“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和亲政策作为汉匈之间的一个和平约定重新开始施行,昭君出塞是汉匈关系转变的重要标志,是汉对匈奴政策从军事打击到和平共处的转折点,这也是汉强胡弱形势下的必然结果。
五、总结
从汉高祖到武帝初年的几十年间,除在和亲期间稍有收敛,匈奴侵边劫掠的事件仍然频繁发生,对当时的边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和亲约定对于匈奴显然没有太大的约束力。随着汉朝国力日渐强盛,到武帝时期,针对匈奴发起了一系列的武力打击,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使得长期困扰汉朝的边患问题基本解除。
汉武帝时期是汉匈关系发生逆转的重要转折点,虽然连年征战导致民生凋敝,但是对于汉武帝大力发展军事,用武力震慑匈奴的手段,其价值必然是值得肯定的。必须承认,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对后来匈奴的归顺以及西汉后期民族关系的和解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亲的实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被动和亲到主动和亲,这样的转变是由国家实力所决定的。
猜你还喜欢
- 11-30 汉初三杰对西汉有着很大的功劳,但为何会有不同的命运?
- 11-29 西汉建立之初如何发展经济?汉武帝时期得到怎样空前繁荣?
- 11-29 是什么将戚夫人推向深渊的?她不争后位的话能否平安终老?
- 11-29 汉朝之所以分为东汉与西汉,是因为中间出现了怎样的断层?
- 11-29 西汉皇位的继承人是轮不到刘贺的,但为何却是他当皇帝?
- 11-29 昭君出塞是哪位西汉皇帝在位时期?而这位皇帝后悔了吗?
- 11-29 汉元帝也曾想好好治国,为何却造成了西汉王朝整体滑坡?
- 11-29 昭君出塞是流传千古的故事,她让西汉与匈奴的关系改变?
- 11-29 从西汉开国至汉武帝时期,百姓的财富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 11-28 在西汉三个皇帝统治期间,名将李广为何却难以封侯?
- 11-28 朱元璋在起义过程中,凡略定的地方都沿袭元朝什么制度?
- 11-28 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具体状况如何?它又是怎么开通的?
- 最近发表